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煩死了,我想穿木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一提起「木屐」,總是會先想起日本。但其實木屐也曾經深耕於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從清代開始就存在。
2002年白米社區的彩繪木屐
木屐台語唸作「ba̍k-kia̍h」或「tshâ-kia̍h」(材屐)。「屐」,在清代的台灣指的是漢式的木製拖鞋,鞋面的帶子呈一字固定兩側,而在日本統治台灣後,日本人帶來的日式木屐,也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日治時期的台灣人也許穿不慣和服,但木屐乾爽、方便、防水的特性,簡直是為台灣濕熱的天氣量身打造,可以說是人人皆有一雙。
即使到二戰結束,中華民國接管台灣後,台灣人穿木屐的習慣也沒有改變。對許多剛從中國來台的人們來說,喀喀的木屐聲是對台灣人的第一印象,也讓不少人感嘆:
「恍如置身東京。」
對當時台灣人而言,木屐是方便的穿著,但對於政府來說則不一定了。
戰後的台灣物資缺乏,相較於皮鞋,簡便的木屐原本應該是要被嘉許為「簡樸」的穿著。但因為中華民國與日本的敵對關係,台灣人穿木屐這樣「日本化」的習慣,也讓政府感到不安。
「日式木屐不得製售──!」
1950年《公論報》
1950年時,台北縣政府便獲得了來自省政府的釋示,雖然沒有禁止穿著,但卻禁止製造與販賣。
而更早的1946年,教育廳則更明訂在校學生不允許穿著木屐,除了革除日本統治的習慣,露出的腳趾,與走動的喀喀聲更有礙觀瞻。這對學生也造成了影響,因為無法負擔起皮鞋或布鞋的學生,幾乎只能赤足上學。
1946年教育處公報
沒了日式木屐,台灣人便轉身投入漢式木屐的懷抱。
一如台灣人愛美的習性,漢式木屐在台灣也有了別樣的風情,像是腳背上的皮面可以多彩的顏色製作,下方的木底也可以漆上鮮豔的顏色與圖騰。而想不到的是,當我們查詢木屐的報導時,發現木屐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
打架!
「木屐擋菜刀 拉拉扯扯進警所」(公論報/1961)
「菸蒂拋人家頭上 木屐打破自己腦袋」(公論報/1955)
(真的不要亂丟耶)
「木屐破頭 新春按鈴告狀」(公論報/1958)
「媳婦發雌威 木屐擊公公」(公論報/1961)
…等等不勝枚舉。
此類一言不合就用木屐幹架的新聞,可以說是占據了大部分的資料。而在成衣業還不盛行的年代,木屐也是可以辨認人的方式。宛如灰姑娘的玻璃鞋,家人失蹤、孩童走丟認領、發現無名屍等等,都會特別附上木屐樣式的說明。
而台灣的木屐風情,則到1960年代末期開始衰退。為了響應政府推行的「社會教育改進國民生活運動」,像是影院、公家機關、戲院,都紛紛禁止穿著木屐的人入內。
甚至公車司機與計程車司機,則以安全性與對遊客不禮貌為由,糾正穿著木屐上班。
到了1970年代,隨著科技發展,我們熟悉的膠質拖鞋開始大量生產,便宜又輕便的塑膠拖鞋漸漸取代了木屐的地位;經濟的起飛,也讓皮鞋與跟鞋更容易取得。
「現在已經不會有禁止木屐入內的告示了。」有人稱讚也有人感嘆。
台灣街道上人們「喀喀」作響的走路聲,變成了高跟鞋、皮鞋;方便、便宜的藍白拖踏入了台灣人的視野,不只穿在腳下也做成紀念品店的吊飾,販售給外國遊客。
而曾經深入台灣人生活的木屐,則成為了有些陌生與異國的象徵。
2001年白米社區的超級大木屐
【參考資料】:
蔡蕙頻〈清治時期臺灣鞋履文化之探究〉
《公論報》
《中央日報》
《全文報紙資料庫》
《政府公報資訊網》
國家文化記憶庫:〈超級大木屐〉、〈漢式手工棕耳跂〉、〈彩繪木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謝招治〈雞販〉、〈敦親睦鄰〉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4會員
77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三百年前的臺灣人,會怎麼度過2022年呢? 在那個放浪不羈的羅漢腳時代,臺灣的節慶也有許多熱鬧且熱情的習俗。 服飾誌也整理了三百年前臺灣人歲時祭儀,一起來看看臺灣這些稀奇古怪的過節方式吧! 三百年前的除夕 三百年前的臺灣沒有做臘肉的習俗,倒是除夕之前會開始醃泡菜。等到除夕那天打開,叫做「來年菜」。
1960-70年代,台灣有一波「奇裝異服」的取締,像是「長髮」、「蓄鬍」、「露背裝」、「喇叭褲」與「男穿女裝」等等,都很容易在街頭被警察盯上,其中針對長髮男子的取締尤其嚴苛,但留長髮為什麼要特別取締?這就要說回那時候的國際情勢了。
在這次新書《福爾摩沙時尚圖鑑》中,我們介紹了四十四件,從荷西時期到日治時期的穿著。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從書中節選十多件每個年代的代表服裝,希望大家可以在看完之後對以前的台灣服裝有更多的印象。
以前在粉專發布的〈日治晚期:女子高校水手服〉,這次書籍的版本裡,我們將戰爭時期的水手服褲裝改為裙裝,增加日治時期女子西式制服的發展與演變;並在書中另設一章,介紹戰時的「決戰服」,說說燈籠褲與台灣女學生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耗時一年集結成冊!大航海時代的荷蘭官員穿燈籠褲?鄭成功平常上班要穿龍袍嗎?日治時代的台灣女性會穿和服嗎?傳統客家女性的禮服也有南北之分?支那風情的長衫原來就是旗袍?台灣中學生也愛帥氣的立領校服和俏麗的水手服?
