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為什麼要睡覺?》EP19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大家好,歡迎回到Together,一起讀,我是Paula.在一起讀之前,跟各位說說這本書《為什麼要睡覺?》對我的意義。我其實一直有睡眠問題,尤其前幾年在中國工作時,我都會在半夜3點就醒來,然後4點開始在那做烤餅乾、做蛋糕,東搞西搞的,弄到8點再去上班,睡眠時間大約4小時左右,非常的不正常。就像前一個章節Chen帶各位一起讀的睡眠對健康的重要,我就深深有感。因為當我睡不好或睡不夠時,我就會對某些食物異常渴望,超級不健康的!有時會忍不住多吃巧克力或洋芋片等垃圾食物。之後就是要加強運動,消耗卡路里。Aileen知道我長期有睡眠困擾,當時她恰巧有讀書會開始讀這本書,為什麼要睡覺?並邀請我加入。這本書,我很早就買也讀了,想說這是個機緣,便決定加入一起。就因為這樣,我認識了一群來自不同背景,且每一位都很優秀的人才,在這讀書會認識Chen, Lewis, 和Stacy。所以這本書,是我跟這個智囊團結緣的開始。
現在我們一起讀《為什麼要睡覺?》第三部:為什麼會做夢?在今天的一起讀會涵蓋的內容有第9章「每一晚陷入精神錯亂什的全腦圖」,這一章節利用科技的方式,我們可以了解作夢時的狀態,第10章「做夢是一種夜間治療」,認識夢有甚麼功能?以及第11章「夢見創意,以及控制你的夢」,如何透過做夢來解決問題跟增加創造力。在進入一起讀前,我想跟各位分享我對夢的糾葛。各位是每晚都會做夢的體質嗎?還是那種一碰到枕頭就一覺到天明的幸運兒?我們每晚都會經歷4~6次的睡眠周期,而做夢就是發生在快速動眼期,所以我們每一晚都做4~6次的夢境,快速動眼時期的夢,通常情緒明顯,而且比較容易被記得。如果以睡眠八小時,進入五次快速動眼期來計算,一年可以做上 1825 個這樣的夢。只是你記不記得呢?我自己就是那種每晚作夢,而且基本上隔天起床時,都依稀記得自己夢到的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我起初想讀這本書的原因,想搞清楚睡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做夢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那我們就開始一起讀囉!第9章,科學家透過腦部掃描設備,得以觀察人類進入快速動眼睡眠及開始做夢時腦部的全腦圖。在沒做夢的深度非快速動眼睡眠,比起一個人醒著休息時,整體代謝活性顯示出些微的降低,然而當一個人在進入快速動眼睡眠並開始做夢時,發生什麼變化呢?這時腦中有許多區域在磁振造影掃描中「亮起來」,表示腦部活性急遽上升,尤其是控制情緒的四大區域,比清醒時還高30%。因此,快速度動眼睡眠狀態具有下列特徵:視覺、運動、情緒和自傳式記憶相關的腦區十分活躍,而控制理性思考的區域相對不活躍。而書中試圖做實驗,利用核磁共振紀錄測驗者睡覺時的大腦活躍狀態,然後清醒時,給實驗者看一些圖片,例如車子、男人、女人、花等物件,然後偵測大腦的反應狀態,若有特別明顯的反應,就能預測出實驗者剛剛做夢是夢到什麼物品,但這實驗僅僅知道夢到什麼,但無法細節化,例如若看到大腦對車子有特別的反應,可以是知道夢到車子,但不知道是什麼品牌或年份。另外一個實驗則是想確認夢在何種程度上是清醒時自傳式的精準重播。哈佛大學教授找了29位健康年輕人在整整兩周14天的期間,詳細記錄白天的活動、參與的事件:例如上班、和誰見面,吃甚麼東西、做甚麼運動等,和當下的情緒;然後每天也要記錄自己的夢境,寫下早上醒來時所有記得夢的內容。經過系統式的整理,結果顯示夢並不是我們醒著時的生活倒帶。反而,找到一個強烈且可預測的日間訊號:情緒。29名實驗者在白天清醒時的情緒主題和關注焦點,有35%~55%會出現在夜間的夢中。透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知道,情緒是引發作夢的主要關鍵。
