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與觀察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般而言,「觀察」是一種主動而且集中注意力的「看」。荒野保護協會十多年來不斷提倡自然觀察,希望每個民眾能從接近自然,然後認識自然,進而保護自然。因此透過自然觀察的課程,希望讓民眾得以開啟生命中的另一扇窗,學會觀察的方法。

或許很多人以為認真地看,仔細地觀察,甚至大量地觀察,拼命地記憶,就可以產生知識,其實並不是如此。教育哲學家卡爾巴伯曾經說:「知識不是始於觀察;觀察之前,人總是先有某些猜想。」他認為人類的知識不是起自於觀察或經驗,而是起自於猜想,是因為猜想通常不能直接以觀察或經驗來檢驗,而必須經由「推理」、「分析」這些思考的過程,然後再以觀察所得的「事實」來驗證或反駁;反駁將再引發新的猜想,然後再經同樣的思考過程,再帶來新的反駁。人的知識就在這樣反覆的猜想與反駁中累積起來的。

看完巴伯的說法,你是不是覺得怪怪的,不太能服氣?那麼或許可以聽聽近代最偉大的自然觀察家,也是開啟近代生命科學的宗師,達爾文的說法:「我就不明白,那些心理不曾懷著一個理論〈一種好奇或猜想〉的人,為什麼要去觀察?」

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心中先有了某一個問題,某些困惑,才會進行有意義的觀察,不是東看看西看看,這邊記記那邊抄抄,心裏就會突然產生了問題。

因此,達爾文說:「所有的觀察必定是贊成或反對某一些觀點。」

以教學的成效來說,卡伯這麼認為:「如果不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引起我們情緒的投入,外界的事物在我們的理智或學習中,是不會存在的。」

佛陀曾這麼說:「遇緣則有師。」生活中我們能看見的事物,都是我們關心的或正在尋找的,因此佛陀說法非常重視契機,因為若不是時機恰好,我們實在不容易察覺,因此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荒野在帶領民眾回到大自然的引導過程中一直都很注意到這一點,因此我們會用體驗地方式,讓大家敞開心五官去感覺,並且以活動喚起民眾的情緒,透過這樣多管齊下的方式,民眾才能真正看見自然。 

看見不一樣的東西,固然是一種學習,同樣的東西,反覆地看,也會是一種進階地歷程。

禪宗的「看山是看,看山不是山,到看山又是山」是一種修行,對於凡人如我們,只要懂得用全然不同的眼光去看,相信身邊再熟悉的事物都會帶來全新的感受。

.從藝術欣賞到自然體驗 

    台灣這幾年在人才培育的方向積極轉向創意與設計,因為在科技日新月異與不斷複製之下,產業的競爭力關鍵在於美感的追求,而美育的核心就是藝術的欣賞與創作。

    但是除了商品的設計之外,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而言,人為何要欣賞藝術?藝術的價值在哪裡?

    著名詩人紀伯倫曾說;「我們存在是為了發現美,除此之外,只是等待。」的確,在漫長的人類演化過程中,從狩獵時代與野獸搏鬥掙扎著活下來,到今天高度的文明,哲學家懷海德曾經這麼形容:「自有人類以來,不知道也多少落日時光,忽然有一天,看著西方的落霞,而『呀』了一聲,人類的文明自此開始。」

    懷海德認為,野蠻與文明的分野,始於對自然美好的感懷與詠嘆,換句話說,這種對美好的感受與生存的實用價值是不同的。因此,哲學家康德這麼定義:「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提醒我們,若是所作所為都考量到「實用目的」的時候,就喪失了美的可能性。

    不過,我覺得透過藝術的欣賞感受到美,在這個變化迅速的時代更有其不可或缺的價值,因為人們藉此接觸到比這短暫人生更為宏大,更為長久的事物,可以安定我們浮躁的心情,並且連結到整個人類共同的心靈互動。

    不過在從事藝術教育的過程中,許多人不免好奇,一件作品到底是藝術,還是工藝品,兩者如何區分?一般而言,美育課程所包含的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等等行為,通稱為藝術。藝與術這兩個字,都含有很強的技能、技術的意義在內,但是一個工匠或是成為藝術家的區分在於觀念的創造以及思想情操的表現,也就是從單純的技術層次提升到思想或情感。

