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路自己走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這次請來的講者,是我之前有幸兼職過的啟雲科技CEO Marvin學長。同性質的演講儘管聽了數次,但也許因為自己短暫踏入職場過,再次聆聽意外有了不一樣的收穫。

一、人生三大KPI--【專業】

既然妳讀資管系,那應該喜歡寫程式吧?

五年了,每當人們聽到我的專業後,總會問這個問題。坦白說,我確實能從寫程式感受到成就,就像花費數小時終於將謎題解開的偵探那樣。我想,付出一定心力後看到成品活生生在眼前,肯定或多或少都會感到些些驕傲吧!

對我而言也是一樣的。突然靈光乍現的解法,也會想盡快去嘗試可不可行。但說寫程式是否會讓我感到血脈噴張?是否會讓我願意為了它廢寢忘食.....還不至於。

當一位軟體工程師,這是我高中就訂下的目標。很矛盾吧?明明我對程式一點也不熱忱。然而我曾經看過一篇調查,所有軟體工程師中,真正熱愛程式的人是當中的稀有存在,大多只因自己有那項技能,才做了軟體工程師。從高中,我便知道程式相關工作會是未來炙手可熱的缺,大學選資管系也是早早決定好的事情。

比起漫無目的精熟,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做這件事情是為了什麼具體目的

成為解決問題的人,是Marvin學長自始至終都在貫徹的準則。也因此,學長不會因為新科技、新議題的出現任意動搖公司的營運方向,這也是公司能跨過多數新創企業都撐不過的坎。

既然寫程式靠的是上機經驗,大學畢業後直接去工作比就讀研究所更實務吧?

必須承認,這句話有這句話的道理存在。當初大三下學期我便一直猶豫是否要繼續進修,因為我其實是個不喜歡考試的人。然而再三思考後,我最終選擇繼續當一位全職學生。

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提到,如果唸碩士是為了那個Title、為了以後工作好加薪,那最好放棄吧,因為當資歷累積越多,尤其科技業,大家很少看學歷的。碩士頂多是把比較好的鑰匙,能開啟多點機會的門,但能否通過三個月試用期被錄用,終究是看實力。

這也是我選擇繼續當學生的原因。學生的作息相較社會人士彈性、尚無須負擔"犯錯"的責任、能盡情詢問笨問題,我能透過這些身為學生的特權,好好完成大學沒能來得及發掘的真正重要事物-- 不是考試,不是成績,而是我的【專業】,我的初心,利用程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人生三大KPI-- 【態度】

面試完,各位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

我在上一篇講座心得分享也有提到,從現在到進入職場前可以做哪些準備。無論是第一步的履歷製作,到面試的準備、當天的儀容行為注意,這當中的每一步其實都代表自己有多重視這份工作機會。這恰恰正是態度的體現。

現在很流行所謂【換位思考】,試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公司的老闆,會想要聘用怎樣態度的員工、怎樣特質的人呢?至少不會是遲到三十分鐘還翹腳面試的人吧!

很多人給新鮮人的建議都是要做出態度,什麼意思?白話文說,就是讓對方感受到你/妳的真誠,覺得你/妳是個值得信賴的人。是的,態度不是自己做就好,最重要是要妥善地傳達,讓對方真真切切感受到。

日本人交換名片的方式是表現出態度的最佳解嗎?

當Marvin學長問到這個問題時,我腦海出現的是一個人半鞠躬遞出名片的模樣。但就如前段提到的,我們應該要思考,自己想給交換名片的人什麼樣的印象?是畢恭畢敬的,還是自信可靠的模樣呢?

我認為這題沒有正確答案,需要取決於自己所處的國家擁有怎麼樣的企業文化。無論是美國人遞名片前雙方那有力的握手,或是日本人低下頭鞠躬伸出自己的名片,我們真正該思考的是,如何加深對方對自己的印象,如何深得對方的心?

遞名片也好,面試後感謝的回信也好,如何在保有個人特質的前提下將好印象、好態度留給對方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部分。

三、人生三大KPI-- 【人脈】

未來入社會後,很多機會將是朋友給的

還記得自己在Marvin學長的公司打工時,學長最後告訴我的話。

「妳知道之前演講對方的窗口一直以為妳是男生嗎?」

後來回到家,我一直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當時的我覺得,畢竟是公務上的事情,也不是要交朋友,因此信件內的用詞都十分中規中矩。沒想到問題居然出在【中規中矩】。

【乖】這個形容詞,尤其在職場上,不全然是件好事。

當時我無法理解為什麼。畢竟誰不喜歡乖巧不生事的員工呢?就像父母、師長不也都喜歡所謂的乖孩子嗎?因此當我聽到這件事時,產生不少衝擊。

Marvin學長分享了自己創業後發生的故事。他是如何在一眾媒體前勇於呼喚市長體驗公司的產品。他說當自己創業後才意識到,臉皮厚不全是壞事。

於是我換了個方向思考,對我而言,怎樣是一個厲害的員工呢?不外乎是使命必達之外,與同事處的融洽、與上司有說有笑、與客戶關係熱絡、與合作夥伴有來有往互創雙贏。想到這我才意識到,自己應該把目標放在成為一個【厲害的員工】才對。

然而這要怎麼做到?不同身分的需求可都不一樣啊!

