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書寫<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的書評之後,這次要來書寫<嫉妒所未知的空白>的書評。這本書一樣是諾貝爾文學桂冠安妮.艾諾的作品。上次討論「墮胎」的創傷經驗,此次安妮要帶我們一窺當女性被外遇時,對於第三者熊熊燃燒的嫉妒之火的情緒狀態。
從書中的敘述,可以想見作者在經歷被交往對象背叛的傷痛時,內心急需要一個對象來投射所有的恨意。那個投射恨意的對象是誰?很難將恨意投向自己所愛的男人,所以,只好把所有恨意都投向那個從未謀面的第三者,那個「賤貨」了!就像作者所述:「我遇見的每一個女人,在我眼中一概變體為那個女人:無論我走到哪裡,都看得見她。」「心懷妒意時最奇妙的一點在於,整個城市、整個世界只有一個人的存在——自己永遠無法碰上面的一個人。」可以感受到作者全身心都被這個第三者佔據,即便絕望得想要臥軌自殺,但還是得活下去,不想要自己生命就斷送在這段戀情上,但活著又得經歷巨大的痛苦,那種痛苦包含了:自己隨時都可以被另一人取代,不了解自己對於所愛之人的意義或重要性為何?也包含了:原來你不是專屬於我,感情的最終還是會走向分手,過往我與你的種種,已然都成了灰燼。更包含了:受到社會法律與道德規範的約束,「我的痛苦在於自己無法殺了她」。
作者在書中描寫著自己無所不用其極地想方設法要「肉搜」出那個第三者的真實身分,打遍所有可能是第三者的電話,即便書寫自己瘋狂行徑的過程中,需要探索自己內心有多瘋狂,但對作者來說,寫作的當下的她以及做出這些瘋狂騷擾人舉動時當下的她,其實是沒有什麼感覺的。她,那個個體的她已然消融。她,就幻化為嫉妒與慾望的本身。
「我想和你做愛,讓你忘記另一個女人。」這是作者不曾說出口,但卻最真實的欲求與渴望。渴望自己才是所愛之人心中的唯一。渴望自己能夠成為所愛之人的全世界,就像所愛之人對於自己來說,就是生命的核心與全部一般。
整本書看的過程,我不禁啞然失笑。前幾年討論得沸沸揚揚的「恐怖情人」相關的社會事件或新聞報導,不就是作者這本書所描繪的內容嗎?身為心理諮商與助人專業工作者,我在思考的是:有多少感情的結束,都是沒有好好道別的?在沒有好好與上一段感情說再見、就與下一段感情交會的過程中,總是會有人像本書的作者一樣經歷被背叛的打擊,如果恰巧被劈腿或被外遇者的人生除了感情之外,又缺乏其他重心或意義感的來源,或者是原先自我價值感就相對低落時,那就很可能像本書作者一樣,透過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只為求得所愛之人回心轉意,所有激烈的手段,都只是為了留住這個不愛自己的人,並消滅第三者存在的可能性,但往往以上激烈的手段只會嚇跑所愛之人,或者讓所愛之人覺得更不舒服,更想離開自己,並更衝動地尋求第三者的溫暖。
嫉妒可能佔滿你身心的空白。那麼,更深一層地探索你自己:那個空白,是怎樣的空白?那個空白來自於哪裡?或更精確一點地問:那個空白,本質是什麼?空白會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最後,我想知道的是:那個空白,有可能透過其他方式,或者運用其他非嫉妒的東西,填充也好,取代也好,重新創建也好,有辦法讓你自身的空白被豐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