一九四九年的三月中,師範學院(今台師大)與臺大學生因腳踏車違規雙載,遭到警察取締與毆打,引發了全臺學生串連的抗議運動......四月六號時,配槍的士兵進入臺大校園與師範學院拘捕學生,許多學生與教職員受到處分與判刑。這件事和「制服」,有什麼關係呢?
三百年前的臺灣人,會怎麼度過2022年呢? 在那個放浪不羈的羅漢腳時代,臺灣的節慶也有許多熱鬧且熱情的習俗。 服飾誌也整理了三百年前臺灣人歲時祭儀,一起來看看臺灣這些稀奇古怪的過節方式吧! 三百年前的除夕 三百年前的臺灣沒有做臘肉的習俗,倒是除夕之前會開始醃泡菜。等到除夕那天打開,叫做「來年菜」。
1960-70年代,台灣有一波「奇裝異服」的取締,像是「長髮」、「蓄鬍」、「露背裝」、「喇叭褲」與「男穿女裝」等等,都很容易在街頭被警察盯上,其中針對長髮男子的取締尤其嚴苛,但留長髮為什麼要特別取締?這就要說回那時候的國際情勢了。
在這次新書《福爾摩沙時尚圖鑑》中,我們介紹了四十四件,從荷西時期到日治時期的穿著。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從書中節選十多件每個年代的代表服裝,希望大家可以在看完之後對以前的台灣服裝有更多的印象。
以前在粉專發布的〈日治晚期:女子高校水手服〉,這次書籍的版本裡,我們將戰爭時期的水手服褲裝改為裙裝,增加日治時期女子西式制服的發展與演變;並在書中另設一章,介紹戰時的「決戰服」,說說燈籠褲與台灣女學生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耗時一年集結成冊!大航海時代的荷蘭官員穿燈籠褲?鄭成功平常上班要穿龍袍嗎?日治時代的台灣女性會穿和服嗎?傳統客家女性的禮服也有南北之分?支那風情的長衫原來就是旗袍?台灣中學生也愛帥氣的立領校服和俏麗的水手服?
一九四九年的三月中,師範學院(今台師大)與臺大學生因腳踏車違規雙載,遭到警察取締與毆打,引發了全臺學生串連的抗議運動......四月六號時,配槍的士兵進入臺大校園與師範學院拘捕學生,許多學生與教職員受到處分與判刑。這件事和「制服」,有什麼關係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在那個充滿變遷的1970年代,台灣的小兒麻痺症如同一個無形的幽靈,悄無聲息地侵襲著無數家庭。我,支架,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台灣人親切地稱我為鐵鞋。我是一雙由鋁金屬、皮件、扣件與皮鞋組成的裝置,為的是幫助那些被命運無情戲弄的孩子們重新站起來。
Thumbnail
襪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默默而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提供舒適和保護,更能展現出我們的品味與個性。【ChangeTone】,一個來自台灣的襪子品牌,以「豐富你的調調,貼近你的生活」為理念,致力於創造能夠多樣化我們生活風格的襪子。 【ChangeTone】專注於創造高品質的襪子,採用精梳棉和L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有一天,我們全家出門用餐,大天二穿了一雙拖鞋。天爸皺眉,請大天二穿鞋,大天二一臉不解,不是只是去吃個飯嗎?為什麼非得穿鞋不可?簡單的穿鞋穿拖鞋,就讓天爸想到不同地方的人,真的有不同的穿著標準。大天二從小在台南長大,穿拖鞋可能真的是自然不過的事。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布料是現代人生活必需品,但隨著成衣業發達,現在很少人買布縫衣,都是買大量便宜成衣。所以傳統布莊逐漸式微,但是不代表傳統布莊沒有市場利基存在。從台灣各地還是有不少傳統布莊、這篇來介紹見證台曾經是成衣王國歷史年代的一個地方;那就是新北市三重區碧華街。 新北市三重區碧華街相關資訊:: ​地址: 新
Thumbnail