進入第10章「做夢是一種夜間治療」,做夢如何治療我們?夢的夜間治療理論,假定快速動眼睡眠時做的夢會達到兩個關鍵目標:第一:睡眠會記住那些明顯而重要的經驗細節,與既存知識整合,放入自傳式記憶中;第二:睡眠也會忘記,消除內心深處先前包裹在記憶外的痛苦情緒負荷。做夢狀態會支持一種內省式的生命回顧,達到療癒的最終效果。但不是單純的做夢就能治癒,尤其是針對精神疾病的病患或是重度憂鬱患者等,關鍵是要在快速動眼睡眠做夢,而且要是非常特定的夢。什麼是特定的夢?就是要很生動地夢見清醒創傷的情緒主題和情感。通常我們對於個人相關的過去經驗或事件的記憶。它屬於情節式記憶,但包含了更多自我經驗的涉入。例如,我們可能記得第一次畢業旅行、或在很小幼童時期發生過的事件,這些在我們生命中的深刻經驗。情節式記憶的回想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自我實地取向的,指我們經歷了「心理時間的旅行」,猶如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事件發生的現場,不只記得事件內容,甚至還對周圍的場景,當時的聲音氣味等感官的感受以及情緒感受也能回憶出,宛如再次身歷其境。另一類是觀察者取向的。雖然我們也可以回想出事件內容,當時的場景等,但是此時的我猶如觀察者可以看到當時的我。既然是觀察者,傾向於有較少的感官及情緒感受。通常心理學家利用這作為心理治療,對於回憶負面事件可以避免不斷反芻,有機會產生新角度的思考。在這一章節得知精神創傷是可以治癒的,但要有專業的方式跟治療方案,時下的社會其實看精神醫生是一件很正常的行為,不要因為既定社會觀念而一直壓抑自己的情緒,若發現自己有睡眠問題而導致情緒失控,或因為壓力而晚上睡不著覺,都應該去找精神科門診一下,就像感冒發燒看醫生一樣,是身體在給你的警訊,不要忽視。
那第11章「夢見創意,以及控制你的夢」,開門見山直接說做夢的另外一個獨到好處:智慧化訊息處理,可以啟發創造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各位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如果你想不到該怎麼解決一個棘手的問題,就在睡覺前想一下問題,然後就去睡覺,隔天醒來就會靈光乍現,突然有了解決方案。書中就舉例,發明化學元素週期表的門得列夫就是透過這個方法想出元素週期表的,還有音樂界保羅麥卡尼寫出〈Yesterday〉和〈Let it Be〉那樣的經典好歌。總之,我們的大腦就像肌肉是可以訓練的。我們或許只是普通人,可能沒有如門德烈夫那樣的知識專業要想出元素週期表,但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難題或任務,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我們也可以試試這樣的方法,請大家可以記下來,有機會嘗試一下。如何做呢?首先,要在腦子清醒時給予解決某個問題的材料,然後再給予清醒狀態和快速動作夢狀態同樣的時間,那麼新的連結與解答就更容易在快速動眼做夢狀態之後出現。什麼意思?就是清醒時好好認真仔細想一下待解決的任務和難題,然後,就去睡覺,好好的睡一覺。這樣隔天醒來,看你是不是會突然靈光乍現,有了突破口。另外分享一個夢境創意的例子,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白天你可能見到許久未見的朋友或聽到他們的消息,這個記憶就會存在你的腦海裡,到了晚上時,在你某段夢境中,他們就出現在其中,我自己有超多這樣的經驗,甚至會有一個夢,把所有白天工作的事、或跟家人、朋友的互動,在晚上就有一個夢境將所有事都串連在一起,而且還覺得滿有邏輯的全攪拌在一起。我個人的認知就是大腦在重組並整理這些記憶。這跟前一章夢的功能相呼應,快速動眼睡眠對情緒和心理健康的效應,必須做夢,再加上與夢相關的內容,才能獲得創意上的成就。
以上就是第三部與各位一起讀的內容囉!聽完後,你們有沒有做過特別的夢境?或者,有做過預知夢?或真的有做與自己和解的夢呢?在開頭與你們分享我對做夢真的是超級有經驗的,30幾年的年紀,我慢慢也抓到訣竅,我甚至知道怎麼控制夢境和夢到我想夢的,畢竟有的時候好的夢境有時會帶來好的影響力,讓你隔天精神滿滿。也不是每一次都成功,有的時候我也是會夢到史詩般的巨作,或年度大片,我隔天醒來就會覺得自己經歷一場戰爭,全身痠痛、精神不濟。以上就是我想與你們分享的做夢經驗,也期待你與我們分享做過任何有趣的夢喔。而我自己在看完這本書後,我自己做了一些改變,例如睡覺前一小時,我會將房間溫度調低、有時會關掉電燈點上蠟燭,並且避免在晚上喝酒,上床後,我會做幾組簡單的拉伸瑜珈,因為白天工作都好累,基本上這時就很想睡覺了!希望以上的內容可以幫助你睡得更好一些。下一次將由Lewis與大家一起讀完《為什麼要睡覺?》第四部從安眠藥到翻轉社會。最後,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也請給我們五星好評且推薦給你身邊也喜歡閱讀的朋友,也歡迎留言寫下你對這集的想法與意見,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美好的一天,together一起讀,與你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