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島都的秋天──日治時期台灣官辦美展之推廣教育探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1回台展開幕式,上山満之進(總督)祝賀辭

第1回台展開幕式,上山満之進(總督)祝賀辭

首回(1927)台展第一天湧入一萬人次,原本十天份的入場券、目錄及明信片,在一日之間幾乎銷售殆盡。[1]最後一日,從早便忙得不可開交,到了截止進場時間時,更是顯得秩序無章,就連會場長官若槻道隆(文教局課長),野口敏治(學務課長)及各審查員等人都無法擠進會場。[2]

摘要

1895年日本殖民台灣,此階段正是台灣邁入現代化的萌生期,其中西方美術展覽會的引進,帶動畫會、畫展的成立,奠基滋長,是重要的里程碑,亦是學者們關注焦點。然則有感於此階段的美術研究,多以競賽創作為題,美術行政發展亦不多見或有忽略;本文以行政角度為研究軸線,廣泛的蒐集當年報導,從中發現官方以現代化的經營思維,結合社會資源、政商界及藝文人士,將展覽會提升為社交、休憩、教育之文化場域,吸引各階層民眾的參與,開拓台灣社會對藝術欣賞之風氣,是戰前美術行政研究中須加以認識且不可欠缺的一塊。


資料來源

[1]《台灣日日新報》1927年10月29日第3版。〈台展第一日の∕入場者1萬∕係員てんてこまひ〉(台展第一日∕入場者1萬人次∕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

