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方格子用戶投稿
作者:近十二
前些日子翻到過去寫的文章,那篇文章是關於一首歌,民謠歌手宋冬野的作品――郭源潮,我記得自己高二那年,這首歌拿下金曲獎的最佳作詞人獎,我對拿下最佳作詞人獎的歌曲都相當有興趣,然而,這首歌是我眾多有興趣的歌曲中,唯一一首到今天,我還是在歌單中重複播放的。
有時候我總問自己,如果我從現在的生命回望過去,或是從現在遠眺未來,我是否會對過去或將來有任何的惋惜?如果我走向一面如鏡的湖水,我是否會對當前的自己感到後悔或是不滿意?
郭源潮是一首叩問自己的歌曲,當世界上的美麗都是被安排好的,仙境、漁歌甚至世界上的萬物法則,都被當作買賣交易被買好、安頓好,未來的自己早已認清這樣的事實時,我們是否還會期待未知的日子?未來的自己對過去的自己說:「其實你我都一樣。」病一樣,心境也不差多少,大家都想歸隱山林,大家也想清新脫俗,當一朵寒風中不凋的梅花,到頭來,其實多想和世界不一樣,最後也不會差到多少。
但是,年輕的韶華要的是什麼?利物浦大風起的飛翔海鷗、年少一夢的猖狂,又或是老舍投水自盡的太平湖,年少到年老,過去到未來,其實從前到年長,我們都想要特別,又或者是說,自己想要那些與眾不同的自我價值和位置,然而,最後我們才認清,也許從前、現在甚至未來,我們要的都一樣,都差不多。
我想起高中古文三十篇中,有一篇文章是漁父,也許理想和現實的抉擇中,選擇理想的那個人,是對於生活價值有抱負的人,甚至是對自己有那種頑強堅持的人,那個人的原型可能是屈原,也可能是年輕的我們,如果我們走向自己,我們是否承認這樣的角色?還是我們會像郭源潮的歌詞一樣,認為年少夢想或是經歷世事其實都一樣?
也許自己的這個角色很難在生活中扮演好,畢竟「我」有太多的面向,也有太多的樣貌,我是誰?自己是什麼?
或許,很多問題無解,但是值得深思,我想,自己這個角色對我而言,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