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期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世間有很多關係網絡。這些關係是看不見的絲絡,隱隱的吊著你和我。
從受精的那一刻起,上天給了我們第一個絲絡,名曰臍帶,透過這個繫帶, 所以父母對我們有了期待。
甚而,在更古早的時期,幾代的門楣光耀,都會壓在眼睛還未睜開探究世界的新生兒上。
臍帶會有脫落的時候,但期待卻似乎永遠不曾離開。
幼兒時期,比誰先會坐,比誰先會站,誰先會走,誰先會喊爸媽。
求學期間,比誰考滿分,誰進了第一志願,誰出國唸書,誰又讀了博士。
出了社會,比誰先就職,比年薪誰高,比升遷誰快,比開什麼車,買什麼房。
適婚年齡,比誰先結婚,比對象有錢,比對象慷慨,比親家威望。
年復一年,在這座名為期待的操場上,我們變換跑道,卻始終被鞭策著向前,未曾停歇。
不斷奔跑的我們,一路上總是跌跌撞撞,試圖叛逆。在青春期,一邊怒吼著「我已經長大」,一邊喊著淚水繞著操場跑;在成人期,一邊怒吼著「我還有夢」,一邊心有不甘,還是只能繞著軌道走;在適婚期,一邊高喊「只想愛自己」,一邊抱著擔憂終將養成大齡剩女。
年輕的時候,急著長大的我們,總想方設法,用夜歸,用冷言冷語,用甩門,大力的砍斷這份臍帶。深怕親情會成為藕斷絲連的小尾巴,會拖住腿腳,讓我們無法盡情追逐自我,翱翔在自由的藍天之下。
然而,年紀漸長,回頭看來,這些期待,或許只是一份過於沈重的愛。
父母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總認為有一份應該把全世界送給你的責任,這份責任散落在日常中,成為叨叨念念的牢騷,成為忠言逆耳的教誨,成為無法直面說出口的疼愛。
就這麼走著走著,日子繼續過著,父母卻不再將期待說出口,慢慢藏在心底,只用一張又一張的長輩圖,道早說晚。而總是精疲力竭的我們,早將全身的力氣用在惱人的日常中,分身乏術也無心回應。
終於,在離家數年的某個深夜裡,在沙發上讀著Line上那些已讀不回的訊息,懊悔的,用盡全力的,大哭了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這是我近期的疑惑,有些動漫女性角色的聲音,聲音也太高,氣音也太多了吧?! 這樣真的有人看得下去嗎? 難道不會覺得耳朵痛嗎? 起因是我在 Netflix 上看到一部少女動漫作品。 這部作品的漫畫我之前有看過,角色塑造都很可愛,劇情也流暢,是一部看了會讓人心裡暖暖的作品。所以我一看到 Netflix
Thumbnail
近日腦海中一直想著,該寫些什麼呢,關於自己旅行的那些時光。 想著的事是,該要從何開始寫起、該如何描述起,有哪一個明確的時間或地點是能夠用以開頭,或可以清楚地作為主軸,就像是某種核心價值那樣,成為自己的旅行標題。 但昨日看了一個紀錄片,片中描述了一對父母帶著四個孩子環遊世界,因為孩子先天的
Thumbnail
最近在Netflix看了韓劇『問問星星吧』和電影『哥本哈根愛的故事』,兩部都是跟不孕症有關的吸引我去看,雖然看『問問星星吧』時邊看邊讚嘆(搖頭),但我說服自己為了孔孝振和李敏鎬還是要把它看完了,但劇情多少還是有帶出現今社會普遍的生育問題和求子若渴的心情寫照,還有把人工生殖的試管受精過程描寫得很仔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父母的離異,即使我們不知所措,即使我們拚命自省找答案,忍受著內心的空洞,時間就是會過去,我們都能度過,最後我們終將接受現實、尊重父母的選擇,找到彼此間平衡的互動空間。也許回首發現,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並未減少,我們還是擁有父母原來的愛,也許發現學會對未來給予祝福,比回到原點會是更好的人生選項。
Thumbnail
生活當中幾乎所有事物在發生以前,都與「期待」有關。許多事物在期待之前,是由機率掌控,加上期待再最大化。在一段關係裡面好似沒能成為對方期待中的那個樣子,就得負起責任,修正錯誤。 期待對方成為自己完美的伴侶,多半是過於不切實際,修的不成人形,還能肯定地說愛對方嗎?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這是我近期的疑惑,有些動漫女性角色的聲音,聲音也太高,氣音也太多了吧?! 這樣真的有人看得下去嗎? 難道不會覺得耳朵痛嗎? 起因是我在 Netflix 上看到一部少女動漫作品。 這部作品的漫畫我之前有看過,角色塑造都很可愛,劇情也流暢,是一部看了會讓人心裡暖暖的作品。所以我一看到 Netflix
Thumbnail
近日腦海中一直想著,該寫些什麼呢,關於自己旅行的那些時光。 想著的事是,該要從何開始寫起、該如何描述起,有哪一個明確的時間或地點是能夠用以開頭,或可以清楚地作為主軸,就像是某種核心價值那樣,成為自己的旅行標題。 但昨日看了一個紀錄片,片中描述了一對父母帶著四個孩子環遊世界,因為孩子先天的
Thumbnail
最近在Netflix看了韓劇『問問星星吧』和電影『哥本哈根愛的故事』,兩部都是跟不孕症有關的吸引我去看,雖然看『問問星星吧』時邊看邊讚嘆(搖頭),但我說服自己為了孔孝振和李敏鎬還是要把它看完了,但劇情多少還是有帶出現今社會普遍的生育問題和求子若渴的心情寫照,還有把人工生殖的試管受精過程描寫得很仔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父母的離異,即使我們不知所措,即使我們拚命自省找答案,忍受著內心的空洞,時間就是會過去,我們都能度過,最後我們終將接受現實、尊重父母的選擇,找到彼此間平衡的互動空間。也許回首發現,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並未減少,我們還是擁有父母原來的愛,也許發現學會對未來給予祝福,比回到原點會是更好的人生選項。
Thumbnail
生活當中幾乎所有事物在發生以前,都與「期待」有關。許多事物在期待之前,是由機率掌控,加上期待再最大化。在一段關係裡面好似沒能成為對方期待中的那個樣子,就得負起責任,修正錯誤。 期待對方成為自己完美的伴侶,多半是過於不切實際,修的不成人形,還能肯定地說愛對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