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買還是不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多年前當時一個同事的先生是個經濟學家
當「出社會工作幾年後有一定經濟基礎後就該買房子」是社會主流時
他卻持相反意見
我不知道他收入多少
這種隱私問題連好友我都不會問
更何況泛泛之交
但從他們租住的公寓來看
要買房子肯定是沒問題
尤其是當時屋價還偏低
但那時對理財沒興趣也就沒追問為什麼他這樣認為

當年屋價還低
付了屋價的10%為頭期之後
其餘90%向銀行貸款
每個月需要付的月供就跟一間房子的租金差不多

甚至有可能更低
我買第一間房子時就是這樣
每個月只需付銀行馬幣7百左右
但同一棟公寓的租金大概1千
所以,為什麼要幫其他人供房子呢?
這是主流看法

20年過去
我到最近終於明白他為什麼會這麼說
確實,對於沒有什麼理財投資概念的人
買房子是不錯的
至少每個月為了還房貸比較不會亂花錢
而且如果房租和房貸月供差不多的話
幫他人供房子倒不如為自己供房子

但是對通曉其他投資工具的人卻未必是如此
除非有很多餘錢
供房子之外還可以做其他投資
不然扣除必須的生活開銷、房貸等之後
可能就沒剩下多少可以做其他方面的投資了

房子如果在對的地方、對的時機,以對的價錢買到
的確可以帶來很好的回酬
跟買股票一樣 -- 在對的時間以對的價錢買到對的公司

然而投資不動產一個很大的缺點是缺乏流動性、不容易折現
急需用錢時一來要賣房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的事
二來房子不能拆開來賣
即使我只需要房子市價的10%應急
我還是得出售整棟房子

朋友中不乏有能力者除了自住的房子外
還另外買了一兩間來收租
當包租婆這件事我也曾試過
如果房子是在房價還便宜時買
如果遇到會準時交租把房子維護好的租客
如果一年的租金回酬在扣掉管理費、維修費、稅金等費用後有6%以上
那還不錯
不然我就覺得不是件討好的事了

