回家的路,也許很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一個家庭裡,犧牲最大、付出最多、得到最少的,往往是最聽話乖巧的那個孩子。

然而,這個孩子通常也是被索討最多、被肯定最少的。

當孩子的付出,被父母視為理所當然;「體貼善良」卻換來滿心疲憊與委屈,甚至犧牲自己的人生作為代價……

▋有些父母常用「孝順」之名,將自己的人生責任,理直氣壯地、轉嫁給貼心的孩子。而這樣的孩子,扛下父母之責,無怨無悔犧牲了自己,卻往往沒有人記得。

▋真實世界裡,更令人心疼的,還在後頭──
這樣的孩子,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有界限:

從小他們就被要求,父母可以侵門踏戶地索討,而他們誤以為,這就是「愛」的模樣💔

✺沒有人教他們:責任有界限。權利也有界限。
✺沒有人輕輕地,告訴他們一句:你的界限呢?

於是他們帶著這樣的情感印記,複製到人生的其他跑道中,不平衡的討好與付出,成了他們的人生標配:

✺校園裡、職場中,他們很容易成為霸凌的對象;

✺情感關係中,輕則養成「渣男、渣女磁鐵體質」,重則引來恐怖情人,讓自己陷入更危險的處境……

他們用「索討-犧牲」的模式,建構起扭曲的人生,困在其中漸感窒息。直到有一天,再也支撐不住,辛苦維繫的人生,終於瞬間崩塌……

有人到三十多歲發生「人生崩塌」,有的是四十出頭,而心理諮商的門診中,接近五十歲、甚至更晚才面臨「人生崩塌」的個案,更比比皆是……

▋「孝順」,本不應無限上綱。

「不知感恩與珍惜」、「視他人付出為理所當然」,更是所有關係的殺手──沒有人應該為了別人,壓垮了自己、賠上了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妳的犧牲付出,不曾換來一聲感謝,我想心疼地說:
「孩子,請你先學會保護自己。」

如果你家中,有個被孝順綁架的孩子,請想一想:

❖這些年來,他/她是否越來越沉默?越來越少回家?

❖要到什麼時候,你們才會站在他/她的角度,想想他/她過的好不好?遇到什麼困難?他快樂嗎?他的喜悅、哀傷是什麼?

