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Media
基本上就是讀書時的紀錄順便丟上來,做個摘要w
範圍是Sociology In Modules這本書的Chapter 6 Module 20
媒體,相信也不用多對這個詞做些名詞定義,但還是可以將媒體做個簡要分類。媒體可以分為大眾媒體(mass media)以及社群媒體(social media)。前者就是指新聞、報紙這種提供大量訊息給群體的載體;後者則是如臉書、ig等線上應用程式供人們在上面發文、留言等參與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的媒體。
本篇文章將以社會學的理論觀點描述其對於媒體這項工具的觀點與詮釋,主要包含常見的功能論(functionalist)、衝突論(conflict)、以及互動論(interactionist)等。
功能論觀點
功能論顧名思義即為注重媒體在社會中所來的效益與功能。其認為媒體在社會中扮演著社會化代理人(agent of socialization)的工作,比如在20世紀初期的美國,報紙就作為當時移民者調整其生活習慣、價值觀的重要媒介,以幫助自己融入當地生活。但當然,媒體對於社會化的作用也不僅是僅有益處,其仍有可能對人們產生不好的影響,如色情、暴力遊戲,尤其是對青少年,這相信也不用多說。
此外,媒體亦有「執行」(enforce)社會規範的功能,媒體會藉由重申(reaffirm)若從事社會不被允許的行為則會被懲罰,比如卡通中常會以警察打擊犯罪的形象告訴幼童不可以有犯罪行為,進一步強化社會規範。在社群媒體中亦然,通過參與或觀察他人的互動可以意識到哪些行為是被社會所不認可的,違反規範可能會被「公審」。
在經濟上媒體也可以促進消費,因為廣告商可以透過投放廣告來創造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以及增加購買不必要物品的期待,這被稱為過度消費(hyperconsumerism)。
但在功能上媒體也會有一些負面功能(dysfunction),如麻醉效用(narcotizing effect),這是指當我們接觸到過多的報導時會對事物變得麻木以及不敏感。研究表明縱使我們透過媒體或得了比之前更大量的資訊,但我們會因此認為事情應該都能夠圓滿地被其他人解決、事情可能沒這麼嚴重等,造成了我們常常不會做出應有的行動,最終導致危機發生或放任事情發生。
衝突論觀點
衝突論者則認為媒體的出現與興盛會加劇我們社會的衝突與分歧,包含基於性別、種族、民族與社會階層的分歧。
首先提出一個媒體守門人(gatekeeping)的概念,媒體作為資訊的傳遞者,有權力決定要放送何種類型的內容或特定議題給閱聽者,而這決定權在少數人手上,衝突論者認為媒體會因為商業利益或其他考量而影響內容品質。
再來還有媒體觀測(media monitoring)的概念,簡言之就是某些組織觀測使用者的用戶習慣、喜好議題來分析要如何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這點就容易產生被「監控」的感覺,甚至部分組織也會利用這些蒐集而來的資訊「掌控」群眾。
衝突論者亦主張媒體可以主導意識(dominant ideology),媒體透過訊息的傳遞可以塑造出一種強大的文化信仰,本質上定義了我們所認為的真實世界。在美國,由於媒體決策者主要皆為男人、白人、異性戀者,因此在影視題材中就少見黑人或同性戀等少數族群,更有甚者媒體會塑造一些對少數族群的偏見(stereotypes)使群眾更不易接納這些少數族群。
最後,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有的地區可以使用最新的科技,但有些地區則因為各種因素無法,這種差距稱為數位落差(digtal divide),這可能發生在低收入戶、鄉村地區或開發中國家,總而言之,這些數位科技可能最後仍落在特權階級手上。
互動論觀點
互動論者關心並嘗試了解人們的受社會因素影響後產生之行為,以微觀的角度觀察人們的日常行為如何被塑造。
社會學家Pierre Bourdieu提出了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概念,社會資本基於人們互惠的信任而產生,而媒體會增加人們之間的聯繫,產生更多的社會網絡,進而促進社會資本的形成。而網路同樣也提供人們不一樣形式的社會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Reference
Schaefer, Richard T. (2020) Sociology In Modules, 5th Edition. McGraw- 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