總之近年來開始認真理財後發現
很多事情還是得拿起計算機算算才行
雖然知道因為自己做錯判斷和決定而造成的損失
會讓人心痛到很想逃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targazer-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15
我之前也是超不會,而且一直逃避。幸好一向很有危機感,所以一直有儲蓄的習慣。只是如果早點學的話,現在應該就可以毫無顧慮地退休了。
野口夏-avatar-img
2023/03/15
我超不會理財,還好我很幸運,有一個好爸爸:)
avatar-img
Stargazer的沙龍
1會員
9內容數
客戶提早解約促成類退休狀態,紀錄為退休做準備的有關理財、投資、生活規劃等想法。
Stargaze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18
休耕多日是因為忙著開啟新篇章 現在已完全不想退休這件事了 一方面是現實還不容許 另一方面是遇到了新契機 相對於退休 或許更好的是一週只工作一兩天或更少 卻依然能賺取足夠的收入 說來要感謝搶走我工作的AI
Thumbnail
2023/06/18
休耕多日是因為忙著開啟新篇章 現在已完全不想退休這件事了 一方面是現實還不容許 另一方面是遇到了新契機 相對於退休 或許更好的是一週只工作一兩天或更少 卻依然能賺取足夠的收入 說來要感謝搶走我工作的AI
Thumbnail
2023/03/28
買第一間房子是30幾歲時的事 身邊很多朋友都是擁屋一族了 我倒不是因為比較而感到焦慮而決定買房子的
Thumbnail
2023/03/28
買第一間房子是30幾歲時的事 身邊很多朋友都是擁屋一族了 我倒不是因為比較而感到焦慮而決定買房子的
Thumbnail
2023/03/21
週末和朋友到一家我們念不出店名的咖啡館吃午餐 念不出店名是因為店名是法文 以前聽在學校學過法文的加拿大朋友說過 法文里的S是silent的 略過有些S的部分不要像英文那樣發出「斯」音就可以了 但還是不會念
Thumbnail
2023/03/21
週末和朋友到一家我們念不出店名的咖啡館吃午餐 念不出店名是因為店名是法文 以前聽在學校學過法文的加拿大朋友說過 法文里的S是silent的 略過有些S的部分不要像英文那樣發出「斯」音就可以了 但還是不會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租房享樂?買房背債?房租$12,000也能夠買房?  
有開始考慮買房了嗎?
最近跟同事閒聊之間,開始會討論到對於買房的想法,可能是大家都工作也好幾年了,已經有些人開始在看房,有些則是看到房價就覺得完全沒希望。 還沒買房前,在台北一直都是租房子住,因為租金負擔比房貸輕鬆, 不但能租在捷運站附近或交
Thumbnail
租房享樂?買房背債?房租$12,000也能夠買房?  
有開始考慮買房了嗎?
最近跟同事閒聊之間,開始會討論到對於買房的想法,可能是大家都工作也好幾年了,已經有些人開始在看房,有些則是看到房價就覺得完全沒希望。 還沒買房前,在台北一直都是租房子住,因為租金負擔比房貸輕鬆, 不但能租在捷運站附近或交
Thumbnail
多年前當時一個同事的先生是個經濟學家 當「出社會工作幾年後有一定經濟基礎後就該買房子」是社會主流時 他卻持相反意見
Thumbnail
多年前當時一個同事的先生是個經濟學家 當「出社會工作幾年後有一定經濟基礎後就該買房子」是社會主流時 他卻持相反意見
Thumbnail
2021-2022年初,我曾經瘋狂的想要購屋置產,認為自己穩定的收入可以負擔房貸壓力,對於沒有貸款經驗的我,突然被朋友一棒打醒。再我蒐集多方資訊後,我放棄了購屋的念頭。主要是我目前的家,就能符合我居住的需求;再來,要背負30年房貸,生活品質肯定會受到影響。
Thumbnail
2021-2022年初,我曾經瘋狂的想要購屋置產,認為自己穩定的收入可以負擔房貸壓力,對於沒有貸款經驗的我,突然被朋友一棒打醒。再我蒐集多方資訊後,我放棄了購屋的念頭。主要是我目前的家,就能符合我居住的需求;再來,要背負30年房貸,生活品質肯定會受到影響。
Thumbnail
對一般人來說買房是終身大事,不像投資者買賣房屋有無數次的經歷和經驗,一般民眾相對買房就像挑選另一半般的重視,用畢生的心力負擔購屋這件事,因此購屋所思考的會是考慮自己是否承擔得起為主要方向去做選擇,也相對忽略許多事。 大致上選擇購屋的方向不外乎--學區、生活機能、建材、建商品牌、交通便利性、除此之外
Thumbnail
對一般人來說買房是終身大事,不像投資者買賣房屋有無數次的經歷和經驗,一般民眾相對買房就像挑選另一半般的重視,用畢生的心力負擔購屋這件事,因此購屋所思考的會是考慮自己是否承擔得起為主要方向去做選擇,也相對忽略許多事。 大致上選擇購屋的方向不外乎--學區、生活機能、建材、建商品牌、交通便利性、除此之外
Thumbnail
這個算是我買房投資的紀實,雖然不知道寫作的目的是甚麼,就當作算是自我批評一類的文章吧,就是指突然想寫,客官就隨便看看吧!隨著通膨起來,買房好像是防守的策略,但實際操作後,發現全部不是那回事,當中心酸苦辣,我只能在記憶還很濃烈的時候寫下來,雖然這樣不是個很愉快的過程,但也許這樣才能釐清當時發生的一些事
Thumbnail
這個算是我買房投資的紀實,雖然不知道寫作的目的是甚麼,就當作算是自我批評一類的文章吧,就是指突然想寫,客官就隨便看看吧!隨著通膨起來,買房好像是防守的策略,但實際操作後,發現全部不是那回事,當中心酸苦辣,我只能在記憶還很濃烈的時候寫下來,雖然這樣不是個很愉快的過程,但也許這樣才能釐清當時發生的一些事
Thumbnail
我今年40歲,大概是在32歲的時候買第一間房。那時候是房價高點,但我並不是很清楚高點低點有什麼關係,我跟我女朋友(後來變成我太太)一直都是租屋。在台北市永春站附近租了一間33坪左右的房子,一個月的房租是2.4萬,要用搶的才搶得到。不得不說,這間房子帶財,當然我本身也是努力,存錢存的蠻快的(一直加班根
Thumbnail
我今年40歲,大概是在32歲的時候買第一間房。那時候是房價高點,但我並不是很清楚高點低點有什麼關係,我跟我女朋友(後來變成我太太)一直都是租屋。在台北市永春站附近租了一間33坪左右的房子,一個月的房租是2.4萬,要用搶的才搶得到。不得不說,這間房子帶財,當然我本身也是努力,存錢存的蠻快的(一直加班根
Thumbnail
新聞點評:一表看懂》一輩子只租不買的生活,需要多少資金?(版權問題,請自已至網址閱讀) 文章中說:假如目前我已經擁有300萬的資金,根據使用未來估算5%的投資報酬工具,我將可以承租11000元左右的房子直到永遠。 該作者的觀念就是假設已有一筆錢,然後拿去投資,用報酬繳房租,那就不用自已的出錢,如同租
Thumbnail
新聞點評:一表看懂》一輩子只租不買的生活,需要多少資金?(版權問題,請自已至網址閱讀) 文章中說:假如目前我已經擁有300萬的資金,根據使用未來估算5%的投資報酬工具,我將可以承租11000元左右的房子直到永遠。 該作者的觀念就是假設已有一筆錢,然後拿去投資,用報酬繳房租,那就不用自已的出錢,如同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