[2]《台灣日日新報》1927年11月7日第3版。〈大詰めの日の台展(最後一日的台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mita的沙龍
1會員
27內容數
1895年日本殖民台灣,帶領著台灣邁入現代化,其中西方美術展覽會的引進,帶動畫會、畫展的成立,奠基滋長,是重要的里程碑。特別的是行政官方以西方的經營思維,結合社會資源、政商界及藝文人士,將展覽會提升為社交、休憩、教育之文化場域,吸引各階層民眾的參與,開拓台灣社會對藝術欣賞之風氣,是戰前美術行政研究中不可欠缺的一塊。
Amit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03
殖民地台灣位於日本國土的最南方,有著帝國領土擴展的象徵意義,使得殖民母國人民想一窺究竟,而陸續舉辦各類的名勝展覽及選拔活動;同樣,台展在創立之初也標榜著「地方色彩」
Thumbnail
2023/03/03
殖民地台灣位於日本國土的最南方,有著帝國領土擴展的象徵意義,使得殖民母國人民想一窺究竟,而陸續舉辦各類的名勝展覽及選拔活動;同樣,台展在創立之初也標榜著「地方色彩」
Thumbnail
2023/03/03
官辦美展象徵著國家最高榮耀,審查員則代表藝壇的地位與成就,由官方邀自內地的審查員,多委託東京美術學校推薦該校的教員、或具文展、帝展、新文展之審查資格者擔任,具舉足輕重之權威性。同時官方亦把握內地審查員來台之機會,舉辦座談會、參訪活動或委託創作等,藉由相互的交流與對話,供創作者增長見識及開拓視野。
Thumbnail
2023/03/03
官辦美展象徵著國家最高榮耀,審查員則代表藝壇的地位與成就,由官方邀自內地的審查員,多委託東京美術學校推薦該校的教員、或具文展、帝展、新文展之審查資格者擔任,具舉足輕重之權威性。同時官方亦把握內地審查員來台之機會,舉辦座談會、參訪活動或委託創作等,藉由相互的交流與對話,供創作者增長見識及開拓視野。
Thumbnail
2023/03/01
首回官展在總督府強力的運作下,成功凝聚藝文人士的參與,展出後頗受好評,也讓中南部的藝術愛好者,期盼能一賭風華,即有台中與台南的地方教育會建議舉辦巡迴展
Thumbnail
2023/03/01
首回官展在總督府強力的運作下,成功凝聚藝文人士的參與,展出後頗受好評,也讓中南部的藝術愛好者,期盼能一賭風華,即有台中與台南的地方教育會建議舉辦巡迴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台展規劃之初,官方亦有考量到台灣美術發展的不足,而從日本商借帝展作品,引薦殖民母國的藝術發展,作為參考展出,卻衝擊了台灣保守的傳統美術生態,間接地觸動畫壇的吸收與融合。
Thumbnail
在台展規劃之初,官方亦有考量到台灣美術發展的不足,而從日本商借帝展作品,引薦殖民母國的藝術發展,作為參考展出,卻衝擊了台灣保守的傳統美術生態,間接地觸動畫壇的吸收與融合。
Thumbnail
台、府展與現今展覽會的不同之處,在規劃章程時,即有買賣出售的條文。這也是吸引參與者的條件之一。作品入選是創作上的肯定,被購買可增加生活收入,如官方名人收藏更可增添知名度,並彰顯媒體,有助於未來銷售及市場價格的行情;對於收購者而言,是建立形象、具體支持展覽或藝術家的作為
Thumbnail
台、府展與現今展覽會的不同之處,在規劃章程時,即有買賣出售的條文。這也是吸引參與者的條件之一。作品入選是創作上的肯定,被購買可增加生活收入,如官方名人收藏更可增添知名度,並彰顯媒體,有助於未來銷售及市場價格的行情;對於收購者而言,是建立形象、具體支持展覽或藝術家的作為
Thumbnail
誠如學者顏娟英提及台展成立之根本目的:「提供島民生活娛樂,更要發表介紹台灣風土人情特色作品,以便向日本乃至世界宣揚台灣的治績。」[1]故而,官展創辦時便有如博覽會般盛大宣傳,為提升能見度,舉辦有「記者招待日」、「開幕式」及「招待日」等
Thumbnail
誠如學者顏娟英提及台展成立之根本目的:「提供島民生活娛樂,更要發表介紹台灣風土人情特色作品,以便向日本乃至世界宣揚台灣的治績。」[1]故而,官展創辦時便有如博覽會般盛大宣傳,為提升能見度,舉辦有「記者招待日」、「開幕式」及「招待日」等
Thumbnail
論起台灣首次的官辦美展「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1927-1936)、「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簡稱「府展」,1938-1943),距今已近九十年,由日本統治台灣三十多年後所創辦,回顧當時,台日交流逐漸增多,藝文界的接力建言與期盼下開展
Thumbnail
論起台灣首次的官辦美展「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1927-1936)、「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簡稱「府展」,1938-1943),距今已近九十年,由日本統治台灣三十多年後所創辦,回顧當時,台日交流逐漸增多,藝文界的接力建言與期盼下開展
Thumbnail
首回(1927)台展第一天湧入一萬人次,原本十天份的入場券、目錄及明信片,在一日之間幾乎銷售殆盡。最後一日,從早便忙得不可開交,到了截止進場時間時,更是顯得秩序無章,就連會場長官若槻道隆(文教局課長),野口敏治(學務課長)及各審查員等人都無法擠進會場。
Thumbnail
首回(1927)台展第一天湧入一萬人次,原本十天份的入場券、目錄及明信片,在一日之間幾乎銷售殆盡。最後一日,從早便忙得不可開交,到了截止進場時間時,更是顯得秩序無章,就連會場長官若槻道隆(文教局課長),野口敏治(學務課長)及各審查員等人都無法擠進會場。
Thumbnail
日治時期首創的官辦美展,雖由政治政策而發展,卻標誌著台灣美術展覽會時代的來臨,僅短短16年,從創設經不斷行政改革,奠定展覽會形式,其中雖有不足之處,但也有值得現今展覽會參考,本文僅從行政人員組成、與參與者之間實務運作、展示布置與空間規劃,梳理其發展脈絡,希冀作為相關研究之基礎
Thumbnail
日治時期首創的官辦美展,雖由政治政策而發展,卻標誌著台灣美術展覽會時代的來臨,僅短短16年,從創設經不斷行政改革,奠定展覽會形式,其中雖有不足之處,但也有值得現今展覽會參考,本文僅從行政人員組成、與參與者之間實務運作、展示布置與空間規劃,梳理其發展脈絡,希冀作為相關研究之基礎
Thumbnail
據1927年《台灣日日新報》〈台灣美術展覽會號/台灣美術展が生れ出る迄の經緯〉[1]之報導,論及台展自發起歷經1年多的協調,原由4月暑假改為10月秋季,決定開辦後,5月至10月籌劃期間之行政運作;其中幹事為主要執行者,廣納各州教育科及庶務課長等,成為推動網絡
Thumbnail
據1927年《台灣日日新報》〈台灣美術展覽會號/台灣美術展が生れ出る迄の經緯〉[1]之報導,論及台展自發起歷經1年多的協調,原由4月暑假改為10月秋季,決定開辦後,5月至10月籌劃期間之行政運作;其中幹事為主要執行者,廣納各州教育科及庶務課長等,成為推動網絡
Thumbnail
回顧台灣,在清領時期並無西方美術概念,直至1895年受到日本殖民後,開始接受教育體制下之美術學科,在經歷三十多年的經營,投身美術者日漸增多,已凝聚出一股新勢力, 且受到日本於1922年創辦「朝鮮美術展覽會」之影響,台灣當政者在社會輿論及藝術界的迫切下,鼓吹了官辦美展的舉辦。
Thumbnail
回顧台灣,在清領時期並無西方美術概念,直至1895年受到日本殖民後,開始接受教育體制下之美術學科,在經歷三十多年的經營,投身美術者日漸增多,已凝聚出一股新勢力, 且受到日本於1922年創辦「朝鮮美術展覽會」之影響,台灣當政者在社會輿論及藝術界的迫切下,鼓吹了官辦美展的舉辦。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最近魏德聖導演的《台灣三部曲》電影募資計畫,宛如一張歡迎大家「一起參與台灣歷史」的邀請函,這不禁讓我想起另外一個用展覽故事邀請大家「一起參與歷史」的博物館—位在台北市中心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Thumbnail
最近魏德聖導演的《台灣三部曲》電影募資計畫,宛如一張歡迎大家「一起參與台灣歷史」的邀請函,這不禁讓我想起另外一個用展覽故事邀請大家「一起參與歷史」的博物館—位在台北市中心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