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跟英國,人們仍說是英國征服印度,但正如本書試圖展現的,這句話掩蓋著一個更加兇惡且複雜的現實。因為在十八世紀中葉征服印度的,不是英國政府,而是一家私人公司。印度進入殖民統治的過程,是通過一家營利企業的機制實現;這間公司完全是為了讓投資人致富而存在。
Google、臉書,近年來這些跨國企業的出現,在讓人們的溝通更容易跨越國界的同時,卻也導致主權國家的權力受到挑戰。儘管屬於商業團體,但它們在某些方面所能擁有的影響力,也遠超過一般國家;而以營利作為主要目標的特性,更讓這些巨獸在大到不能倒的同時,卻也成為國際社會維持穩定的一大難題。也就是在這個時間點,或許更應該重新檢視這種跨國企業的始祖,並且從類似的經驗找到因應的方法。
《大亂局:東印度公司、企業暴力與帝國侵略》是一本講述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十八世紀前後,如何逐步侵略、掌控印度蒙兀兒帝國的作品;後者曾經是歷史上最有錢的帝國,而藉由整理了這段時間的重大、關鍵事件,作者威廉・達爾林普(William Dalrymple)也企圖解釋為何一間在英國倫敦利德賀街的不起眼建築,能夠成為地球這塊另一端次大陸的主宰者。
用「大亂局」來描述這段時間的印度,或許再適合不過,因為皇帝的怠慢,導致蒙兀兒帝國的衰弱,十八世紀的印度註定因為戰爭而飽受折磨;正是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給了英國東印度公司掌權的絕佳條件。從一開始不被皇帝重視,到最後擁有次大陸上、甚至是全球最龐大的現代化軍團;一家只有35名固定職員的私人公司,掌握了地球另一端一億五千萬人口的生計,期間的情勢詭譎多變,戲劇性的轉折,甚至比小說還更像是小說。
但在歷史之外,《大亂局》當中跨國企業以營利為優先,威脅國家主權的行為,卻也會讓讀者有著濃濃的既視感;儘管沒有手握大軍,同時也不能夠再隨意地推翻、扶植王朝,但在某些情況下現代跨國企業所能夠做到的,卻不比它們的祖先來得更少。
英國東印度公司最終因為英國政府再也無法忍受它的恣意妄為,以及聲名狼籍、影響國家聲譽的行徑,最終被國家權力所取代,但從後來的歷史也可以看見,類似的事件其實不斷上演,而且每一次都讓一般大眾付出極大的代價。尤其在網路的助長之下,這些「超國家」企業的手也更深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時刻記得它們可能帶來的傷害,並且提醒人們找出監管、制衡的方法,或許才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歷史帶給現代人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本文與華藝電子書合作,文章連結:https://reurl.cc/V0WX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