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漏水屋想解約… 他揭「倒賠100萬」悲慘始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陳泰源

買到房子後好開心,偏偏交屋前再次進屋檢查時,才發現屋況有瑕疵,甚至發現屋主當初委託房仲賣屋時,「屋況說明書」勾選的屋況調查有不實之處,該怎麼辦?

如果因為漏水,在「簽約後、交屋前」才決定不買,買家能不負違約責任而順利解約嗎?

raw-image

我有位同事曾經成交一間總價1,000萬元的老舊公寓,簽約後隔天,買方付了1成的價金(100 萬元)之後,才開始找銀行進行貸款評估,然而因為買方的財力證明、償債資歷不夠,找不到銀行願意貸足8成5,於是想悔買。

這間房子是屋主自住,屋內沒有過多刻意掩飾瑕疵的裝潢,但多少有些擺設,看不到真實屋況,買方看屋時雖然沒發現任何異狀,但因為想悔買,在屋主將家具清空後,要求再次進屋檢查屋況。

結果,買方在主臥室看到某一面牆有滲水痕跡,用手一摸,竟然還是濕的。原來,那不是牆,是包覆牆面的木板輕隔間,買方與屋主協商後,找人把木板拆了,這才發現裡面竟然是壁癌。

這下可好,讓買方抓到把柄了!因為屋主當初在「屋況說明書」中,針對「有沒有漏水」這一條勾選了「否」,卻發現漏水,還有壁癌,買方堅持要解約。

但屋主不肯,表示當時那面牆被衣櫃擋住,他是無辜的二手買家,沒動過裝潢,也從來沒發現這個問題,並非惡意隱瞞。

於是,買方跑到房仲公司拍桌大鬧,甚至提起訴訟,到了調解委員會,屋主表示同意用以下2種方式處理:屋主負責將壁癌與滲漏水處理好,再交屋給買方;或者是找買賣雙方都認可的維修廠商進行估價,從成交價金直接折讓抵扣,交屋後,由買方自行處理。

最後,因為買方只想解約而調解不成,告上法庭請法官做主。結果是買方敗訴,已支付的1成價金100 萬元,就這樣被屋主全額沒收了……

🏡更多關於買屋賣屋的都會傳說,都在全台16個在地社團~
📲心儀物件每層每戶賣多少~加LINE立刻查

法律教室:

(諮詢律師:立揚法律事務所葉恕宏)

依據《民法》第354條規定,屋主對於出售的房屋負有瑕疵擔保責任,必須擔保交屋時並無滅失或減少房屋價值、效用及品質的瑕疵存在。

買受人依據《民法》第356條規定,在交屋後必須從速檢查屋況,若發現有屋主應負擔保責任的瑕疵時,應立即通知屋主,且買受人可在通知後6個月內,向屋主主張解除買賣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

但必須特別注意,如果解除契約時明顯有失公平,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而所謂顯失公平的情形,是指該瑕疵對買受人的損害,與解除契約對出賣人的損害,有失衡現象。

