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基礎101》簡介(3.2)「會觀察之眼」方法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那「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 方法是什麼?

鼓勵老師多培養學生好像偵探一樣,開啓「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自然就會有所發現的了! 方法就是多觀察: 大自然中的設計 (Design in NATURE)、人造設計 (MAN-MADE Design)、偶然設計 (ACCIDENTAL Design),對於理解周圍從而發掘其中的「藝術世界」至關重要!

大自然中的設計 (Design in NATURE)

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由大自然開始觀察。其實除了植物的生長之外,還有由於天然好像太陽呀、呀、呀......所形成的光暗、造型、質感,就好像跨學科自然、地理科一般,只不過還要加上審美的眼光角度,從中發掘藝術元素原理,就是這樣簡單啊!

raw-image


此外昆蟲、動物於大自然中的成長,往往都可以欣賞造物之美感奧秘,就是他們的造型都會因應功能所需要,而形成好好像蜂巢的重複六角形球體狀,又或者好像由粗幼線結構形成的流線型動物骨骼般。



人造設計 (MAN-MADE Design)

raw-image


我們人類時常從大自然中汲取創作靈感;以應付我們日常因為功能或者美感上的需要,好像人造設計的海綿,創作靈感就是來自改變大自然的硬浮石質感變成吸水的軟海綿噢!





偶然的設計 (ACCIDENTAL Design)

raw-image

若果大家還記得,本系列文章 [《藝術設計基礎101》簡介(3.1) -「會觀察之眼」是什麼?] 提過其實生活中天天遇到的小細節就是藝術; 其實有很多「藝術元素、設計原理」存在的啊! 所以話:「 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藝術!」。 就算到街市菜檔、生果檔、海鮮檔,甚至餅店的擺設,都可能存在著和諧暖色調、重複形狀、黑白色 調的對比...等等

日常生活的設計 (Designs in EVERYDAY LIFE)

日常生活的設計,包括日常標誌家居用品生活環境,它們都可提供訊息功能以及視覺美感給我們唷!

「生活就是藝術」Life Is Art

生活中天天遇到的小細節就是藝術,只是我們常常不去重視罷了,所以說:

「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藝術 ; 而藝術的本身就是生活!」

啟發著名繪畫的當時當代現實生活場所!

raw-image


又好像有許多名畫,例如 梵谷 1888 年 的創作 《星空下的咖啡座》,也是受到當時現實生活的環境所啟發,因為 藝術本身就係生活啊~



筆者 : Rosie T. Lam

你的贊助等如對我們的讚賞 💖 令我們更有動力去創作內容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iMate 藝萌的沙龍
20會員
76內容數
✈️藉藝術遊世界🖍️以藝術說故事📖 「藝術旅程」最終學習目標 🎯 💡啟發孩子與學生如何可以開心😆有趣地進行藝術創作🎨 #artimate #藝萌 #視藝老師培訓 #親子藝術培育
2023/03/19
「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 是什麼?「視覺失明」(Visual Blindness)? 可以訓練眼睛與大腦重新看見(See)!?
Thumbnail
2023/03/19
「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 是什麼?「視覺失明」(Visual Blindness)? 可以訓練眼睛與大腦重新看見(See)!?
Thumbnail
2021/08/09
藝術視覺與聽覺如何擦出火花?當欣賞 Piet Mondrian 的作品: “Broadway Boogie-woogie” 就可以有所體驗誰是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按步就班以「AA 教學法 —- DUA + IEJ」去欣賞《百老匯爵士樂》... ...
Thumbnail
2021/08/09
藝術視覺與聽覺如何擦出火花?當欣賞 Piet Mondrian 的作品: “Broadway Boogie-woogie” 就可以有所體驗誰是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按步就班以「AA 教學法 —- DUA + IEJ」去欣賞《百老匯爵士樂》... ...
Thumbnail
2021/05/13
此教學法由 ArtiMate 藝萌研發,分開兩部份: “Art Appreciation”「欣賞藝術」 及 “Art Criticism” 「藝術評賞」。 ArtiMate 認為孩子與學生只要懂得「欣賞」,自然就掌握到「評賞」。 ArtiMate 著重培育發展孩子與學生的核心潛能 (CORE):
Thumbnail
2021/05/13
此教學法由 ArtiMate 藝萌研發,分開兩部份: “Art Appreciation”「欣賞藝術」 及 “Art Criticism” 「藝術評賞」。 ArtiMate 認為孩子與學生只要懂得「欣賞」,自然就掌握到「評賞」。 ArtiMate 著重培育發展孩子與學生的核心潛能 (COR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一般而言,「觀察」是一種主動而且集中注意力的「看」。荒野保護協會十多年來不斷提倡自然觀察,希望每個民眾能從接近自然,然後認識自然,進而保護自然。因此透過自然觀察的課程,希望讓民眾得以開啟生命中的另一扇窗,學會觀察的方法。 或許很多人以為認真地看,仔細地觀察,甚至大量地觀察,拼命地記憶,就可以產生知
Thumbnail
一般而言,「觀察」是一種主動而且集中注意力的「看」。荒野保護協會十多年來不斷提倡自然觀察,希望每個民眾能從接近自然,然後認識自然,進而保護自然。因此透過自然觀察的課程,希望讓民眾得以開啟生命中的另一扇窗,學會觀察的方法。 或許很多人以為認真地看,仔細地觀察,甚至大量地觀察,拼命地記憶,就可以產生知
Thumbnail
那「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 方法是什麼? 好像偵探一樣,開啓「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自然就會有所發現的了! 方法就是 ...
Thumbnail
那「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 方法是什麼? 好像偵探一樣,開啓「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自然就會有所發現的了! 方法就是 ...
Thumbnail
「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 是什麼?「視覺失明」(Visual Blindness)? 可以訓練眼睛與大腦重新看見(See)!?
Thumbnail
「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 是什麼?「視覺失明」(Visual Blindness)? 可以訓練眼睛與大腦重新看見(See)!?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眼睛是靈魂之窗,也都知道透過觀察對方的眼晴就可以知道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但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究竟要怎麼觀察,要注意什麼地方,而且一直盯著對方的眼睛看真的超尷尬的欸。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眼睛是靈魂之窗,也都知道透過觀察對方的眼晴就可以知道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但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究竟要怎麼觀察,要注意什麼地方,而且一直盯著對方的眼睛看真的超尷尬的欸。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法國哲學家蒙田說:「一隻船槳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是彎的,但實際上它卻是直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看到了什麼,而是必須釐清在什麼情況下看到的!」 其實類似的概念,在二千多年前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曾經說:「對一切萬物,重要的不是看,而是怎麼看。」 通常我們除了很直覺地看之外,還有一種「看」,稱為「觀察」。
Thumbnail
法國哲學家蒙田說:「一隻船槳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是彎的,但實際上它卻是直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看到了什麼,而是必須釐清在什麼情況下看到的!」 其實類似的概念,在二千多年前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曾經說:「對一切萬物,重要的不是看,而是怎麼看。」 通常我們除了很直覺地看之外,還有一種「看」,稱為「觀察」。
Thumbnail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當他們長大成人後,是否也是個藝術家。」這是畢卡索的名言。直覺與感性是可以培養的──應該說任誰都是與生俱來,只是長大成人後,變得比較難以喚醒。
Thumbnail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當他們長大成人後,是否也是個藝術家。」這是畢卡索的名言。直覺與感性是可以培養的──應該說任誰都是與生俱來,只是長大成人後,變得比較難以喚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