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迷思3 — 形式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個宗教都有個自的儀式,而要進入該宗教時,該宗教的人都會推薦你參與該儀式,但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參加這些儀式根本是浪費時間...

首先,我們要瞭解,在管理大組織時,規則是不可避免的,但當時訂下的規則,有當時的時代背景,在經過百年後,這些規則是否還適用,是個很令人省思的問題。

佛陀離世已超過二千五百年,即使是佛陀那個時代訂下的規則,是否能在現代適用都是個問題了,更何況佛教經過了翻譯、本土融合、派系等等各種歷史,變成了我們現在接觸到的佛教,所以我們會覺得形式主義,反而是正常的事。

或許有人會想說,既然是形式主義,那麼取消掉不就好了,但是我們要知道:

  1. 有權力可以取消這些儀式的人,都已經是經歷這些儀式出來的。
  2. 即使有權力且要取消這些儀式的人,都會遇到對應的反對力道。

最容易理解的範例就是《燒金紙》,在台灣,證嚴法師與環保團體呼籲了十幾年了,街頭上仍能看到這種現象;所以即使是形式主義的東西,因為經歷了太長的時間,變成一種習俗、習慣,要取消也需要長久的努力。

即然如此,是否要加入該宗教,就是經過這些儀式的洗禮呢?很遺憾,以目前的情況來說:是的。

如果要加入宗教,但又不遵守該宗教訂下的規則,那麼只會給已經在遵守的人帶來困擾,這個道理到那都適用。

另外,在這裡也要給已經在遵守的人這些規則的人一個提醒:

