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行動心理師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讓一個人在有限的時間裡,使產品效能極大化,也就是讓產品產生後效,延續產品 (白話的說就是讓一份收入延伸出另一份(或多份)收入),因為心理師沒有太多的時間與機會進行額外的行銷,在平時便要預備產品銷售出去之後,如何吸引更多的受眾成為客戶格外得變得重要,而這便是我們心理產品的『飛輪效應』。
離開機構後便在構思如何將講座和寫作產生更大的後效。多年來投入不少的心力,在心理知識產品上頗有些心得,提供給未來想要進入行動的心理師一些參考。 以下便是近幾年透過邀約講座、課程,所產生的飛輪效應:
👉寫作的飛輪效應
- ---平台每個月付費邀稿(愛長照-長照達人)(17篇)
- ---報載文章十餘篇(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共十餘篇)
- ---文章帶出邀稿出書「爸媽真的失智了嗎?」一書出版(2020)
- ---失智症常見行為症狀及應對方式、個案溝通技巧及實務演練各3小時 (健順養護中心)(2021)
- ---中部機構與失智者、家屬溝通之原則與技巧演練 4小時、隔年續約(大千醫院)(2021-2022)
- ---機構邀約各2小時的講座(婦女新知協會、台北紅心長照A單位、北市南區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北市文山社福中心)(2022)
- ---多本書籍的推薦人與推薦序的撰寫(有尊嚴的照護、人性照護法入門、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2022)
- ---付費業配(順天堂-順益寧)(2023)
👉出版一本書的飛輪效應
- ---受邀6小時的課程實體與線上,隔年續邀成為全省課程的講師群(台中慈濟醫院) (2022-2023)
- ---受邀Level III的3小時課程 (台灣長期照護管理學會) (2022)
- ---錄製線上課程(大人學)(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