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台灣說要怎麼解決機車問題,我們從根本上來看,大家為什麼要解決機車"問題"。這根本上只是想解決「塞車問題」與「撞車問題」,事實上機車的邊界不明確,與汽車混在一起就是容易撞,相對汽車因為一台車寬度都差不多,每台車就占一線道,開起來自然井井有條,再加上台灣獨有的二段式轉彎,就造成一堆人對機車不滿。
汽機車混在一起就容易撞,但卻要解決機車而非汽車,我們想想這個想法是否有階級意識形態作祟?
一個很有趣的謎題,先給大家想一下:
一對父子發生嚴重車禍,父親當場死亡,兒子送醫急救。急救醫生看見男孩下一跳說,阿這是我兒子,請問這位醫生是誰?
看完沒想到答案的晚點公佈~
從邏輯著手
前面說的塞車與撞車問題,假設我們將機車與汽車混在一起就無法解決,那為何不解決汽車? 一個想法是,因為有公車、救護車、貨車這些,怎麼可能不要汽車呢? 那我們想想台北的公車專用道,如果規定只有指定車輛可以開專用道,然後其他車根本不準上路不就好?
在塞車的尖峰時刻,根本上就是道路運輸量不足,那我們就必須要增加效率,也就是人在移動的密度要提升
https://forum.jorsindo.com/thread-2473827-1-1.html
從上圖就很簡單看到,根本上汽車就是沒效率,更加上汽車的行車距離要更寬,所以遠比上圖來的嚴重。至於理想模型是都市人人都搭大綜運輸,這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就沒人能做到,禁騎機車的城市有,但禁止開私家車沒有,這本質上就是社會階級的問題。
神奇的社會階級來自馬太效應
想到在太陽花學運之後,社運遍地開花,大家都很關注,而太陽花之後最有名的抗爭之一就是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
https://news.ebc.net.tw/news/living/26791
這個抗爭主要重點是津貼不公平與過勞等問題,事件當然有他的社會影響力,勞資不公平一直是台灣大問題,不過這不是這篇的重點,重點是接近時期有另一個抗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事件
這案子是一堆工人被各個公司倒閉後沒有退休金,政府起先「代位求償」,給予資遣費、退休金,不料15年後,政府竟起訴要求返還。
關廠工人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253793
身邊不少朋友對空姐案都熟知,但關廠工人連聽都沒聽過,其實這也很簡單,上面兩張照片,想看正妹空姐,還是一堆阿公阿罵戴斗笠?
沒吸引力的,就是沒有。
這就是馬太效應,你有的會給你更多,你沒有的,會連一點都失去。
那回過頭看,為什麼社會上沒人要解決汽車族問題,其實有阿,去google也不少人以論述,不過,社會本質會把這些人幹掉,不是誰,就是整個社會的每個人。
好~我們來看看剛剛那個謎語:
一對父子發生嚴重車禍,父親當場死亡,兒子送醫急救。急救醫生看見男孩下一跳說,阿這是我兒子,請問這位醫生是誰?
就是男孩的媽媽阿~你猜對了嗎?
此篇獻給每個被社會吃掉的可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