至於屋主若在締約時故意不告知房屋瑕疵,不僅可能構成詐欺罪,即使買受人於交屋後未發現瑕疵,或發現瑕疵後未立即通知,仍然可以主張屋主應該要負瑕疵擔保責任

「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作者介紹/房仲作家、東龍不動產專任委託部經理陳泰源;全文出處/《一眼看穿房仲賣屋手法》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 Grey的沙龍
42會員
775內容數
不定時分享房地產知識的一個網站。
E. Gre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5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住展雜誌彙整台北市2024年進場預售新案,各行政區實價資訊中的最低單價社區,12區中的文山、士林、萬華、北投、中正5區還可在單坪百萬元以內購得,以文山與士林兩區最難得,竟有6字頭的佛心價。而其餘7區皆突破百萬元,松山與大安區最低單價分別是117.5萬元與
Thumbnail
2025/03/15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住展雜誌彙整台北市2024年進場預售新案,各行政區實價資訊中的最低單價社區,12區中的文山、士林、萬華、北投、中正5區還可在單坪百萬元以內購得,以文山與士林兩區最難得,竟有6字頭的佛心價。而其餘7區皆突破百萬元,松山與大安區最低單價分別是117.5萬元與
Thumbnail
2025/03/14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財團法人金融聯合資訊中心資料顯示,2024年首季60歲至80歲購屋核貸案件達2386件較2014年同期成長64%,65歲至80歲成長幅度竟擴大至1.3倍!且內政部最新統計,65歲以上長者居住的住宅數量,全國達69.5萬宅,創下新紀錄;全國平均屋齡已達33年,也同步創新高
Thumbnail
2025/03/14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財團法人金融聯合資訊中心資料顯示,2024年首季60歲至80歲購屋核貸案件達2386件較2014年同期成長64%,65歲至80歲成長幅度竟擴大至1.3倍!且內政部最新統計,65歲以上長者居住的住宅數量,全國達69.5萬宅,創下新紀錄;全國平均屋齡已達33年,也同步創新高
Thumbnail
2025/03/14
財政部日前發布訊息,從今年5月開始,根據房屋稅2.0新制度將首次徵收,並將對自住及出租房屋的納稅義務人提供減稅優惠。 房屋稅或地價稅必須在開徵前的40天內提出申報(也就是說,房屋稅應在每年3月22日前申請;地價稅應在9月22日前申請,若該截止日遇假日則順延),才能自當期(年)開始享受優惠稅率。
Thumbnail
2025/03/14
財政部日前發布訊息,從今年5月開始,根據房屋稅2.0新制度將首次徵收,並將對自住及出租房屋的納稅義務人提供減稅優惠。 房屋稅或地價稅必須在開徵前的40天內提出申報(也就是說,房屋稅應在每年3月22日前申請;地價稅應在9月22日前申請,若該截止日遇假日則順延),才能自當期(年)開始享受優惠稅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購屋過程中發現漏水問題後,買方應該採取的五個步驟,包括檢視契約、瞭解交屋條款、通知賣方、評估責任歸屬,及在法律期限內提出訴訟。透過這些措施,買方可以有效維護自身權益,避免漏水問題所帶來的損失。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購屋過程中發現漏水問題後,買方應該採取的五個步驟,包括檢視契約、瞭解交屋條款、通知賣方、評估責任歸屬,及在法律期限內提出訴訟。透過這些措施,買方可以有效維護自身權益,避免漏水問題所帶來的損失。
Thumbnail
A透過仲介公司跟B購買屋齡30年的中古屋,B於買賣契約所附的房屋現況說明書勾選房屋未有漏水,A見到不用額外花錢整理此屋,於是同意以1千萬成交。但成交後兩周,A就發現房屋的屋內出現漏水的情形,請專業人員來抓漏,報價說要50萬元才能修補,A認為自己被B所欺騙。B是否會構成詐欺罪呢?
Thumbnail
A透過仲介公司跟B購買屋齡30年的中古屋,B於買賣契約所附的房屋現況說明書勾選房屋未有漏水,A見到不用額外花錢整理此屋,於是同意以1千萬成交。但成交後兩周,A就發現房屋的屋內出現漏水的情形,請專業人員來抓漏,報價說要50萬元才能修補,A認為自己被B所欺騙。B是否會構成詐欺罪呢?
Thumbnail
管委會告建商,所為何來?
Thumbnail
管委會告建商,所為何來?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統計,最新房地產消費糾紛原因統計表顯示,「房屋漏水問題」是最大宗!其中前五名分別為:房屋漏水問題、施工瑕疵、終止委售或買賣契約、交屋遲延、隱瞞重要資訊。光是111年第2季房地產消費糾紛原因統計表(111.07)上,房屋漏水問題就有達到70件之多❗❗❗❗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統計,最新房地產消費糾紛原因統計表顯示,「房屋漏水問題」是最大宗!其中前五名分別為:房屋漏水問題、施工瑕疵、終止委售或買賣契約、交屋遲延、隱瞞重要資訊。光是111年第2季房地產消費糾紛原因統計表(111.07)上,房屋漏水問題就有達到70件之多❗❗❗❗
Thumbnail
房屋買賣違約金如何計算?是不是上法院一定就不用賠那麼多錢? 不動產律師告訴你法院常見的「四個考慮因素」和如何決定是否要提起訴訟的簡易判斷方法!
Thumbnail
房屋買賣違約金如何計算?是不是上法院一定就不用賠那麼多錢? 不動產律師告訴你法院常見的「四個考慮因素」和如何決定是否要提起訴訟的簡易判斷方法!
Thumbnail
房仲詐欺/擺爛我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為什麼房仲明明賣給我的房子有瑕疵沒跟我說,法院還是判免賠? 買屋賣屋遇到仲介爭議,該上法院/找律師嗎? 讓不動產專業律師林明忠律師為您一一解答上面的疑惑!
Thumbnail
房仲詐欺/擺爛我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為什麼房仲明明賣給我的房子有瑕疵沒跟我說,法院還是判免賠? 買屋賣屋遇到仲介爭議,該上法院/找律師嗎? 讓不動產專業律師林明忠律師為您一一解答上面的疑惑!
Thumbnail
家住高雄的許先生辛苦工作多年,好不容易存下200萬元,打算用這筆錢一圓買房置產的夢想。他在租屋網上看中了鳳山一間透天厝,一見是房仲業務員代為刊登的訊息,所屬房仲公司也算小有名氣,便放心不少。後來許先生跟房仲盧小姐碰面,盧小姐很熱心地帶他看房,許先生感覺對方十分專業,看房時還教他注意很多細節.....
Thumbnail
家住高雄的許先生辛苦工作多年,好不容易存下200萬元,打算用這筆錢一圓買房置產的夢想。他在租屋網上看中了鳳山一間透天厝,一見是房仲業務員代為刊登的訊息,所屬房仲公司也算小有名氣,便放心不少。後來許先生跟房仲盧小姐碰面,盧小姐很熱心地帶他看房,許先生感覺對方十分專業,看房時還教他注意很多細節.....
Thumbnail
中古屋驗屋沒過撥款怎麼辦?買方可以拒絕付款嗎?會不會被賣方主張違約? 專長不動產爭議的林明忠律師,要告訴你法院怎麼判以及最佳處理方法!
Thumbnail
中古屋驗屋沒過撥款怎麼辦?買方可以拒絕付款嗎?會不會被賣方主張違約? 專長不動產爭議的林明忠律師,要告訴你法院怎麼判以及最佳處理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