於是我得出一個結論:待人處事的靈活度。這也是當今的我稍稍缺乏的特質。

妳永遠不會知道何年何月何日,也許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人會成為人生中的貴人。這個世界很小,兜兜轉轉最終會遇見曾經的人或者間接相關的。根據不同對象微調自己的性格,同時對我也是最重要的-- 臉皮厚一點、大膽一點。乖不是壞事,但不全是好事,如今我終於明白這個道理,而現在開始或許就是我要朝目標改變的第一步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YANNA的沙龍
1會員
27內容數
我今年20歲,與妹妹差了11歲。代理媽媽資歷,不多不少,剛好5年。 千萬別誤會了,我的媽媽還健在的,也是雙親家庭,只是家庭狀況有些特殊。 倘若有同我一樣經歷的人,無論學生與否,我希望透過分享自己與妹妹相處的日常、遇到的各種叛逆狀況,多少幫助到人,或者能得到經驗者的回饋供我與其他讀者養育孩子時的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既然妳讀資管系,那應該喜歡寫程式吧?這次請來的講者,是我之前有幸兼職過的啟雲科技CEO Marvin學長。同性質的演講儘管聽了數次,但也許因為自己短暫踏入職場過,再次聆聽意外有了不一樣的收穫。
Thumbnail
既然妳讀資管系,那應該喜歡寫程式吧?這次請來的講者,是我之前有幸兼職過的啟雲科技CEO Marvin學長。同性質的演講儘管聽了數次,但也許因為自己短暫踏入職場過,再次聆聽意外有了不一樣的收穫。
Thumbnail
我是 Maxupport 的 瑪克思 Max,務實、誠懇但直白的生涯擺渡人。 -- 上週有緣參與了與貝殼放大創辦人大涵導師對談的私人餐會,毫無架子的他是新世代企業家的代表之一,超過3小時的活動過程,身體微恙的他始終保持溫暖的態度,相處起來非常舒服,那種強的從容很自然的包圍全場。
Thumbnail
我是 Maxupport 的 瑪克思 Max,務實、誠懇但直白的生涯擺渡人。 -- 上週有緣參與了與貝殼放大創辦人大涵導師對談的私人餐會,毫無架子的他是新世代企業家的代表之一,超過3小時的活動過程,身體微恙的他始終保持溫暖的態度,相處起來非常舒服,那種強的從容很自然的包圍全場。
Thumbnail
默默地 RUBY 大叔也寫文章滿一週年,回想動筆初衷,是希望幫職場後輩解惑,順便分享自己在技術領域的觀察,雖然量產不多,但每月發一篇也堅持了一年,謝謝大家的支持(鞠躬)
Thumbnail
默默地 RUBY 大叔也寫文章滿一週年,回想動筆初衷,是希望幫職場後輩解惑,順便分享自己在技術領域的觀察,雖然量產不多,但每月發一篇也堅持了一年,謝謝大家的支持(鞠躬)
Thumbnail
當決定好一個方向,永遠別花時間後悔當時的決定! 想開啟這個專題內容,只是單純想紀念一下自從轉職當了軟體工程師的這段日子裡,曾經發生的快樂的、難過的、具挑戰的、有成就感的、疲憊的、輕鬆的、想放棄的、想堅持的...,好多好多的芝麻綠豆大小事。 《正文開始》 我們下篇待續...
Thumbnail
當決定好一個方向,永遠別花時間後悔當時的決定! 想開啟這個專題內容,只是單純想紀念一下自從轉職當了軟體工程師的這段日子裡,曾經發生的快樂的、難過的、具挑戰的、有成就感的、疲憊的、輕鬆的、想放棄的、想堅持的...,好多好多的芝麻綠豆大小事。 《正文開始》 我們下篇待續...
Thumbnail
在履歷中,最常卡住我們的就是今天的主題:「框架」,他的另外一個常見的名字,叫做「立場」或是「成見」。
Thumbnail
在履歷中,最常卡住我們的就是今天的主題:「框架」,他的另外一個常見的名字,叫做「立場」或是「成見」。
Thumbnail
今天到華興中學演講,學校只訂的講題居然是”我的斜槓人生” 這個題目至今只在醫學院講過一次,很訝異他們會選這個題目。華興中學位在陽明山上,校園及視野都很棒。因為這個講題想起多年前寫的一篇談職涯的文章… 你上班時間做的事情,決定了你擁有什麼;你下班後做的事情,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的確,最終我們還要常常
Thumbnail
今天到華興中學演講,學校只訂的講題居然是”我的斜槓人生” 這個題目至今只在醫學院講過一次,很訝異他們會選這個題目。華興中學位在陽明山上,校園及視野都很棒。因為這個講題想起多年前寫的一篇談職涯的文章… 你上班時間做的事情,決定了你擁有什麼;你下班後做的事情,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的確,最終我們還要常常
Thumbnail
今年過年時,輾轉知道親戚A剛上大學,並選了資訊相關的科系來就讀,聽到的當下讓我非常的震驚,為什麼我會很驚訝呢?這故事要從去年說起。 當初A在填選自願時,也許是因為近期台灣的大學皆面臨少子化的難題,該大學的系主任親自上門拜訪⋯⋯
Thumbnail
今年過年時,輾轉知道親戚A剛上大學,並選了資訊相關的科系來就讀,聽到的當下讓我非常的震驚,為什麼我會很驚訝呢?這故事要從去年說起。 當初A在填選自願時,也許是因為近期台灣的大學皆面臨少子化的難題,該大學的系主任親自上門拜訪⋯⋯
Thumbnail
畢業多年回頭看,發覺許多看似不重要的軟實力,往往決定著你多年後的收入與一位專業人才的社經地位。這些軟實力是靠自己的悟性摸索出來的,書本中不強調,我們父母也不一定會教,但學會了這些,在生活與職場上才會事半功倍,並帶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Thumbnail
畢業多年回頭看,發覺許多看似不重要的軟實力,往往決定著你多年後的收入與一位專業人才的社經地位。這些軟實力是靠自己的悟性摸索出來的,書本中不強調,我們父母也不一定會教,但學會了這些,在生活與職場上才會事半功倍,並帶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