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疫情與心情:測試你的焦慮程度,寫出你的真實感受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疫情與心情:測試你的焦慮程度,寫出你的真實感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使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去適應不同於以往的生活型態,難免會大大影響自己的心情。這個單元我們將帶孩子回顧在疫情肆虐之下的遭遇和改變,並且捕捉內心的感觸。
  • 適合對象:國小高年級、國中
  • 付費訂閱可看:範文
raw-image

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使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去適應不同於以往的生活型態,難免會大大影響自己的心情。這個單元我們將帶孩子回顧在疫情肆虐之下的遭遇和改變,並且捕捉內心的感觸。

首先,進入課程之前先輕鬆一下,讓孩子測試看看是否罹患「疫情焦慮症候群」。請回答以下這15個問題:

《中學生報》第449期,第16版。

《中學生報》第449期,第16版。

答完題,左下角有計分方式,算出總分。那麼,你的焦慮程度如何呢?來看測驗結果:

《中學生報》第449期,第16版。

《中學生報》第449期,第16版。

透過這項測驗,孩子不只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情緒是否因疫情而起伏過大,在答題的同時,也會迅速回想起這段日子以來的相關經歷。

然後,我請他們談談這15個問題當中,哪一個問題當中的情境是自己最有感的?在我班上的學生當中,最有感的前三個問題依序是:

Q15:你對於打疫苗有什麼顧慮?
Q10:會注意路人的口罩有沒有戴好。
Q6:比較喜歡在家吃飯,還是在學校吃營養午餐?

當然,如果學生有感的事情在這15題之外,也不妨記錄下來。例如:

回到家後,會立刻洗手、換衣服。
在公共場所聽到咳嗽聲,會特別緊張,想趕緊離開咳嗽的人。

測驗進行到這裡,寫作〈疫情與心情〉的前置作業已經完成了,學生可以任選一到兩個最有感的情境來寫作。至於寫作重點,必須放在事件的描述以及心情的變化。為了寫出主題更明確的事件,也可以採用「片段式寫作」,在一篇文章中敘述兩件以上的獨立事件,增加文章的可讀性。

以下是學生範文: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6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鴻雁寫作教材與教法典藏室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26.3K會員
628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鴻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假如明天就要交〈中秋記趣〉這一篇作文了,當務之急絕對不是慢慢教導孩子起承轉合,而是得暫時打破架構框架、告別起承轉合,先寫出一篇像樣的作文再說。關鍵的訣竅是什麼呢?
在帶低年級閱讀寫作班時,課程進行的方式為「導讀、討論、活動、朗讀、寫作」。其中,「朗讀」是課程中我相當重視的一環。 朗讀的方式除了全班一起讀、小組輪讀、個人讀之外,我也常常使用接力的方式,有點類似標點符號遊戲的方法讓孩子讀完文章,當然,除了孩子讀之外,我也喜歡讀給他們聽,畢竟,求學期間,我很喜歡參加
相信各位爸爸、媽媽對於低年級閱讀寫作班的教材,一定曾感到好奇:「為什麼有時會是不一樣的形式呢?」「為什麼不一定是寫在稿紙上呢?」是的,我們在設計教材時,時常採用不同的形式,有時是圓形、正方形、橢圓形;有時是對話、流程圖或是說明圖,根據課程的內容,以及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會有不同的設計。
鄭清文:〈恐龍的末日〉,收錄於《當代作家兒童文學之旅》(台北市,書評書目,1984年)。  授課重點:在遠古時代,盤扁讓動物們可以許一個願望,小蜥蜴希望能變成巨大的動物,於是牠變成了恐龍,但是,變大也是有缺點的,最後怎麼辦才好呢?透過故事內容,讓孩子思考,如果能變身成另一種動物,孩子想變什麼動物呢?
閱讀心得要怎麼寫呢?其實,不外乎是什麼、為什麼及怎麼樣三大要素;在三大要素之下,另有其他五個關鍵性提問,會引領孩子進一步深思,發掘出故事的精髓,並且和自己的生命歷程相結合。
在遠距的寫作課程當中,孩子就坐家裡的椅子上,正是摹寫自家的大好時機。但為了避免他們在上課時在家裡趴趴走,叫不回來,我把範圍縮小,請他們寫作--我的房間。
假如明天就要交〈中秋記趣〉這一篇作文了,當務之急絕對不是慢慢教導孩子起承轉合,而是得暫時打破架構框架、告別起承轉合,先寫出一篇像樣的作文再說。關鍵的訣竅是什麼呢?
在帶低年級閱讀寫作班時,課程進行的方式為「導讀、討論、活動、朗讀、寫作」。其中,「朗讀」是課程中我相當重視的一環。 朗讀的方式除了全班一起讀、小組輪讀、個人讀之外,我也常常使用接力的方式,有點類似標點符號遊戲的方法讓孩子讀完文章,當然,除了孩子讀之外,我也喜歡讀給他們聽,畢竟,求學期間,我很喜歡參加
相信各位爸爸、媽媽對於低年級閱讀寫作班的教材,一定曾感到好奇:「為什麼有時會是不一樣的形式呢?」「為什麼不一定是寫在稿紙上呢?」是的,我們在設計教材時,時常採用不同的形式,有時是圓形、正方形、橢圓形;有時是對話、流程圖或是說明圖,根據課程的內容,以及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會有不同的設計。
鄭清文:〈恐龍的末日〉,收錄於《當代作家兒童文學之旅》(台北市,書評書目,1984年)。  授課重點:在遠古時代,盤扁讓動物們可以許一個願望,小蜥蜴希望能變成巨大的動物,於是牠變成了恐龍,但是,變大也是有缺點的,最後怎麼辦才好呢?透過故事內容,讓孩子思考,如果能變身成另一種動物,孩子想變什麼動物呢?
閱讀心得要怎麼寫呢?其實,不外乎是什麼、為什麼及怎麼樣三大要素;在三大要素之下,另有其他五個關鍵性提問,會引領孩子進一步深思,發掘出故事的精髓,並且和自己的生命歷程相結合。
在遠距的寫作課程當中,孩子就坐家裡的椅子上,正是摹寫自家的大好時機。但為了避免他們在上課時在家裡趴趴走,叫不回來,我把範圍縮小,請他們寫作--我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