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WK04 返鄉

2023/01/28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回鄉路之蘇花改
因為開始發表自己的網誌,反而有些得失,似乎失去過去一年裡,想到甚麼,寫甚麼的灑脫,不過人生不就是一場得失選擇的過程。

偏執狂回鄉之路

星期四出差結束回到中和,晚上立刻安排了瑜珈課,我是一個容易上癮的人,或者說是偏執狂,又叫做強迫症,想做的事情,總是多過有空的時間,惶惶終日的時候多,匆匆忙忙的節奏過生活,唯恐錯過了甚麼,寫日記、寫文章、看書、冥想、跑步、游泳、肌力訓練、伸展、瑜珈、清電子郵件、開會,是不是該加入單車訓練?這個年紀是不是該學太極拳比較好?直排輪滑板滑雪衝浪,不試試看嗎?睡覺應該要每天滿八個小時,偶而想要去念個PhD,在名片後壓印個Dr. Chen,很虛榮,組織心理學似乎很有用,我要念個碩士嗎?職涯教練似乎是個適合下半場的事業,如何開始?要優渥的享受退休生活,現在不去花時間研究理財?說要重新裝潢房子,拖了多少年了?想換車,猶豫不決,連買一隻鋼筆,也沒法下定決心,是想要?還是需要?都說要勵行減法人生,我又該要減掉甚麼?好像沒有扮演好一個好父親、好老公的角色,想爬玉山、橫渡日月潭、騎車環島,想要去走西班牙朝聖之路,那是兒子、妻子想要需要期待的嗎?我好自私?我有我的執著,自覺很有韌性,也很任性,Work-life balance好像是痴人說夢話,喘不過氣,是責任使然,還是自找的?工作狂是遁逃於其他責任的擋箭牌?
結果是上完瑜珈課,洗衣服,處理一下緊急的電子郵件,開始打包,就寢已經凌晨,第二天要避塞車,六點鐘起床,睡不到五個小時,及時進入雪隧,沒有在國道五號塞到車,車子到蘇花公路時,精神還算可以,這條公路,乘載了不少記憶,去年跑過、騎車也開車走過,幾乎都在台泥園區停留買杯咖啡,稍事休息再上路,再度上路精神狀況反而更差,往前車子開到鳳林,再度停在便利商店,跑步、騎車也進去這家便利商店好幾回,在鳳林附近午餐,因為疲累,我幾乎可以聞到自己臭臉的味道。
去年蘇花公路分別以騎車、跑步、開車,走了好幾遍,幾乎都在台泥Daka園區停留
盡力而不執著,也許是我的修練,一天沒有寫日記又如何?身體疲累下的跑步訓練,是堅持還是執著?是律己甚嚴還是逼人太甚?
為什麼我的文章這麼多為什麼?經常自問自答,問題遠多於答案。我想智者不惑,因此沒有太多問題,愚者不知不覺,所以也問不出問題,我大概介於愚者與智者之間,不是先知先覺,也不至於不知不覺吧,但願還能後知後覺。
車子開到快到富里時,離目的地關山,剩下最後三十多分鐘的路程,但疲憊也到達了頂點,路邊便利商店我停了下來,車上小憩一、二十分鐘。
為了做自己堅持要完成的事情,經常強打起精神去做,甚至不惜犧牲睡眠,比方說跑步訓練,但接下來的家庭任務,我又不敢說累,經常上演的戲碼是,我出席卻沒有入席,精神狀況好的時候,我可以跟老婆在咖啡廳裡聊一個下午,但精神不佳時,話不投機半句多,比方說上個星期天在關山,當我找到時間跑步時,已經是接近中午,跑完緊接下來跟老婆的午餐約會,荒腔走板的厲害,不願意承認,但生理上的疲憊,有時不是強打起精神,就可以強顏歡笑的,又或者只是皮笑肉不笑。

