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臣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我們決定臣服時,會發現出現很多考驗,讓我們認清自己內在的抵抗。

然後這個臣服的決定,再與我們的抵抗進行對抗。讓我們搞不清楚,究竟自己是在臣服還是對抗。

沉在水裡一段時間之後,浮出水面就是海闊天空,但遼闊的天空看久了,也會如同坐在井底, 這就是生命能量的流動。

當生命能量滯留不動時,會給頭腦一些錯誤的認知,認為自己能夠臣服了,安於當下了,但這時考驗往往會敲門進來,衝擊著我們的既有認知,這時候會想,我們不是已經決定臣服了,為什麼還那麼多掙扎糾結呢?

我們應該讓事情順流發生,無論是什麼逆境,都能讓他從身上大力輾過。然而事實上,抗爭本就是我們的本能,如同求生意志是我們的本能一樣。

當我們在批判或壓抑自己的本能時,不也是一種不臣服的現象嗎?

因此,什麼是臣服呢?

臣服的覺悟,就是從水面抬起頭來的海闊天空,我們深深地大口呼吸,覺得生命清新而美好。

因為我們超越了頭腦的限制,我們的靈魂活了起來,儘管水面上的陽光很刺眼,但其實沒有想像中的灼熱。

臣服必然會經過抗爭,因為這兩者其實並無二致,我們內在最後的放鬆與領悟才是重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來自神的療癒之光的沙龍
14會員
85內容數
把自己活成光,便可照亮世界
2025/04/05
人生,就是一場吸引力法則跟顯化法則的結果,這兩種法則,即是因果法則。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顯化,也無時無刻不在種下因果的種子。 提升振動頻率,即可加速顯化,讓我們在這一世心想事成,其實即使不特別借助高頻能量,我們的願望、所思所想,仍會在機緣熟成時顯化成真,也許不是此生,而是下輩子或下下輩子。 佛經有云
2025/04/05
人生,就是一場吸引力法則跟顯化法則的結果,這兩種法則,即是因果法則。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顯化,也無時無刻不在種下因果的種子。 提升振動頻率,即可加速顯化,讓我們在這一世心想事成,其實即使不特別借助高頻能量,我們的願望、所思所想,仍會在機緣熟成時顯化成真,也許不是此生,而是下輩子或下下輩子。 佛經有云
2025/03/12
我們的意識焦點,即是業力之所在,也就是當下我們聚焦的生命課題。 經常明明生活很平順,內心卻無端萌生焦慮與煩惱,此時我們看見的,便都是生活的坎坷與缺憾,而忽略了我們的人生,其實仍舊擁有一大片美景。 這片美景,我們明明睜眼所見,也有意識到,我們應該轉移關注點,或許一旦焦點轉移,原本的不如意事便會轉化
2025/03/12
我們的意識焦點,即是業力之所在,也就是當下我們聚焦的生命課題。 經常明明生活很平順,內心卻無端萌生焦慮與煩惱,此時我們看見的,便都是生活的坎坷與缺憾,而忽略了我們的人生,其實仍舊擁有一大片美景。 這片美景,我們明明睜眼所見,也有意識到,我們應該轉移關注點,或許一旦焦點轉移,原本的不如意事便會轉化
2025/03/1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章 如果沒有陰陽,就沒有太極。宇宙不會生成,萬物不會運
Thumbnail
2025/03/1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章 如果沒有陰陽,就沒有太極。宇宙不會生成,萬物不會運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