    換句話說,藝術的開始,往往都是情動於中,我們可以明確地說,沒有感動,就沒有藝術作品。因此「美」的感受,往往就是自己生命內在的經驗,記憶、渴望或理想,也就是藝術作品的創作或者是欣賞,都是每個人自己內在生命品質的呈現。

    這也就是著名詩人、也是個藝術家與美術教育者席慕蓉會這麼說:「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裡沒有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乾而脆的落葉,我就沒有辦法教他美術,因為,他沒有第一手接觸過美。」

    我也認為,美的教育並不等於美術課,美應該是生活的、全面的,如同美學大師蔣勳老師所說的:「少一點美術課,寧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一個孩子去凝視一朵花的綻放,恐怕比美術還重要。」

    因為藝術作品既然藝術家被真實世界的美所感動,然後希望把這種感動存留下來,於是藉由不同的媒介〈繪畫、雕塑…〉,對這種不可挽回的美的一種無可奈何的努力。因此對於生命歷程中沒有這種經驗的孩子而言,就能回應藝術家心中的感受,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或許這也是梵谷說這段話的原意吧:「人應該去聆聽自然的語言,而不是畫家的語言,對真實事物本身的感受要比對畫作的感受要美得多了。」

    曾經有人請教畢卡索:「如何欣賞藝術?」畢卡索回答:「為何不先去了解鳥兒的歌聲?去愛這朵花,去愛圍繞身邊的一切事物,試著了解它。」

    不過當家長體會到真實的與自然接觸的重要性之後,想帶孩子到大自然裡,卻擔心自己的自然知識不夠,無法辨識植物或昆蟲的名字,可是我覺得即使我們不知道任何自然知識,我們也可以陪著孩子看看天空,看黎明與黃昏的彩霞,看浮雲,看星光,你也可以陪著他們聽聽風聲,聽大自然裡各種細微的聲音。

    陪著孩子重新使用眼睛、耳朵、脖子和指尖,讓很久沒有仔細感受的器官活起來。即使我們不知道鳥的名字,我們還是可以欣賞牠們動人的姿態,即使我們較不出任何一顆星星的名字,我們還是可以體會天空的壯闊與美麗,以及宇宙的神祕。

    帶孩子到大自然裡去,自然體驗除了可以豐富孩子真實的經驗與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之外,還能提供孩子新的生命力量以及與萬物合一的連結感,這將會是家長給孩子最重要的生命大禮了!