如果你覺得這個規則很好、應該遵守,那麼當你看到沒有遵守規則的人,應該是心懷憐憫,因為對方無法獲得遵守規則後得到的利益,而不是因為對方沒有遵守而生氣、憤恨,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enjung tseng的沙龍
3會員
29內容數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才接觸到佛法,可能有人會覺得二個有什麼不同,對我來說,二者完全不同,我能接受佛法,但無法接受佛教,因為佛教有一些我無法想通的部份。而這個「佛教迷思」的內容,主要就是針對我接觸到佛教時,無法想通的部份。
2023/02/17
之前的文章談到佛經很艱澀難懂,那麼該怎麼辦呢?是否停止研讀佛經?停止抄經?停止一切跟佛經有關的行為呢?
2023/02/17
之前的文章談到佛經很艱澀難懂,那麼該怎麼辦呢?是否停止研讀佛經?停止抄經?停止一切跟佛經有關的行為呢?
2023/02/16
佛教五戒中的其中之一是戒殺生,這是很重要的一戒,但是現代人都把吃素=戒殺生,這已經變成一種普遍的錯誤思想了。
2023/02/16
佛教五戒中的其中之一是戒殺生,這是很重要的一戒,但是現代人都把吃素=戒殺生,這已經變成一種普遍的錯誤思想了。
2023/02/07
佛陀當年沒有佛經,而是口述,聽眾上至國王,下至乞丐,而佛經是佛陀死後,由佛陀的弟子回憶當初佛陀的話後,寫下來的。
2023/02/07
佛陀當年沒有佛經,而是口述,聽眾上至國王,下至乞丐,而佛經是佛陀死後,由佛陀的弟子回憶當初佛陀的話後,寫下來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宗教上的規定很繁瑣,其實是從古到今的先驅者制定的,從修行的角度看,並不難懂,但是時代變遷,法無定法。要明白道理,但別用這些條條框框綁死自己。 像現在流行的"斷捨離",是不是也可以看做是一種戒律? 佛教說,心即是佛,戒律是和佛的約定,也就是和自己的心約定。和自己約定好,要做甚麼,不做甚麼。而這一切
Thumbnail
宗教上的規定很繁瑣,其實是從古到今的先驅者制定的,從修行的角度看,並不難懂,但是時代變遷,法無定法。要明白道理,但別用這些條條框框綁死自己。 像現在流行的"斷捨離",是不是也可以看做是一種戒律? 佛教說,心即是佛,戒律是和佛的約定,也就是和自己的心約定。和自己約定好,要做甚麼,不做甚麼。而這一切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們都碰到很多問題,不管是小時候寫作業,到長大在職場上,甚至家裡有家裡的問題,連自己跟自己有時都過意不去。 宗教的其中一個意義就是要消除人的煩惱,安撫人心,不過這件事仔細想想挺有趣,宗教並不是諮商師,更不會直接教你怎麼處理現在遇到的問題,那要怎麼消除煩惱呢? 解決問題的方式 遇到一個問題我們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們都碰到很多問題,不管是小時候寫作業,到長大在職場上,甚至家裡有家裡的問題,連自己跟自己有時都過意不去。 宗教的其中一個意義就是要消除人的煩惱,安撫人心,不過這件事仔細想想挺有趣,宗教並不是諮商師,更不會直接教你怎麼處理現在遇到的問題,那要怎麼消除煩惱呢? 解決問題的方式 遇到一個問題我們
Thumbnail
宗師是因為我們做不到、與我們生活無關才加入一條佛學科學化嗎?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要用在【弘法】上。【弘法】是要讓眾生接受佛乘大法、能願意信受奉行。如果所表現出來的身語意,只顧自己練習不動念頭,那麼,眾生所感受到的,其實並不一定全都是般若智慧,而且很有可能恰恰相反。
Thumbnail
宗師是因為我們做不到、與我們生活無關才加入一條佛學科學化嗎?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要用在【弘法】上。【弘法】是要讓眾生接受佛乘大法、能願意信受奉行。如果所表現出來的身語意,只顧自己練習不動念頭,那麼,眾生所感受到的,其實並不一定全都是般若智慧,而且很有可能恰恰相反。
Thumbnail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你們這節課是自修嗎?下午最好不要排課程。大家共修後,最好安排靜坐,至少要一小時,但要有糾察來巡香,以免有昏沈現象等。靜坐的地方可安排在一樓大殿,大殿比較涼一點。現在班會怎麼樣?當學生的,作息總是要按照教務處的安排。現在的人習氣愈來愈多,程度不夠,根機又較弱劣。
Thumbnail
你們這節課是自修嗎?下午最好不要排課程。大家共修後,最好安排靜坐,至少要一小時,但要有糾察來巡香,以免有昏沈現象等。靜坐的地方可安排在一樓大殿,大殿比較涼一點。現在班會怎麼樣?當學生的,作息總是要按照教務處的安排。現在的人習氣愈來愈多,程度不夠,根機又較弱劣。
Thumbnail
現在社會形形色色一直發展起來,日常生活也變化很多,每一個人住的地方,再怎麼簡單,東西還是很多。例如櫃子裡,有萬金油、柑仔油、青草油等,又有薄荷油,光是同一性質的藥品就存放這麼多;何況說是廚房的刀具,碗盤更是玲朗滿目。這就是在物質上追求,說很好用很實際,但是都沒有注意到,這是在取相執著。
Thumbnail
現在社會形形色色一直發展起來,日常生活也變化很多,每一個人住的地方,再怎麼簡單,東西還是很多。例如櫃子裡,有萬金油、柑仔油、青草油等,又有薄荷油,光是同一性質的藥品就存放這麼多;何況說是廚房的刀具,碗盤更是玲朗滿目。這就是在物質上追求,說很好用很實際,但是都沒有注意到,這是在取相執著。
Thumbnail
現在這個時代非常方便,台北整個地下化,人們怕熱、怕辛苦,從早上出門到公司,整天都是在空調的保護下過日子。身體當然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應,就像車子本來是便利營生的工具,雖然說生活比較方便,但是家裡同時有好幾輛車,這樣方便就會變成隨便!一隨便就與種種煩惱相應了。
Thumbnail
現在這個時代非常方便,台北整個地下化,人們怕熱、怕辛苦,從早上出門到公司,整天都是在空調的保護下過日子。身體當然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應,就像車子本來是便利營生的工具,雖然說生活比較方便,但是家裡同時有好幾輛車,這樣方便就會變成隨便!一隨便就與種種煩惱相應了。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Thumbnail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Thumbnail
以前花了很多時間讀佛經,讀不太懂,一則文言文難懂,二則搞不清楚要如何放下,真的,讀佛經真的是一件苦差事。 我們人生實相模型的研究意外的解開了佛經的面紗,四個字就可以讓我們快速的讀懂佛經的內容。 放下什麼? 放下標準 意識是二元性的,會去自我定位,再去訂標準,有了標準之後,好壞對錯就出來了。 然而我
Thumbnail
以前花了很多時間讀佛經,讀不太懂,一則文言文難懂,二則搞不清楚要如何放下,真的,讀佛經真的是一件苦差事。 我們人生實相模型的研究意外的解開了佛經的面紗,四個字就可以讓我們快速的讀懂佛經的內容。 放下什麼? 放下標準 意識是二元性的,會去自我定位,再去訂標準,有了標準之後,好壞對錯就出來了。 然而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