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是美女的誤會 - 偶然事件帶來的啟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從觀察日常生活的小事帶來啟發
半年前的某天,下班乘車時份,我乘坐地鐵回家途中,大概尚有四個站就回到家了。地鐵停站,有位巴藉人士進來車廂,大家剛好互相對望一下。
就在四目相投的一剎 -
我內心OS”不要覺得我漂亮,不要喜歡我,我對你沒興趣!”
巴藉人士沒有走近我,然後兩個人都站著。轉眼已經到下一站,有位本來就坐在我身後的乘客下車。然後那位巴藉人士走向我。
我內心OS”啊!啊!想對我做甚麼?我要找人幫忙嗎?不要過來!”。
巴藉人士愈走愈近,愈走愈近向我,直接撓過我身邊,”啪!” 一聲坐了我身後的空位。
一切,也只是我自以為是。當對方坐下一刻,我差在未有笑出來。當刻覺得自己把自己弄得像花痴一樣。
但,為什麼我會有這個想法?如果不是巴藉,其他國藉呢?是不是平時我已經被人洗腦,因為我身邊毎個人都跟我説他們危險,而最奇怪的是,他們卻沒有認識過巴藉人士。
想深一層,我是不是其實也在歧視他們?我口説人人平等,連這種地鐵遇上動機就是坐在位上舒服回家的巴藉人士,我內心也有這種自以為是的想法
難道我是口𥚃不一的人?
咦?其實平時的我是不是也這樣?
例如自以為很有能力,結果跟其他人比較時不僅學歷低,沒専長,沒蓄儲,甚至沒家人。但又一邊說不要跟人比較,安慰要相信自己,說這些東西不值,當一個人獨處時正視內心,卻有渴望擁有。
自以為過得不錯,毎天看很多資訊,以為很了解世界。但卻不肯出產,怕跟其他人分享自己學到的東西後被人嘲笑,被網民無情的批評。
幸運地,我之前在視頻看到有人介紹「逆思維」這本書,立刻買入電子版。閱讀後覺得𥚃面舉的例子雖然偏向商業角度,但作者在最後篇章有寫如何在自身及生活重新思考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其他人。我開始重新想自己的人生,餘下多少年?想要過怎樣氛圍的生活?這些一連串的個人成長問題,我想了三個月…
於是,有了這篇文章,鼓起勇氣以方格子這個平台分享所見所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叢林中,不少人總是抱怨自己懷才不遇,認為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機會。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讓我們來看看阿華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從「自認為的天才」變成「職場邊緣人」的。 ​ 阿華從小就是個聰明的孩子。在學校裡,他總是輕輕鬆鬆就能拿到好成績,常常讓同學和老師們驚嘆不已。這
1. 只關注點子是否對自己新穎,而忽視了點子對整個領域的新穎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閱讀學術論文時,容易被文章中的新穎點子所吸引,但這些點子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因為知識面狹隘。實際上,真正的重要是該點子是否對整個學術領域具有突破性。若無法判斷點子對整體領域的影響,就無法準確評估其學術價值。
Thumbnail
長篇比較費心力,這邊在放個之前的作品,雖然我不是蘿莉控,但看到小動物的那種可愛憐惜的感覺,大概就類似看到小孩一樣吧?但這個流派的詳情就不是很清楚了,取材就要親自來,如果有"真"蘿莉控的朋友看到這篇歡迎分享心得,那種從維基百科或網路轉貼文章的人就不用客氣了.
Thumbnail
一兩年前創作的作品,記得是因為剛好搭車遇見跟我撞衫的大媽,看到我後立刻轉身到另一節車廂,因此誕生這集,所以各位同學以後看到真實事件改編就知道,我們說故事的改編力度有多誇張了(哈~
Thumbnail
昨天傍晚吃了長長的一頓飯 吃飯時 聽著對面的他 説著遇到的種種 並説著他的看法 等對方停了後 我說:有時候你要不要試試聽對方把話説完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對方立馬説:他都不了解我,為什麼我要聽他説的? 我:溝通交流總是得適時的停下,聽聽對方,也是讓你看看自己表達了什麼!是互相的尊重啊!
