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之我思 – 師也

2023/03/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完了採蜜,也得繼續復健的路,這樣拍照的才能拍的更長,更久,呵呵

某夜,在復健診所中復健。
一位年紀約七十的阿貝,剛看完診,走到復健室。
「我這跤頭趺,剛剛有注射,可能要注意一點,會當熱敷嗎?」阿貝這樣問。(聽得不是很清楚,不知是否是打針?)
一位著白袍的復健師:「要先冰敷,我等下拿冰袋。」
阿貝馬上跟復健師:「阿弟仔,會當提兩個?」
復健師走了過來,低頭跟坐在椅子上的阿北有點音量的說:「在這裡不能叫阿弟仔,要叫《老師》」
阿貝被復健師一講,整個臉脹紅。「喔,老蘇!」囁嚅地說。

正在熱敷的我,聽到了這對話,也不禁想起,曾寫下的這篇文章,《跑步聽人生-指導
身為師者,當然沒有長幼,沒有年紀區分,師者,在於是否為人解惑?是否用一技之長在社會中生存。
不過對於復健師突然跟阿貝這樣的「糾正」,不免心裡還是揪了一下,關於老師這個名詞。
我那時代,老師,是對學校從事教職者的尊稱,對其敬重的稱呼。除了學校的老師外,不隨意稱呼別人老師。
當然,隨著時代進步,有一技之長的人,我們也開始稱呼老師,老師不再侷限再教育工作者上,這是很大的進步,但我思考的是....
主動與被動,老師,我還是習慣是主動稱呼,對於他人自發性的尊稱。而非被要求稱呼老師,所以當復健師開口要阿貝稱呼老師時,我心裡會揪那麼一下!被要求,並不會得到相對應的尊重,我是這麼認為。
這純粹是個人想法,阿貝以他的年紀,更以為老師是真的老師,稱呼阿弟仔,絕不是一種不尊重,我們也不會因為這聲阿弟仔,讓人看扁復健師的工作,復健師的糾正好似要端正視聽,很嚴肅地要求,給我卻是一種反效果。
所以我特地將這段對話紀錄下來,看著現在電視台,現在的網路,老師的稱呼好像比比皆是,或許也表示台灣社會在進步中,不被傳統給束縛。
但,有時候看到他人的自我介紹:「你好,我是XX老師!」。老實說,我還是不免的心裡揪一下,老師到哪裡都會被認為是老師,只要他專業,無須自己刻意去提醒他人。
辭典解釋道:「傳授學問或技藝者的尊稱。」
能力不是在自己嘴中,專業是要表現出來,讓旁人認為,稱呼並不能代表什麼。
所以復健時,我還是稱呼復健師,老師,我還是叫不出口,除非他們真的治好我的手指麻,呵呵
《跑步》,一個大家都會的動作,我在跑步當中看到自己也聽著別人,跑步中去感受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