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投資備忘錄】ChatGPT 與 Google ($GOOGL) 創新的兩難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前言

看了昨天的發表會災難,我的想法倒不是覺得 Google 輸慘了(至少不是股價顯示的那樣),而是這間公司和任何一家科技公司一樣,終究得碰到這種 paradigm shift 的時刻。
Google 沒有能力推出 ChatGPT 嗎?非也,GPT 和其他類似模型的共同祖先都可以回溯到 2017 年的 Transformer,而就算是到今天,Google 因應競爭推到前線的 Bard,背後的 LaMDA 模型也已經出現好一陣子。
至於要 diss Google 沒有 AI 的研發能力就想太多了,你現在在用的各種 Google 應用程式,背後都有各種 AI 模型運作中,就算是今天的主角 Google Search 也一樣。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22 字,收錄於此專題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是我在方格子的付費訂閱專欄,在這個專欄內我會分享 2016 年開始在本土 tier 1 券商 (sell side) 證券研究部工作到現在,記錄與同事、同業、機構法人客戶、資本市場參與者、新創企業經營者...互動並學習到的經驗與洞察。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紀錄一個投資分析師參與台灣新創公司 IPO 過程中,看到那些值得學習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