斷捨離整理術

關山住在二姊家,我開車會到時,正好兩個小妮子在大掃除,我加入他們的行列,把二樓堆放的衣服、雜物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丟了大半,支開二姊,也避開她的眼神,是否留下,不以是否完好,如果過去幾年來,不見天日的東西,從沒有造成我們生活的困擾,似乎就沒有理由要留下,道理容易,但是自己要執行,有太多的感情糾葛,無法抽離,斷捨離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外包出去,帶點距離,或許容易一些,我想回到台北,我自己也要重新整理房間,其實,整理,最需要的應該是丟棄,我們擁有的,大過於我們需要的。「東西還好好的」、「萬一還有一天還會用到」之類的想法,綑綁我們的自在,囤積是天性,丟棄則違反直覺,勇敢丟棄,然後嚴格限制帶進房子的東西,是我的一項修練。

憑弔老房子

今年過年,難得我們四兄弟姊妹又可以相聚,哥哥高中畢業後念軍校,一度在小金門服役,連長退役後,曾在保全公司工作,後來才又考上警察學校,畢業後成為國道警察,軍警職業生涯,注定要跟家人疏離,我18歲離開台東,在台北讀書、工作多年,買房娶妻生子,也是北漂,我還覺得自己是祖籍廣東梅縣的台東人,孩子已經認定自己是出生台北的台灣人,中國是另一個 敵對的勢力。
趁著大家都回到台東,我們特地回去一趟海端的老家,房子幾年前已經被鄉公所收回,多年的神主牌位燒了,另外請了牌位,請進關山的寺廟供奉著。我這輩子最早的照片之一,是1972年春假在這房子前拍的,那時房子應該才落成不久,2023春節,51年後,我們再度合影,可能就是這棟房子最後的春節,姐姐說,鄉公所通知春節後準備拆了這棟房子,我們年紀夠大到足以看他樓起,看他樓塌。房子周邊曾經在盛夏結滿果子的龍眼樹,不知道犯了誰,已經先被砍了,房子前的那顆檳榔樹,大概有四十年了吧,小時候爸爸親手栽種的,長到一層樓高時,我們在陽台可以觸摸樹梢的葉子,當我離開家之後,他繼續往上抽高,現在已經高過了二層樓的建築,當房子被拆的時候,鄉公所會保留這個檳榔樹嗎?他們不會知道這棵是我爸爸植下的樹,不會知道她已經高齡四十幾,不會有人來問我的意見,我也不知道用甚麼立場表達想法,當房子被剷平的時候,依附在這棟建築物的記憶,會像抽出來的鋼筋一般扭曲嗎?
當時我還不滿六個月大的嬰孩,房子才落成不久
五十年後,舊地重遊,父親早已歿了,房子據說年後也會被拆

池上的島內移居

每次回到鄉下,都會有種遐想,如果,我的生涯就在這裡,會是甚麼樣的光景?除夕那天,池上唯一有開的咖啡廳是島內移居而來的,約莫四十上下,台南下營人,時間已經三年,理由是空氣,在店裡看著池上米廠老闆的自傳書,米廠老闆懷抱著理想在當地推廣有機米,而我在北台灣為全球半導體產業貢獻一份小小心力,誰比較偉大?誰又比較有意義?人生不是為理想而活較有意義?孩子想要讀昆蟲系,自己會說沒有前途,我倒不以為然,一輩子若能為自己有興趣的「事業」而活,就是最大的前途。
花東縱谷,正是孕育我成長的搖籃
曾經聽過一種需要層級理論的解釋,不是在一個人身上,而是跨世代的實現,我認為挺有道理,第一代移民從事粗工,第二代移民幸運的話,成為醫師、律師、工程師,第三代移民就開始從事文藝之類不事生產的事情,在我的身上還算貼切,父母移民小島,我孜孜不倦想要出人頭地,孩子反倒有餘裕為興趣而活,一說富不過三代,另一說是千金難買少年窮,我的出身雖不至貧困,卻也平凡,強烈的成就取向,驅策著我,孩子肯定沒有這樣的動力,幸或不幸?這是個沒有太大意義的問題,活在這個年代,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可以說是活在人類最輝煌的時代,沒有大規模的戰爭、瘟疫、飢荒,文明的發展與人口都到達了頂端,但也不能說無憂無慮,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是一個隱晦難見的遠憂,ESG是企業為了股價而唱高調,還是真心的想要貢獻,或者我們不用去討論居心何在,結果總是好的,企業即使是虛情假意的推動ESG,總比黑心無良來的好吧。