❖什麼時候,你們才終於能夠,好好的感謝他/她、珍惜他/她──

即使一次就好。

▋過年前寫這一篇,因為這樣的故事真實存在。
而這些受傷的孩子們(無論年紀),此刻正因為糾結、焦慮,讓回家的路格外漫長……

如果你有這樣的朋友,而他/她是你很珍惜的朋友,請分享這一篇給他/她。

請讓他們知道:
「界限」可以重建,永遠不會太遲。

只要願意:我們隨時可以停下「索討─犧牲」的自動駕駛模式,將人生的方向盤,堅定地拿回自己手中。

我們可以重新愛自己,用你知道最溫柔的陪伴與疼愛──
我深信,我們就是自己的父母:
更成熟的,無條件愛著自己的新生父母。

深深祝福每一位,正在回家路上的孩子們。

#內在原力
#過年回家
#情緒勒索
#INNERPOW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自由歌的沙龍
13會員
6內容數
自由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05
《我愛林月真症候群》十三條症狀自我檢測: ⑨ 不管啦!難道林月真不用負責嗎?
Thumbnail
2023/05/05
《我愛林月真症候群》十三條症狀自我檢測: ⑨ 不管啦!難道林月真不用負責嗎?
Thumbnail
2023/02/08
我寫過幾個部落格,當初純粹想讓親友們,知道我在忙什麼。然而每一次,都遇上些麻煩事: ✺第一次寫部落格,有了自己的讀者,也出了第一本書。 那時有名男讀者,私下和其他讀者聯繫,到處訴說我們剛分手,而他始終難以忘懷…….. 沒遇到都覺得是鄉野傳說,哪有人這麼變態呢。真遇上了只覺莫名其妙,還有就是恐懼: 他
Thumbnail
2023/02/08
我寫過幾個部落格,當初純粹想讓親友們,知道我在忙什麼。然而每一次,都遇上些麻煩事: ✺第一次寫部落格,有了自己的讀者,也出了第一本書。 那時有名男讀者,私下和其他讀者聯繫,到處訴說我們剛分手,而他始終難以忘懷…….. 沒遇到都覺得是鄉野傳說,哪有人這麼變態呢。真遇上了只覺莫名其妙,還有就是恐懼: 他
Thumbnail
2023/01/30
​宋高宗的臉書,瞬間湧入網友留言: 「搞什麼鬼,飛飛保衛國家有什麼錯!😡」 「你敢對阿飛怎麼樣,我這一票再也無法支持你了😠」……
Thumbnail
2023/01/30
​宋高宗的臉書,瞬間湧入網友留言: 「搞什麼鬼,飛飛保衛國家有什麼錯!😡」 「你敢對阿飛怎麼樣,我這一票再也無法支持你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打開新聞鋪天蓋地都是 父母只要對小孩有任何要求=情緒勒索 一堆批評父母的聲音就會淹沒留言區 大致就是生小孩照顧小孩是義務 因為是父母自己要生的 (小孩沒有選擇...你怎麼知道小孩沒有選擇) 自然就要無怨無悔地做牛做馬 要求小孩付出 小孩就被成受害者...好可憐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打開新聞鋪天蓋地都是 父母只要對小孩有任何要求=情緒勒索 一堆批評父母的聲音就會淹沒留言區 大致就是生小孩照顧小孩是義務 因為是父母自己要生的 (小孩沒有選擇...你怎麼知道小孩沒有選擇) 自然就要無怨無悔地做牛做馬 要求小孩付出 小孩就被成受害者...好可憐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東方人注重家庭關係和孝道,總覺得到了某個節日就該作某事,行禮如儀,該有的要有,心意重要,但儀式感也很重要,寫卡片、吃蛋糕、上館子、送花送禮物,三百六十五天,在這天總要表示一下對母親的感謝,雖然媽媽嘴上總是說不在意,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表示,內心還是會覺得失落,最少也能打通電話回家問候一下吧!
Thumbnail
東方人注重家庭關係和孝道,總覺得到了某個節日就該作某事,行禮如儀,該有的要有,心意重要,但儀式感也很重要,寫卡片、吃蛋糕、上館子、送花送禮物,三百六十五天,在這天總要表示一下對母親的感謝,雖然媽媽嘴上總是說不在意,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表示,內心還是會覺得失落,最少也能打通電話回家問候一下吧!
Thumbnail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Thumbnail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Thumbnail
在一個家庭裡,犧牲最大、付出最多、得到最少的,往往是最聽話乖巧的那個孩子。 然而,這個孩子通常也是被索討最多、被肯定最少的。 當孩子的付出,被父母視為理所當然;「體貼善良」卻換來滿心疲憊與委屈,甚至犧牲自己的人生作為代價…… ▋這樣的家庭,父母常用「孝順」之名,將自己的人生責任,理直氣壯地、轉
Thumbnail
在一個家庭裡,犧牲最大、付出最多、得到最少的,往往是最聽話乖巧的那個孩子。 然而,這個孩子通常也是被索討最多、被肯定最少的。 當孩子的付出,被父母視為理所當然;「體貼善良」卻換來滿心疲憊與委屈,甚至犧牲自己的人生作為代價…… ▋這樣的家庭,父母常用「孝順」之名,將自己的人生責任,理直氣壯地、轉
Thumbnail
這些年來,我看到一些爸媽一直在剝削(某個)兒女,有親生的兒子、親生的女兒,收養的兒子、收養的女兒,女婿、媳婦等,各種情形真是XXXX(請任意埴入四個字的成語)。 我看到這些父母有幾個共同點: 一、如果是從小撫養長大的,就沒給孩子足夠的愛,或是忽略他/她, 通常對某一個兒女這樣,對其他的比較好,有明顯
Thumbnail
這些年來,我看到一些爸媽一直在剝削(某個)兒女,有親生的兒子、親生的女兒,收養的兒子、收養的女兒,女婿、媳婦等,各種情形真是XXXX(請任意埴入四個字的成語)。 我看到這些父母有幾個共同點: 一、如果是從小撫養長大的,就沒給孩子足夠的愛,或是忽略他/她, 通常對某一個兒女這樣,對其他的比較好,有明顯
Thumbnail
給予孩子的好東西太多,反而會造成傷害,讓孩子們既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極限,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 ──【德】吉塔.雅各布《0次與10000次: 如何創造全新的人生腳本》 願父母們在面對孩子時,都能學會疼愛但不溺愛。
Thumbnail
給予孩子的好東西太多,反而會造成傷害,讓孩子們既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極限,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 ──【德】吉塔.雅各布《0次與10000次: 如何創造全新的人生腳本》 願父母們在面對孩子時,都能學會疼愛但不溺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