raw-image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即使全世界都下著雨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用消費改善世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京都、鹽湖城、米爾頓凱恩斯、開羅與羅馬──詩人飛行員鳥瞰世界的抒情觀察我在將近不惑之年時,讀到一首史詩──美國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的長詩鉅作《帕特森》(Paterson)。在引文中,威廉斯說明這首詩的前提:「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在開始、追尋、實現與完成人生的過程中,如果發揮想像力,則許多不同層面都是城市可體現的~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3-09-06
    《想像一座城市》詩、河流、夢與記憶中的城市──詩人飛行員鳥瞰世界的抒情觀察──艾倫.狄波頓盛讚、《飛行的奧義》作者最新力作── 媲美聖修伯里的空中詩人,現役飛行員獻給摯愛城市的動人情書 作為一名商業航空公司的飛行員,馬克已經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穿越我們星球的天空,在他小時候想像中的城市中降落。他在短暫的停留中體驗這些大都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使他對構成我們城市與世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3-09-05
    EP67上【學霸觀察筆記】光從筆記,就可看一個人的【理性與自律】!《高敏人的職場放鬆課》(5)小倉鼠有分享過在學生時期,某次考試,從十幾名突然考進前三名,因為座位安排的關係,人際圈有了變化,其實那次經驗,在我的人生中是很有意義的,為什麼呢?因為不小心打入好學生圈子,對我這個一般學渣而言,根本是劉佬佬 進入大觀園,令我深深的了解什麼叫「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多跟什麼樣的人相處」這句話背後的深意
    Thumbnail
    avatar
    社畜逃脫筆記(小倉鼠)
    2023-05-31
    【小滿節氣家庭活動】《滿足與自省/看見微笑的臉/觀察彼此/家庭會議》看見微笑的臉,是一件很棒的事,不管是大人看小孩,或小孩看大人。 兩人之間所帶來與傳遞的,肯定會讓人當下覺得滿足。 但微笑哪裡來?要做什麼事才能讓人不自覺地想要笑出來? 在小滿節氣中家庭活動,給的指令是 到充滿稻田的鄉間小路看看稻浪, 看看這些稻子迎風擺盪的姿態,如果這時候有風會感覺更好; 另外一個指
    Thumbnail
    avatar
    【輕輕吹,蒲公英飛】《快樂的孩子,分享快樂》
    2023-05-23
    ❝ 占卜師的生命觀察|有時看不見-故事分享〔鰥夫與骨灰〕一名鰥夫在工作回家後發現自己的家已經被燒毀,火場附近有具男童焦屍。鰥夫見到自己的兒子死了悲痛萬千的將其火化並骨灰隨身。 其實兒子被土匪帶走並沒有死去。 當兒子來到鰥夫的新住處叫喚著 「是誰?」 『是我,你的兒子。』 「不可能,我兒子已經死了。」 終究鰥夫沒有開門,兒子不得不離去,鰥夫自此永遠失去他的
    Thumbnail
    avatar
    靈魂遊樂園🚀The spiritual playground
    2023-05-04
    20220915偶避蟬聲來隙地,忽隨鴻影入遼天~觀察鴻海莫看蘋果訂單~華新與世德是鴻海電動車王朝馬漢~除非它想閉門造車好吧,本蛙盤前就不洩密了,這樣還能看出什麼嗎? 科普一下台灣職棒 陳致遠曾與彭政閔、蔡豐安共同組成「黃金三劍客」,後來再與彭政閔、陳冠任共同組成「新黃金三劍客」,常成為兄弟象致勝的關鍵。 呃,再科普一下,在棒球規則裡,故意四壞球保送,叫做「敬遠」,啥,那個故意輸球,當然叫「陳致遠」……
    Thumbnail
    avatar
    井底之蛙
    2022-09-15
    ﹝日常自我覺察﹞與重要他人關係的再看見與自我療癒之前在「你能不能成為自己的家?」這篇文章裡面提到過去我擔任社工的時候, 曾經不斷追尋某位主管的認同,我當時在工作上非常努力, 也盡力改變自己去符合主管的期待,甚至把她視為人生的role model與Mentor; 只是後來隨著我當上主管,Mentor對我的要求越來越多, 內心始終有種挫敗感。
    Thumbnail
    avatar
    秀慧
    2022-09-04
    《借鏡德國:一個台灣人的日耳曼觀察筆記》-窺看德國的美麗與矛盾二十多年旅德經驗,最詳盡的第一手社會觀察報告── 這些德國做得到的事,換成在台灣,到底行不行呢? 在歐盟多國紛紛陷入經濟困境中時,德國憑什麼依舊強大? 德國明明是個鋼鐵作風的國家,為什麼可以催生出女總理? 在世界各國猶豫核電去留與否時,德國憑什麼可以當機力斷的決定廢核?
    Thumbnail
    avatar
    Caridee | 凱樂蒂的研究日誌
    2021-11-07
    替代役物語:從結案量看績效考核對檢察官辦案行為的影響照著組織要求的KPI做事,只是員工行為背後的理性選擇。 績效考核不僅會在民營企業中影響員工行為,在公家機關也會影響公務員行為。因此檢察官若想主持自己心中的正義,最理性的選擇還是在達到組織要求的績效目標前提下,再來考慮如何在規則下實現自己的抱負。不然幾次績效考核下來,就被調去偏鄉冷凍起來。
    Thumbnail
    avatar
    Patrick.Wong
    2021-09-11
    改變觀察世界的視角。在看完《與成功有約》之後與成功有約,史蒂芬・柯維。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我閱讀的版本是25週年全新修訂版,目前市面上最新的是今年(2020/10/30)出版的30週年全新增訂版,可以說是一本歷久不衰的著作。
    Thumbnail
    avatar
    壹肆說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