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死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記憶中第一次面對死亡,是國三時父親因病過世,還記得當時我在學校,導師說家裡打電話來,於是還親自開車載我回家,路程中,導師問我:爸爸是不是病很久了?我點點頭。接下來記得的畫面,就是兩位葬儀社的人,將父親的身體從房間床上搬下放進黑色的大袋子裡,父親身體被搬運的同時,母親在一旁用雙手掩面大哭......
我記得當時我並未掉淚,還跟大我三歲的哥哥在父親的靈堂前打鬧,因此被親戚訓了一頓:家裡發生這種事,你們怎麼還笑得出來?真是不懂事......
而後的一段時間裡,常陪母親去殯儀館把父親的身體從冰櫃拉出一半跟他說話,依稀記得父親冰櫃的週邊也躺著年紀有大有小剛過世等著被冰的身體,當時就有一種感覺:不管男女老少,都會死亡。
除了常陪母親去殯儀館對著父親的身體說話,再者就是跟著親戚替父親誦經做七,跟著傳統的儀軌,火化、誦經,為父親做「後事」。
長大後結婚後,父親在台灣唯一的長嫂、長兄,我先生的奶奶、爺爺、外婆、外公,這些長輩們相繼過世,我們做的事情,依然是為他們誦經念佛......
我很喜歡印度聖者Sri sri Ravishankar(人稱Guruji)所闡述的:死亡是一種歡慶,意味著靈魂前往下一段旅程;在人生的巴士上,每個人都會下車,只是早下車或晚下車而已......
我想,兒時的我可能潛意識覺得父親死亡是好事,因為他終於不用再被病痛折磨,終於不用做一個只能躺在床上無任何自主能力的人,終於,自由了......
至今,我依然深信,送給亡者最好的禮物,就是祝福亡者旅途順利,並且讓自己好好活著,活出不讓亡者牽掛的樣貌,簡而言之,就是照顧好自己。
人類是一種複雜的高等生物,擁有強大的生存能力和豐富的情感,在面對各種議題時,也總有著各式各樣的想法,但我想,探討死亡的議題,能讓人學會如何「好好活著」,這或許也是人類用自己的生命,給予身邊的人最後一份大禮。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療遇。聊癒。 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療癒師。透過文字的交流,療癒我們的身心,遇見更幸福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療癒工作坊 的其他內容
最近看了一部韓劇【我的出走日記】,一部細膩、步調緩慢的作品;有趣的是,平常只看綜藝的大女兒,也跟我分享這部劇,她說這部劇很寫實,引起她許多共鳴,尤其是女主每天搭大眾運輸的橋段,讓她想起好友曾經的形容:尖峰時段的捷運,像是滿載沒有靈魂的喪屍輸送帶,載運著一批又一批庸庸碌碌的人們。
凡事的發生必有其意義;疫情發酵至今,全球的經濟飽受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也被迫改變不少,但若把視野放大,會發現大自然生態反而因為人類活動的消停,得到了喘息再生的空間;自稱萬物之靈的我們,除了感覺到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否應該更深刻地去思考人類的生活方式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聯? 首先我們可以先看看自己是用
每個階段,對幸福都有不同的定義.... 小時候,覺得有爸媽的疼愛,就是幸福.. 上學後,覺得有好朋友就是幸福.. 青春期時,覺得我喜歡的人也喜歡我,就是幸福.. 工作後,覺得有所成就,是種幸福.. 結婚後,覺得家庭關係和諧,就是幸福.. 對於三餐不繼的人,溫飽就是種幸福.. 對於疫情時期,健康就是幸
最近看了一部韓劇【我的出走日記】,一部細膩、步調緩慢的作品;有趣的是,平常只看綜藝的大女兒,也跟我分享這部劇,她說這部劇很寫實,引起她許多共鳴,尤其是女主每天搭大眾運輸的橋段,讓她想起好友曾經的形容:尖峰時段的捷運,像是滿載沒有靈魂的喪屍輸送帶,載運著一批又一批庸庸碌碌的人們。
凡事的發生必有其意義;疫情發酵至今,全球的經濟飽受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也被迫改變不少,但若把視野放大,會發現大自然生態反而因為人類活動的消停,得到了喘息再生的空間;自稱萬物之靈的我們,除了感覺到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否應該更深刻地去思考人類的生活方式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聯? 首先我們可以先看看自己是用
每個階段,對幸福都有不同的定義.... 小時候,覺得有爸媽的疼愛,就是幸福.. 上學後,覺得有好朋友就是幸福.. 青春期時,覺得我喜歡的人也喜歡我,就是幸福.. 工作後,覺得有所成就,是種幸福.. 結婚後,覺得家庭關係和諧,就是幸福.. 對於三餐不繼的人,溫飽就是種幸福.. 對於疫情時期,健康就是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陣子剛過完父親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節或送禮物呢? 我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了,我們家一直以來也沒有過節日的習慣,所以我根本沒注意到那天是父親節。 8/8那天,和朋友聊天時,他忽然問我:『欸,DT,你會想你爸爸嗎。』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父親節。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陣子剛過完父親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節或送禮物呢? 我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了,我們家一直以來也沒有過節日的習慣,所以我根本沒注意到那天是父親節。 8/8那天,和朋友聊天時,他忽然問我:『欸,DT,你會想你爸爸嗎。』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父親節。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