人生下半場,繼續上路

再度上路,是回娘家的大年初二,車子開在台灣最美的公路之一,南迴公路,比起跑步或是騎車,開車有種奔馳趕路的感覺,知本往大武的陡坡,由turbo汽缸代勞,沒有望而敬畏之心,司機的視野也從徒步的360度,騎車的180度,限縮在行車視線的120度之間,行車路線也錯過向南迴制高點壽卡的致敬,類似的路線,另外一種感受,彷彿不同的濾鏡,重疊出多層次的記憶影像。
路經林邊,二姊夫家,決定去的飯店,大排長龍,改去另一家餐廳,同樣是忙碌。我愛吃,倒是不怎麼挑剔吃甚麼,想不出有東西會好吃到讓我願意排隊,也許只是我沒有那種耐性。
林邊再往北,離竹山大約兩個小時,感覺比台北回去竹山還要近,回到竹山,這趟春節環島路程,完成的四分之三的距離。岳父今年八十有八,一家之主,撐起一家人的支柱,生理上難敵歲月的痕跡,我今年五十一歲,還算是壯年,生理智力反應,都得承認會慢慢退化,像是頭髮會漸漸灰白,視力模糊,體力上也不可能再年年創馬拉松PB,心態上,我跟上了嗎?這點倒是佩服我媽媽,腦筋清楚,個性溫和又隨遇而安。
年前,老婆的姑姑、姑丈在短短幾週相繼辭世,有所預期也有所感嘆,面對生老死別,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而天地不仁,也永遠不會等我們準備好,人生下半場,有著不同的考驗。
竹山老街,今年有燈會活動

責任與義務

家庭需要我,工作上也有不同的期待,有人說要跟隨自己的夢想,也聽說過,成功人士是最不負責任的人,隨心所欲或者善盡義務?過猶不及,中庸才是王道,平衡並不存在,就像跑步其實只是在不斷失衡的狀態下,保持前進,所謂的平衡,是重心的轉移,工作、生活、家庭,不斷轉移重心的過程,與其抱怨,不如接受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種事,自從智慧手機普及,不在辦公室,也能(得)辦公室,是常態。
外孫攙扶著曾經巨人般的岳父,有唏噓,也有感動
幾年前我在竹山的行動辦公室,是位在大明路的麥當勞,早餐加咖啡,開始我的一天。老窩咖啡是最近幾年開張,就在娘家同一條路上,走路不過幾百公尺,喝咖啡、寫文章、工作,從此一天開始的儀式,就在這裡了。竹山菸葉廠,重整成為文創園區,小日子進駐過幾年,顯然是業績不佳,悄然撤了。竹山跟關山有著類似的命運,曾經都是位於山城樞紐位置,關山人口外流嚴重,近年來人口已經不到一萬人,竹山也有著同樣的頹然景象,岳父白手起家,靠著蔘藥行供養一家人,近年來也邁入傳統產業的蕭條循環。
市場裡的店面,我從未見過開啟的鐵門,是岳父發跡的地方

回歸

星期五回到台北,第二天孩子上英文課,還有他期待已久的昆蟲展,假期步入尾聲,一到台北,我先去瑜珈課報到,第二天早上河濱跑步,漸漸地以規律的作息,準備回歸上班的日常。
氣溫不到10度C的早晨,以跑步回歸日常
2023-01-28@信義經貿星巴克
Dante Chen
Dante C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