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輔導室通知我,因為班上有一位技藝競賽的女學生,在美容科別獲獎,要幫學生推薦技優學生獎項,除了學生要寫一些心得,包含參與技藝課程、選手訓練過程,以及參賽得獎的感言,除此之外也需要導師填寫推薦文。
幫學生寫推薦文也不是一件難事,而且這位學生參賽得獎,也是令人開心的事情,每一個學生都有他想走的路,在求學的過程中多累積一些參賽經驗,對他未來也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這位學生本來就想走美容美髮,所以從上課到比賽,一直走在他想走的路,本來就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只是我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上學期末,這位女學生有跟我聊一些事情,我想藉這個機會記錄下來,提醒自己,也分享給大家。
上學期末,這位學生的家長,在聯絡簿寫下一段話:
「老師您好,因現教育部已經沒有髮禁,所以我想請問,可否帶OO去染燙髮呢?」
其實我看到這段話,家長用語滿客氣的,所以我也沒什麼特別生氣,或是無奈的心情,目前學生的服裝儀容要求,教育部其實也沒有什麼要求,學生要穿便服上課,或是頭髮要染要燙都不能禁止,只要整齊乾淨即可。學校師長也只能口頭提醒,也不能用校規懲處,因此在學校看到穿整身便服,或是把頭髮染成五顏六色,都不要覺得奇怪。
只是,這位家長還很有禮貌地想知道我的想法,要染頭髮之前先跟我打聲招呼,但其實我直覺,家長可能也不太贊同學生這時候染頭髮,所以試探性用這個方法問我。但不管原因如何,他們既然都要詢問我意見了,我當然要很明確地表達我的想法。
於是,中午我就和學生聊了一下。
我:「再過一陣子就要會考,再不到半年就要畢業了,為什麼你會選擇在這時候想燙頭髮?」
學生:「因為沒有染過頭髮,想去做一點不一樣的嘗試。家裡面的人想說,如果我這樣染頭髮,不知道會不會造成老師的困擾,所以才寫聯絡簿問老師。」
我:「現在沒有禁止染頭髮,不過你既然問我的想法,我就很明確地告訴你,如果不是為了整理需求,我不同意學生現在染頭髮,光是那個染劑影響健康這一關我就過不了。」
學生:「我想說未來要想念美容美髮,可以先去嘗試。」
我:「既然你未來都想念美容美髮,染頭髮這件事一定會遇到,到時候你認識清楚後再去染,而且也會更專業。你與其現在花時間煩惱你的頭髮,不如花時間去研究一下,未來美容美髮的升學管道,不是更好!」
反正我花了約半小時跟他談這件事情,接下來就歷經畢業旅行和寒假,可能要等到開學後才會知道她有沒有染頭髮,但我覺得有沒有染,都是她的決定。至於其他同學會不會跟著一起,那也是學生和家長自行去討論,我也無法多說些什麼。
只是,在談話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覺到,現在很多孩子做事情之前,缺乏很圓融和全面的思考,以致於他們可能只有想到自己,而未考慮到他人。或是,他們只考慮到現在,而沒有考慮到未來。
在自由的社會中,很多事情在執行之前,靠的就是自己的判斷力。法規沒有給予約束,不是代表放任,而是代表我們做事情之前,都必須要審慎考慮很多的狀況,根據自身的情況去決定是否去做,並且要對自己,以及所作所為負責任。甚至,很多時候做事情不是靠著一股衝動,也不是那種,看到別人有,我也想要跟著一起,即便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也都必須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所及。
染頭髮可能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卻讓我發現,我們真的必須要不斷地提醒自己,甚至也要教導學生,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徹底詢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我一定要在這時候做這件事情嗎?」
「我不做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影響?」
「我做這件事,會影響誰?」
「我做這件事,會有哪些可能的後果?」
做任何事情,我們如果都能夠把「謹慎思考」放在第一順位,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思考,也歡迎去多方面詢問,去做通盤地考量,有經過這些步驟再去執行,也許能夠更清楚自己做這件事情背後的意義,也能夠去減少錯誤,或是遺憾發生,也是一種負責任地表現。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做事都歷經如此周全的考慮,也是一種生命的成長,逐步邁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