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迷思3 — 形式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每個宗教都有個自的儀式,而要進入該宗教時,該宗教的人都會推薦你參與該儀式,但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參加這些儀式根本是浪費時間...
首先,我們要瞭解,在管理大組織時,規則是不可避免的,但當時訂下的規則,有當時的時代背景,在經過百年後,這些規則是否還適用,是個很令人省思的問題。
佛陀離世已超過二千五百年,即使是佛陀那個時代訂下的規則,是否能在現代適用都是個問題了,更何況佛教經過了翻譯、本土融合、派系等等各種歷史,變成了我們現在接觸到的佛教,所以我們會覺得形式主義,反而是正常的事。
或許有人會想說,既然是形式主義,那麼取消掉不就好了,但是我們要知道:
  1. 有權力可以取消這些儀式的人,都已經是經歷這些儀式出來的。
  2. 即使有權力且要取消這些儀式的人,都會遇到對應的反對力道。
最容易理解的範例就是《燒金紙》,在台灣,證嚴法師與環保團體呼籲了十幾年了,街頭上仍能看到這種現象;所以即使是形式主義的東西,因為經歷了太長的時間,變成一種習俗、習慣,要取消也需要長久的努力。
即然如此,是否要加入該宗教,就是經過這些儀式的洗禮呢?很遺憾,以目前的情況來說:是的。
如果要加入宗教,但又不遵守該宗教訂下的規則,那麼只會給已經在遵守的人帶來困擾,這個道理到那都適用。
另外,在這裡也要給已經在遵守的人這些規則的人一個提醒:
如果你覺得這個規則很好、應該遵守,那麼當你看到沒有遵守規則的人,應該是心懷憐憫,因為對方無法獲得遵守規則後得到的利益,而不是因為對方沒有遵守而生氣、憤恨,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avatar-img
3會員
29內容數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才接觸到佛法,可能有人會覺得二個有什麼不同,對我來說,二者完全不同,我能接受佛法,但無法接受佛教,因為佛教有一些我無法想通的部份。而這個「佛教迷思」的內容,主要就是針對我接觸到佛教時,無法想通的部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enjung ts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明明常常路上或新聞有一堆需要幫助的人,但常常看到一些師父要建寺廟而募款,為什麼捐錢不是救人,而是造廟
佛教勸人向善,但為善的目的是為造福、為了來世好一點、為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捐款是為了造福報、為了消災、為了來世,似乎非常的功利主義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而後才接觸佛法,我自認為不是佛教的信徒,但我也自認為是佛法的遵守者,二者到底差別在那?
明明常常路上或新聞有一堆需要幫助的人,但常常看到一些師父要建寺廟而募款,為什麼捐錢不是救人,而是造廟
佛教勸人向善,但為善的目的是為造福、為了來世好一點、為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捐款是為了造福報、為了消災、為了來世,似乎非常的功利主義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而後才接觸佛法,我自認為不是佛教的信徒,但我也自認為是佛法的遵守者,二者到底差別在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助印經書即是「財法二施」的修行,邀請您把握難得因緣,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或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護持,共同圓滿「觀音山 萬部藏文儀軌助印 供養雪山寺廟」,成就殊勝行,功德不可限量!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佛教觀念中的三法印,以及吸引力法則對比的危險性。著重強調了致命的危險,以及違反佛教教義的觀念。並提到了佛法的五個時代,以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對照原文續句的解經。作者還強調了努力和選擇的重要性,以及接受無常的態度,不可過於完全掌控結果。最後提出個人建議和感悟。
Thumbnail
修行在這幾年間忽然變得普及,似乎修行是一種趕潮流的運動,每個人都說自己在修行。修行又是什麼呢?是到寺廟佛道敲缽誦經、是學習各門靈修、是脫離世俗走入深林裡嗎?