上班通勤的公車上,看著窗外,不知為何想起了一位大哥跟我說過,他當醫生時認識一位奇妙的女病人,只為了等人在附近打發時間所以「順便」來看診。更熟悉之後,知道對方是小三
Thumbnail
打定主意後,我佇立車站大廳,懊悔如蟻慢慢爬上我喉頭——兜售車票沒有想像中容易。 蒼白的腦海不斷浮現曾看過的綜藝節目:考驗人性本質的社會實驗,諸如擺一個隱藏式攝影機,進入群眾裡打噴嚏或丟下錢包,觀察旁人反應。 然而我只是一個愚蠢的旅客,拿著一張兩小時後即將無效的車票。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格」?怕被他人「揭穿自己」的真面目!被人揭穿真面目會怎麼樣嗎? 如果有一天被他人揭開自己的真面目,那又如何?你真正擔心害怕的是什麼,是懷疑對方是否就不喜歡自己了?問問自己,為什麼在追求生命中的過客要喜歡我們呢?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叢林中,不少人總是抱怨自己懷才不遇,認為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機會。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讓我們來看看阿華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從「自認為的天才」變成「職場邊緣人」的。 ​ 阿華從小就是個聰明的孩子。在學校裡,他總是輕輕鬆鬆就能拿到好成績,常常讓同學和老師們驚嘆不已。這
1. 只關注點子是否對自己新穎,而忽視了點子對整個領域的新穎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閱讀學術論文時,容易被文章中的新穎點子所吸引,但這些點子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因為知識面狹隘。實際上,真正的重要是該點子是否對整個學術領域具有突破性。若無法判斷點子對整體領域的影響,就無法準確評估其學術價值。
Thumbnail
長篇比較費心力,這邊在放個之前的作品,雖然我不是蘿莉控,但看到小動物的那種可愛憐惜的感覺,大概就類似看到小孩一樣吧?但這個流派的詳情就不是很清楚了,取材就要親自來,如果有"真"蘿莉控的朋友看到這篇歡迎分享心得,那種從維基百科或網路轉貼文章的人就不用客氣了.
Thumbnail
一兩年前創作的作品,記得是因為剛好搭車遇見跟我撞衫的大媽,看到我後立刻轉身到另一節車廂,因此誕生這集,所以各位同學以後看到真實事件改編就知道,我們說故事的改編力度有多誇張了(哈~
Thumbnail
昨天傍晚吃了長長的一頓飯 吃飯時 聽著對面的他 説著遇到的種種 並説著他的看法 等對方停了後 我說:有時候你要不要試試聽對方把話説完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對方立馬説:他都不了解我,為什麼我要聽他説的? 我:溝通交流總是得適時的停下,聽聽對方,也是讓你看看自己表達了什麼!是互相的尊重啊!
上班通勤的公車上,看著窗外,不知為何想起了一位大哥跟我說過,他當醫生時認識一位奇妙的女病人,只為了等人在附近打發時間所以「順便」來看診。更熟悉之後,知道對方是小三
Thumbnail
打定主意後,我佇立車站大廳,懊悔如蟻慢慢爬上我喉頭——兜售車票沒有想像中容易。 蒼白的腦海不斷浮現曾看過的綜藝節目:考驗人性本質的社會實驗,諸如擺一個隱藏式攝影機,進入群眾裡打噴嚏或丟下錢包,觀察旁人反應。 然而我只是一個愚蠢的旅客,拿著一張兩小時後即將無效的車票。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格」?怕被他人「揭穿自己」的真面目!被人揭穿真面目會怎麼樣嗎? 如果有一天被他人揭開自己的真面目,那又如何?你真正擔心害怕的是什麼,是懷疑對方是否就不喜歡自己了?問問自己,為什麼在追求生命中的過客要喜歡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