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財產信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父親的財產信託(Alexander Mils, unsplash )

父親的財產信託(Alexander Mils, unsplash )

(一)
麗淑看過很多報導老人遭遺棄的新聞,希望她的父母能把錢信託,留著養老,等他們往生後,再分給後代。

她的父親是個農夫,在日據時代連小學都沒讀畢業。

她打電話要教父親寫遺囑,要讓他放心,他的兒子將可分得大部分的財產。

麗淑說:「阿爸,若你剩下的錢只要給兒子,如果有寫遺囑,你的女兒只能分到應繼分的二分之一,大部分都是兒子分了,女兒只分一點點。」

電話那頭傳來母親喃喃的唸著:「我們這裡沒有人這樣!」

坐在父親身邊的母親,聽到了麗淑說的話。

父親不高興地說:「人家日據時代沒有這樣!那你母親為甚麼沒有回去分她弟弟的土地?」

「阿爸!你這樣講讓我很生氣!你早已經把土地分給哥哥和兩位弟弟了ㄟ!」麗淑氣急敗壞地說。

以前父親分土地給哥哥和弟弟們,都不讓女兒知曉,是母親不小心說溜了嘴。

麗淑又說:「我這輩子拿很多錢回家ㄋㄟ,是不是?」

「是!」父親尷尬地應著。

掛斷電話後,麗淑生氣了幾天。

(二)
以前麗淑是父親的智多星,多年來父親只要遇到難題,一定先問她的意見,但是自從父親邁入八十歲後,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麗淑常開玩笑地說:「阿爸,我都拿錢回來給你,我不分你的財產喔! 」

父親常常會滿意地微笑。

那天她回家探望父母,給父親和母親錢後,又和他開著同樣的玩笑。

但這次父親沈著臉說:「你們女孩子要把祖先的神祇牌拿去拜嗎?如果要,我的財產就分成五份。」

父親的反應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三)
麗淑的母親重病住院,她請了兩天假要帶父親去看養老院和去銀行了解財產信託的事。

晚上在客廳,麗淑坐到父親的身旁說:「阿爸,我們搭計程車去看養老院,看你喜歡那一間,讓你選最喜歡的。」

她看到父親好像不反對她的提議。

「阿爸,有時候你想依靠某個人,他不一定會活得比你久。你的錢要在銀行做信託,別人就無法隨便領你的錢,你可以約定每個月要領多少錢,假如肆萬元,你每個月若被騙或被盜領,也只損失肆萬元。你現在總共多少?」麗淑問著。

「伍佰肆拾萬圓。」她的父親說。

隔天早上九點左右,麗淑看到父親坐在沙發上,就說:「阿爸,現在我帶你搭計程車去看養老院,還有要去銀行,要請行員跟你解說財產信託的事,計程車的錢全部我出。」

「慢一點再去,我們村裏沒有人這樣做。」她的父親緩緩地說著。

麗淑看到父親脹紅的臉,了解他承受著壓力,心中一陣不忍,就說:「好吧! 以後再去。」

(四)
四年後麗淑的父親跌倒住院,因摔得嚴重,麗淑去醫院看父親,事後她要叫計程車回娘家過夜,但她的小弟文傑堅持要開車載她回去。

在客廳一坐下來,她的小弟就說:「阿姊,請你跟阿爸說,請他把他戶頭的七十萬移出來,放在我們三兄弟的戶頭,我們三兄弟來設一個共同戶頭。」

「阿爸的錢只剩七十萬?」麗淑驚叫。

「是啊! 他半年前給我們三兄弟每人壹佰伍十萬。我以為是你建議的。」小弟說。

「我沒有這樣建議,我反對這樣。」麗淑生氣地說。

「我這筆錢放另一個銀行戶頭,我有跟家人講,這是阿爸託付的,他們不能花。」小弟說。

「七十萬不可再移出去,不可貪得無厭。」麗淑堅持著說。

「阿爸怕大姊夫會要分。」小弟說。 大姊的丈夫曾逼大姊向父親借了七十萬,雖然後來還清,還多給了二十萬,但父親已起了戒心。

「七十萬,若父親走了,母親可先分一半,剩下三十五萬,一個人分七萬,連讓大姊分七萬,都不要嗎?她拿很多錢回來給父母欸,她以前都一直存私房錢給父母,竟然連七萬塊也不要給她,你們太貪了,如果把七十萬移走,以後一毛錢我都不出。」麗淑吼著說。