Thumbnail
如果來學佛修行,今天皈依這個法師、明天皈依這個上師,都是非常草率沒有殷重心,那是一樣的,因為對你的意義差不多,好像在進行一個儀式。但是,不同的是什麼呢?世間上的儀式,像結婚為例,它也有誓言(夫妻之間誓言),當許下誓言沒有照做,都會結下冤欠,都會記下恩怨,自己牴觸了誓言。
Thumbnail
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大小寺廟,都不約而同每月進行數次的薈供。數千年來的廣大靈感效驗,因此,直至科學昌明的現代,薈供法會更是受到重視,快速累積福報就能改變人的運勢。
Thumbnail
現在很多世間人來皈依金剛密乘的上師,皈依上師了以後,就好像世間人的概念來跟某一個人談生意、談合作一樣。當我跟你合作不愉快或者合作破裂,我們合作就到此為止,就不要合作了。這個世間法做生意的概念,世間法交朋友與人互動的概念,直接拿來在金剛密乘修學佛法,來依止上師,完全就錯誤了,根本就不是這一套!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佛塔是佛意的所依物,若建造可謂是功德無量,若損毀則過患無窮。思惟此理,甚至對別人建造的佛塔,無論是大小、形式、美觀與否,都不能妄加評價,更何況是毀壞呢?若重新修復破損的佛塔也有大功德。
Thumbnail
我必須要說,我對其他宗教絕對沒有歧見,能勸人向善的就是好宗教。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健全的宗教是不會對其他外來宗教保持敵意的。 我是命玄,一個道師,參加過佛教的夏令營、帶過團契和導唱,連清真寺的儀式、藏傳的盂蘭盆、四面佛的參拜,我全部都參與過,但今天我要說的故事,距離新店全程通勤需要將近6個小時,
Thumbnail
佛教徒說的業,梵文意思是「行為」。所有的行為皆產生相應的結果,佛教徒稱之為業力法則或因果法則。 《達賴喇嘛談心經》 初期的佛教並沒有崇拜偶像的習慣,當時的佛教徒禮拜的對象是存放舍利(稱為窣堵波)的寶塔或是紀錄釋迦生涯的佛像圖。佛像的出現在釋迦入滅後約莫西元一世紀半左右時期。日本則隨著渡來人(古代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助印經書即是「財法二施」的修行,邀請您把握難得因緣,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或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護持,共同圓滿「觀音山 萬部藏文儀軌助印 供養雪山寺廟」,成就殊勝行,功德不可限量!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佛教觀念中的三法印,以及吸引力法則對比的危險性。著重強調了致命的危險,以及違反佛教教義的觀念。並提到了佛法的五個時代,以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對照原文續句的解經。作者還強調了努力和選擇的重要性,以及接受無常的態度,不可過於完全掌控結果。最後提出個人建議和感悟。
Thumbnail
修行在這幾年間忽然變得普及,似乎修行是一種趕潮流的運動,每個人都說自己在修行。修行又是什麼呢?是到寺廟佛道敲缽誦經、是學習各門靈修、是脫離世俗走入深林裡嗎?
Thumbnail
如果來學佛修行,今天皈依這個法師、明天皈依這個上師,都是非常草率沒有殷重心,那是一樣的,因為對你的意義差不多,好像在進行一個儀式。但是,不同的是什麼呢?世間上的儀式,像結婚為例,它也有誓言(夫妻之間誓言),當許下誓言沒有照做,都會結下冤欠,都會記下恩怨,自己牴觸了誓言。
Thumbnail
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大小寺廟,都不約而同每月進行數次的薈供。數千年來的廣大靈感效驗,因此,直至科學昌明的現代,薈供法會更是受到重視,快速累積福報就能改變人的運勢。
Thumbnail
現在很多世間人來皈依金剛密乘的上師,皈依上師了以後,就好像世間人的概念來跟某一個人談生意、談合作一樣。當我跟你合作不愉快或者合作破裂,我們合作就到此為止,就不要合作了。這個世間法做生意的概念,世間法交朋友與人互動的概念,直接拿來在金剛密乘修學佛法,來依止上師,完全就錯誤了,根本就不是這一套!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佛塔是佛意的所依物,若建造可謂是功德無量,若損毀則過患無窮。思惟此理,甚至對別人建造的佛塔,無論是大小、形式、美觀與否,都不能妄加評價,更何況是毀壞呢?若重新修復破損的佛塔也有大功德。
Thumbnail
我必須要說,我對其他宗教絕對沒有歧見,能勸人向善的就是好宗教。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健全的宗教是不會對其他外來宗教保持敵意的。 我是命玄,一個道師,參加過佛教的夏令營、帶過團契和導唱,連清真寺的儀式、藏傳的盂蘭盆、四面佛的參拜,我全部都參與過,但今天我要說的故事,距離新店全程通勤需要將近6個小時,
Thumbnail
佛教徒說的業,梵文意思是「行為」。所有的行為皆產生相應的結果,佛教徒稱之為業力法則或因果法則。 《達賴喇嘛談心經》 初期的佛教並沒有崇拜偶像的習慣,當時的佛教徒禮拜的對象是存放舍利(稱為窣堵波)的寶塔或是紀錄釋迦生涯的佛像圖。佛像的出現在釋迦入滅後約莫西元一世紀半左右時期。日本則隨著渡來人(古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