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寫作選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學期到大直高中教知性寫作,目標是投稿教育部閱讀心得比賽。
排課出乎我意料,一學期十八週,上頭六週+尾六週,中間休六週...好奇同學們中間那幾週要做什麼。
總之,這次選四本書。
《成功的反思》:難度★★★
反省了「追求人生勝利組」、「成功值得享受一切」之類的主流觀點,指出人生必然有機運成份。雖然偏向文化分析,但也涉及哲學理論。
據我先前在臺中女中的經驗,主動選這書寫的,最後成果都很不錯。但很難判斷,是學生自己本來就有想法,還是這書很能觸發思辨。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難度★★
談及美國年輕世代的安全至上、取消文化與憂鬱傾向,列舉許多案例,並歸納成同一心理狀態的反映。
在我看來,臺灣好像沒那麼嚴重,但可以藉此分析各種網路炎上事件,尤其是網民的思維與行為。
此外,「我(們)很不好」、「世界一片淒涼」,「未來了無希望」的認知三角到底多普遍,也值得探究一下。
《網路讓我們變笨?》:難度★★
書名說明一切,最大論據是資訊超載與過度分心,外加些許陰謀論:你的點閱數越高,那些企業賺錢越多。
這說法有古早版本:看太多電視讓我們變笨,但網路+智慧型手機的影響力,恐怕遠勝電視。
此外,我喜歡討戰式主題,這樣學生只要想反駁它,心得就不會寫不出來。
《女性主義》:難度★
這概念有各式各樣的延伸理解(甚至誤解),而且某種極端版本在網路上常常被戰。
此書是本簡短的演變史,說明二十世紀以來,「男性可以但女性就是不行」的事如何逐漸消失。議題論辯不多,但應足以正本清源。
某方面而言,我覺得這是思考「為何兩者有差別待遇」的一種練習。不限男女之別,也可以是師生、城鄉或官民。
還有件事值得一提。先前在寫相關論文時,總有審查人會問:你的教學成效,譬如練習哲學思辨、產出閱讀心得等,是否會遇到程度落差的問題?
更直白地說,由於我先前大多是教前幾志願的學校,同樣的成效,真的能廣泛重現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先備知識的學生身上嗎?
從教學方法的角度看,我明白為何有人會想問成效,因為其中有方法適用性的問題。適用於這些學生的,不一定適用於那些學生。
但我比較關心另一種問題。第一次見面,當我問大家:一個思辨課程,應該是大家看著講師思考,還是大家和講師一起思考呢?
全部人都選了後者。既然你想思考,那你的思考就得讓我看得見,那你就得講出來或寫出來。寫出來最好,因為那是可留存的,你自己也能看,不會說過就忘。
培養這種意識,或許更重要。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是燕王,是也去買根馬的骨頭、還是買根聰明人的骨頭呢?
    對於這類大家都遇過,但語意有些模糊的語詞,最好不要直接問定義,可以先引發聯想,再蒐集案例。
    單向傳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學生,就算上課看似都聽你講,他一旦回家上網查或上網問,太容易得到反面說法了。
    把各種學習上的、大大小小的、已有或將有的正向循環,全部統合在一起。
    踏入學習的正向循環:積極嘗試➡放空休養➡投入增長➡解鎖領域➡新的積極嘗試。
    在ChatGPT,選對鑰匙等於問對問題,它能幫你初步篩選與摘要海量資訊,並給出簡明扼要的回答。
    如果你是燕王,是也去買根馬的骨頭、還是買根聰明人的骨頭呢?
    對於這類大家都遇過,但語意有些模糊的語詞,最好不要直接問定義,可以先引發聯想,再蒐集案例。
    單向傳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學生,就算上課看似都聽你講,他一旦回家上網查或上網問,太容易得到反面說法了。
    把各種學習上的、大大小小的、已有或將有的正向循環,全部統合在一起。
    踏入學習的正向循環:積極嘗試➡放空休養➡投入增長➡解鎖領域➡新的積極嘗試。
    在ChatGPT,選對鑰匙等於問對問題,它能幫你初步篩選與摘要海量資訊,並給出簡明扼要的回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Thumbnail
    這本書討論了職場相關議題,是一段自我對話的旅程。書中著重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質量的重要性及自律和自由之間的關係。書中的故事和內容可以啟發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雖為女性角度出發,但面對人生不需要侷限。從更高的角度來看,現今社會無論男女重點在於「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你為了你想要的生活做了些什麼?」
    Thumbnail
    這本書使用插畫搭配文字,看起來目標客群是中小學學生,其實也適合思考人生方向的大人,或是對於未來工作迷途的大人。全文討論了工作與幸福的關係,以及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夢想,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等主題。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反思考試制度留在我思惟裡的遺毒… 1)雖然自己喜歡學習,但因考試這堵高牆而選擇了好找工作的科系—即使我有那麼強烈的文學性。 2)以為自己是死記硬背而來的高分。很聊得來的Tiffany曾經在公車上問我你是不是很聽話的好學生啊?我說我只是會考試,我會選「正確」答案,但我會懷疑正確答案,所以才會有我們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Thumbnail
    這本書討論了職場相關議題,是一段自我對話的旅程。書中著重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質量的重要性及自律和自由之間的關係。書中的故事和內容可以啟發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雖為女性角度出發,但面對人生不需要侷限。從更高的角度來看,現今社會無論男女重點在於「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你為了你想要的生活做了些什麼?」
    Thumbnail
    這本書使用插畫搭配文字,看起來目標客群是中小學學生,其實也適合思考人生方向的大人,或是對於未來工作迷途的大人。全文討論了工作與幸福的關係,以及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夢想,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等主題。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反思考試制度留在我思惟裡的遺毒… 1)雖然自己喜歡學習,但因考試這堵高牆而選擇了好找工作的科系—即使我有那麼強烈的文學性。 2)以為自己是死記硬背而來的高分。很聊得來的Tiffany曾經在公車上問我你是不是很聽話的好學生啊?我說我只是會考試,我會選「正確」答案,但我會懷疑正確答案,所以才會有我們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