她很疑惑平常忠厚老實的小弟竟然會想出這個主意。

(五)
大哥病逝之前,原想把父親託付的錢還回去。

「放在你那裏就好了,我選擇相信我的兒子和孫子。」麗淑的父親說。

大哥把父親託付的錢放在大嫂的銀行戶頭。

麗淑一直耽心著父親的信託會出問題, 她常常看著自己的銀行存簿,怨嘆著父親讓她的人生好辛苦。

(六)
六年後麗淑的父親往生了,隔天麗淑打電話給小弟:「謝謝你,如果不是你,父親無法在老家養老,他是個很幸福的老人。這一局他賭贏了!」

小弟笑出聲來。

麗淑又打電話感謝大弟和大弟婦常常回去陪伴父親,給他溫暖。

最後她打電話問嫂嫂:「父親託付你們的錢夠用嗎?」嫂嫂說:「剩九十萬,你把銀行帳號給我,我轉一些錢給你。」

「你不可把錢轉給我,你不可忤逆阿爸。」麗淑著急地說。

「我沒有要忤逆阿爸,這是手尾錢。」大嫂說。

「你不要給我錢,我這輩子的錢用不完。」麗淑說。

多年來她已過慣了儉樸環保的生活。

「我放在包包,拿去喪禮的會場給你。」大嫂說。

「你不可拿來,我不要。」麗淑說。

(七)
在喪禮會場外的停車場,麗淑的嫂嫂背著一個包包,往她靠近,小聲地說: 「把你的包包靠近我,這裏有十二萬元要給你。」

「我不要。」麗淑說。

看到參加喪禮的親友往她們走來,麗淑的嫂嫂急著要掏錢出來給她。

麗淑因著急而生氣著說:「不要給我,我花不到那筆錢,我的錢多得花不完。」

因參加喪禮的親友已來到面前,兩人只好跟靠近的親友打起招呼來。

過幾天,大嫂打來電話:「阿姑,你喪葬費還幫忙出了五萬元。」

「這個人一輩子喜歡我幫忙出錢,我幫忙出錢,他就高興。」麗淑說。

大嫂笑出聲來。

(八)
父親的財產信託安全下莊了,麗淑完全放了心,她不再一直看著銀行的存簿了。

雖然她沒分到父親的財產,但父親一輩子疼愛她,她自認早已得到最珍貴的資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英華沙龍
184會員
71內容數
文學的愛好者,喜愛詩、散文和小說。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朋友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 爸媽經商鴻圖大展並把家中兩位哥哥送到美國唸書 朋友拒絕去美國念書因為排行老三的她下面的弟弟卻從小多病 都是媽媽親自照顧 他說他媽媽生下他時已經年四十歲幼生弟弟後身體負荷她內心很清楚 爸媽堅持自己照顧弟弟是希望他能活的久跟快樂 他的弟弟很善良也聽爸媽的話但病痛時爸媽都淚已經哭
Thumbnail
朋友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 爸媽經商鴻圖大展並把家中兩位哥哥送到美國唸書 朋友拒絕去美國念書因為排行老三的她下面的弟弟卻從小多病 都是媽媽親自照顧 他說他媽媽生下他時已經年四十歲幼生弟弟後身體負荷她內心很清楚 爸媽堅持自己照顧弟弟是希望他能活的久跟快樂 他的弟弟很善良也聽爸媽的話但病痛時爸媽都淚已經哭
Thumbnail
玉蓮決定不要讓大哥有遗憾,她寫了一封email 給大哥的小女兒:「佩芬:你很愛你的爸爸,那是你有你爸爸的遗傳....」
Thumbnail
玉蓮決定不要讓大哥有遗憾,她寫了一封email 給大哥的小女兒:「佩芬:你很愛你的爸爸,那是你有你爸爸的遗傳....」
Thumbnail
她請了兩天假要帶父親去看養老院和去銀行了解財產信託的事。
Thumbnail
她請了兩天假要帶父親去看養老院和去銀行了解財產信託的事。
Thumbnail
那一年的金融風暴,爸爸在手術房外抱起還在護士手中的我,還有姑姑手中的姊姊,等待媽媽虛弱的身體移到普通病房之後,醫生和護士告訴爸爸和姑姑能看剛生產完的媽媽了。 從此以後,我和姊姊與爸爸、媽媽結下了一生剪不斷的親情。
Thumbnail
那一年的金融風暴,爸爸在手術房外抱起還在護士手中的我,還有姑姑手中的姊姊,等待媽媽虛弱的身體移到普通病房之後,醫生和護士告訴爸爸和姑姑能看剛生產完的媽媽了。 從此以後,我和姊姊與爸爸、媽媽結下了一生剪不斷的親情。
Thumbnail
父親總共有六兄弟,即使大伯是同父異母,也早早離家獨立,但也沒和各兄弟間疏遠,不但過年要回老家參與祭祖團拜,偶而還要到各兄弟家走動。幼年裡,就記得好幾次大伯來家裡拜訪還有過夜的景況。 二伯守在老家,三伯住的離老家也不遠,身為老四的父親住嘉義市區也不算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老爸總是騎著野狼帶我回老家串
Thumbnail
父親總共有六兄弟,即使大伯是同父異母,也早早離家獨立,但也沒和各兄弟間疏遠,不但過年要回老家參與祭祖團拜,偶而還要到各兄弟家走動。幼年裡,就記得好幾次大伯來家裡拜訪還有過夜的景況。 二伯守在老家,三伯住的離老家也不遠,身為老四的父親住嘉義市區也不算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老爸總是騎著野狼帶我回老家串
Thumbnail
從小隱隱約約就知道父母的婚姻出了問題。 不記得從那一天開始,發現父親開始睡在樓上偏廳。放學進家門前聽到的爭吵聲,也在踏入門後,突然停止。年節回阿嬤家,大人不斷的竊竊私語、父親鐵青的臉,母親的頻頻拭淚,我好像懂了點什麼,又好像在狀況外。 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是政府年度人口大普查。普查人員到家訪查,向母親
Thumbnail
從小隱隱約約就知道父母的婚姻出了問題。 不記得從那一天開始,發現父親開始睡在樓上偏廳。放學進家門前聽到的爭吵聲,也在踏入門後,突然停止。年節回阿嬤家,大人不斷的竊竊私語、父親鐵青的臉,母親的頻頻拭淚,我好像懂了點什麼,又好像在狀況外。 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是政府年度人口大普查。普查人員到家訪查,向母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