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解決了誰的問題?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周末到家樂福時人潮頗多,而結帳時正好是營業高峰期,所以結帳隊伍大排長龍。不過看到旁邊的「自助結帳機」卻只有一兩位顧客使用。為什麼?

在講自助結帳前,先來看一下無人商店。

國內無人商店最早在2008年7-11在總部樓下試營運開始。發展至今15年來,7-11的無人店也不超過5間。雖然沒有普及,但零售業發展無人商店的企圖卻始終不減。原因當然很簡單,因為基本工資這幾年上升幅度變大,少子化更是催化劑。年輕人不想上大夜班,逼得店長加盟主自己上場結帳。

為什麼推廣無人商店如此牛步呢? 我們實測無人商店會遇到什麼問題?

(1) 身份辨識

進入無人店的是誰,這也是最難的第一關。7-11的無人店X-store從一進店內的智能閘門需要加入Open Point會員,可自由選擇人臉辨識、刷i-cash2.0卡或是掃APP會員條碼進入。哈哈,如果你既不是open point會員,也沒有icash 2.0(記名卡)或下載APP,那請先花幾分鐘註冊會員並做實名驗證。

(2) 商品結帳

拿好商品後,走到「自助結帳櫃台」,直接將商品們平放在檯面上,旁邊的機器就會自動感應辨識,消費者可以直接點選結帳,但目前仍無法現金與一般信用卡支付,所以若沒有i-cash、悠遊卡、一卡通或是聯名信用卡,就將商品放回去吧。最早的7-11無人店甚至只能用icash卡。

raw-image

那為什麼家樂福的自助結帳那麼少人用? 因為大家會怕,怕不會用出糗,怕結帳時商品重複刷條碼多花錢,然後又不會操作,怕結帳太慢影響後人。所以每個自助結帳機台旁邊其實還是有員工協助。所以為了提供自助結帳,還要多請人在旁邊觀察並協助顧客?