   一念執著 居家鐵皮屋的起源 2014日本自由行盛起,帶著家人,跑了一趟大板, 濃厚樂鬧的日式風情,那街景整潔,日式鐵皮屋各有風味 快樂的迂迴在小路上,那是一幅幸福美麗的畫面。 用餐時,隱約聽到鄰桌幾位台灣旅客閒聊著 大家談論到為何台灣的鐵皮屋建築是如此的不堪入目? 毫無美學的話題。
看笑到最後的職場人對話細節,提到無傷大雅的短處舉金泰希對腳趾感到自卑。 我想到有次跟朋友見面,穿涼鞋的她說不太習慣露腳趾。 習慣這件事,我也曾經不習慣。之後很常穿夾腳拖。中學習慣穿長統襪,小腿都沒機會曬,穿短襪其實也好看,因為沒有小腿肚,但就不習慣… 後來在高中要求穿短襪,不但習慣了就好,還發
Thumbnail
擁有幾百年歷史傳統的木屐,可說是荷蘭極具民族特色的工藝品。荷蘭人的一生,都跟木屐(或稱木鞋)脫不了關係。打從嬰兒呱呱墜地之後,父母就要為小孩準備一雙小木鞋,而情竇初開的少男,則要想辦法量好心儀少女的腳形及尺寸,用木鞋獻上愛意;結婚時新郎把木鞋當做定情之物,親自為新娘穿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在那個充滿變遷的1970年代,台灣的小兒麻痺症如同一個無形的幽靈,悄無聲息地侵襲著無數家庭。我,支架,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台灣人親切地稱我為鐵鞋。我是一雙由鋁金屬、皮件、扣件與皮鞋組成的裝置,為的是幫助那些被命運無情戲弄的孩子們重新站起來。
Thumbnail
襪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默默而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提供舒適和保護,更能展現出我們的品味與個性。【ChangeTone】,一個來自台灣的襪子品牌,以「豐富你的調調,貼近你的生活」為理念,致力於創造能夠多樣化我們生活風格的襪子。 【ChangeTone】專注於創造高品質的襪子,採用精梳棉和L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有一天,我們全家出門用餐,大天二穿了一雙拖鞋。天爸皺眉,請大天二穿鞋,大天二一臉不解,不是只是去吃個飯嗎?為什麼非得穿鞋不可?簡單的穿鞋穿拖鞋,就讓天爸想到不同地方的人,真的有不同的穿著標準。大天二從小在台南長大,穿拖鞋可能真的是自然不過的事。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布料是現代人生活必需品,但隨著成衣業發達,現在很少人買布縫衣,都是買大量便宜成衣。所以傳統布莊逐漸式微,但是不代表傳統布莊沒有市場利基存在。從台灣各地還是有不少傳統布莊、這篇來介紹見證台曾經是成衣王國歷史年代的一個地方;那就是新北市三重區碧華街。 新北市三重區碧華街相關資訊:: ​地址: 新
Thumbnail
   一念執著 居家鐵皮屋的起源 2014日本自由行盛起,帶著家人,跑了一趟大板, 濃厚樂鬧的日式風情,那街景整潔,日式鐵皮屋各有風味 快樂的迂迴在小路上,那是一幅幸福美麗的畫面。 用餐時,隱約聽到鄰桌幾位台灣旅客閒聊著 大家談論到為何台灣的鐵皮屋建築是如此的不堪入目? 毫無美學的話題。
看笑到最後的職場人對話細節,提到無傷大雅的短處舉金泰希對腳趾感到自卑。 我想到有次跟朋友見面,穿涼鞋的她說不太習慣露腳趾。 習慣這件事,我也曾經不習慣。之後很常穿夾腳拖。中學習慣穿長統襪,小腿都沒機會曬,穿短襪其實也好看,因為沒有小腿肚,但就不習慣… 後來在高中要求穿短襪,不但習慣了就好,還發
Thumbnail
擁有幾百年歷史傳統的木屐,可說是荷蘭極具民族特色的工藝品。荷蘭人的一生,都跟木屐(或稱木鞋)脫不了關係。打從嬰兒呱呱墜地之後,父母就要為小孩準備一雙小木鞋,而情竇初開的少男,則要想辦法量好心儀少女的腳形及尺寸,用木鞋獻上愛意;結婚時新郎把木鞋當做定情之物,親自為新娘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