好吧,自助結帳或無人商店的出發點其實是解決業主的問題(減少人力或降低成本),但在解決消費者問題端(下載app、註冊會員、人員辨識、結帳、使用特定支付工具)若尚未優化之前,無人商店仍會很難發展。因此零售產業在發展新技術時,應該要先想,你這個工具是要解決誰的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流星雨的沙龍
30會員
97內容數
1996年踏入職場,從業務開始做起,後來開啟我的企劃人生,最後多扮演經營管理。產業都在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相關。職務歷經業務員、業務經理、事業部協理、總監、特助、副總經理等不同角色,最不喜歡的就是踏著別人往上爬。職場是做事的,但大部分時間卻要做人。服務客戶是正常的,但大部分時間卻要和客戶鬥智。想了解更多就來看我的文章~
流星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2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晨間廚房APP的使用體驗,指出其操作介面不友善、缺乏餐點圖片、需等待確認訂單及無法線上取消訂單等問題。這些經驗使得作者最終決定刪除此APP,並引發了對其功能設計的不滿。文章強調了在現代線上點餐環境中,使用者友善性的重要性,以及改進APP設計的必要性,以減少顧客流失。
Thumbnail
2024/09/22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晨間廚房APP的使用體驗,指出其操作介面不友善、缺乏餐點圖片、需等待確認訂單及無法線上取消訂單等問題。這些經驗使得作者最終決定刪除此APP,並引發了對其功能設計的不滿。文章強調了在現代線上點餐環境中,使用者友善性的重要性,以及改進APP設計的必要性,以減少顧客流失。
Thumbnail
2024/05/03
昨天(5/2)傳出Food Panda外送超市將停止營運,其實並不令人驚訝。 早在七八年前就有業者想要進入生鮮外送市場。最早的Happy Fresh來台灣一年多就撤出(2016/8/31)。另一家誠實蜜蜂(Honest Bee) 2015 年落地成立分公司,他們的商業模式以「外送」為主,分成:美食
Thumbnail
2024/05/03
昨天(5/2)傳出Food Panda外送超市將停止營運,其實並不令人驚訝。 早在七八年前就有業者想要進入生鮮外送市場。最早的Happy Fresh來台灣一年多就撤出(2016/8/31)。另一家誠實蜜蜂(Honest Bee) 2015 年落地成立分公司,他們的商業模式以「外送」為主,分成:美食
Thumbnail
2024/02/05
有! 那就是我。 我先來分析一下整個外送產業鏈中的四個角色的利弊: 使用者、商家(餐廳)、平台(foodpanda/uber eats)、外送員。 先說【使用者】。foodpanda台灣總經理正好是我認識的朋友,他在2016年就加入foodpanda(當時公司還不是現在的富胖達,而是明恩資訊),
Thumbnail
2024/02/05
有! 那就是我。 我先來分析一下整個外送產業鏈中的四個角色的利弊: 使用者、商家(餐廳)、平台(foodpanda/uber eats)、外送員。 先說【使用者】。foodpanda台灣總經理正好是我認識的朋友,他在2016年就加入foodpanda(當時公司還不是現在的富胖達,而是明恩資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7-ELEVEN從2018年啟動無人店「X-STORE」 1位店員即可開張營運。「店長可藉由智能貨架、智能台帳系統、人流熱點分析, 遠端即時監測店內商品庫存、銷售狀況、人流熱點,還能有效調度人力、機動性補貨。」雖說無人店但補貨還是要仰賴人力的概念! 以前是30-50世界改變一次 現在是3-5
Thumbnail
7-ELEVEN從2018年啟動無人店「X-STORE」 1位店員即可開張營運。「店長可藉由智能貨架、智能台帳系統、人流熱點分析, 遠端即時監測店內商品庫存、銷售狀況、人流熱點,還能有效調度人力、機動性補貨。」雖說無人店但補貨還是要仰賴人力的概念! 以前是30-50世界改變一次 現在是3-5
Thumbnail
最近走在路上常看到超商化身智能販賣機,不僅賣飲料,微波食品、紀念品應有盡有,連原豆咖啡都變成手機掃碼便可自助沖泡。雖然品項固定沒有像超市一樣豐富,但對我而言,無人商店還是相當方便的懶人救星(到底是多懶)。
Thumbnail
最近走在路上常看到超商化身智能販賣機,不僅賣飲料,微波食品、紀念品應有盡有,連原豆咖啡都變成手機掃碼便可自助沖泡。雖然品項固定沒有像超市一樣豐富,但對我而言,無人商店還是相當方便的懶人救星(到底是多懶)。
Thumbnail
周末到家樂福時人潮頗多,而結帳時正好是營業高峰期,所以結帳隊伍大排長龍。不過看到旁邊的「自助結帳機」卻只有一兩位顧客使用。為什麼? 在講自助結帳前,先來看一下無人商店。 國內無人商店最早在2008年7-11在總部樓下試營運開始。發展至今15年來,7-11的無人店也不超過5間。雖然沒有普及,但零售業發
Thumbnail
周末到家樂福時人潮頗多,而結帳時正好是營業高峰期,所以結帳隊伍大排長龍。不過看到旁邊的「自助結帳機」卻只有一兩位顧客使用。為什麼? 在講自助結帳前,先來看一下無人商店。 國內無人商店最早在2008年7-11在總部樓下試營運開始。發展至今15年來,7-11的無人店也不超過5間。雖然沒有普及,但零售業發
Thumbnail
最近去麥當勞和肯德基我都已經習慣自助點餐機了,其實操作滿簡單的,而且點完還可以直接去找位置,他會幫你送餐,但現場常看到點餐機空著兩台,很多人還是寧願排著長長的隊伍,令人不解。 其實早在3年前,我服務的公司就向麥當勞提案規劃APP點餐。透過APP點餐,消費者就不用於用餐時間在點餐櫃檯大排長龍,事先點餐
Thumbnail
最近去麥當勞和肯德基我都已經習慣自助點餐機了,其實操作滿簡單的,而且點完還可以直接去找位置,他會幫你送餐,但現場常看到點餐機空著兩台,很多人還是寧願排著長長的隊伍,令人不解。 其實早在3年前,我服務的公司就向麥當勞提案規劃APP點餐。透過APP點餐,消費者就不用於用餐時間在點餐櫃檯大排長龍,事先點餐
Thumbnail
【跟便利商店書再見!】 【7-11便利商店提供24小時的服務逐漸消失】 近年大家常說7-11便利商店提供24小時的服務逐漸消失的原因
Thumbnail
【跟便利商店書再見!】 【7-11便利商店提供24小時的服務逐漸消失】 近年大家常說7-11便利商店提供24小時的服務逐漸消失的原因
Thumbnail
一個無人商店的示範實驗已經開始,您可以在沒帶錢包和不使用智慧型手機支付功能的情況下,只用臉部辨識就可購物。
Thumbnail
一個無人商店的示範實驗已經開始,您可以在沒帶錢包和不使用智慧型手機支付功能的情況下,只用臉部辨識就可購物。
Thumbnail
便利商店店員的工作—人及物的標準化作業程序、隨時可能被打斷的多重任務,是多數現代人工作的縮影,而我們對時間、便利的追求反映了我們嘗試奪回掌控權及自主權的表現,但一切的便利都源於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而既是勞動者又是消費者的我們,在這場時間爭奪戰中,失去的可能遠遠多過我們的想像。 ___________
Thumbnail
便利商店店員的工作—人及物的標準化作業程序、隨時可能被打斷的多重任務,是多數現代人工作的縮影,而我們對時間、便利的追求反映了我們嘗試奪回掌控權及自主權的表現,但一切的便利都源於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而既是勞動者又是消費者的我們,在這場時間爭奪戰中,失去的可能遠遠多過我們的想像。 ___________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