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40歲,大概是在32歲的時候買第一間房。那時候是房價高點,但我並不是很清楚高點低點有什麼關係,我跟我女朋友(後來變成我太太)一直都是租屋。在台北市永春站附近租了一間33坪左右的房子,一個月的房租是2.4萬,要用搶的才搶得到。不得不說,這間房子帶財,當然我本身也是努力,存錢存的蠻快的(一直加班根本沒時間花錢)。另外,我也擔心我女朋友把錢的花光光,老了之後沒本。某一次去算命,算命先生說「破財買厝」,過沒多久我就決定要買間房子。
我想買房子,但我又不知道怎麼買房子,女友雖然不是那種邏輯分析路數的人,但她支持我總是不遺餘力,她上網找了一些資料,拉著我一起上社區大學投資客開的課。她的想法是找些資源給我,我的想法是,了解投資客怎麼看待一個物件,了解買賣雙方的心態、交易過程、法規、如何議價,我花個三五千塊先去上課,這招可進可退,肯定沒錯。
這個投資客上課第一天,就開宗明義講了他不要房仲和銀行的來上。我那時候年輕,聽不太懂這些因果,但我現在想想,他上課講的裡面有真話,有些棋,攤在陽光下大家都這樣搞,就沒效了。Quote他的話,他家有四個小孩嗷嗷待哺,他的招大辣辣的講出來,銀行房仲上下游萬一聯手夾擊,那還真的有點糟糕。
首先,他塞給我們超多內容,大部分是法規、某些講到施工方法、還有些講到議價、最後講到怎麼買房子。這課程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就是他帶學生實際去一個物件,現場來看這個物件的好壞。
房地產這種高單價的商品,裡面的眉角當然是族繁不及備載。但最關鍵的,我覺得還是地點。地點這個要件,是講了千百次,放諸四海皆準。我覺得地點反應的,以現在台灣的法規來說,可能,是可能喔~可以用公告地價來看。我把地點做了一張泡泡圖,是我看房子的時候,會確認的幾個點,接著在屋內會看屋況,如何改善屋況,或是如何美觀屋況,這點就是投資客的專長,這個之後有空再說。確認地點和屋況後,接下來要確認的,是中間關係人交易,和推敲各方水位。
開高賣低,是一般常見的開價技巧。屋主預期的開價(List Price)大體來說會比目標售價(Target Price)高一成左右。當然,每間房子的情況不一樣,中間可能會有落差。舉例來說,開價1000萬的房子,預設的成交價可能是900萬上下不等。你的最高買價,會是兩個因素交集起來的情況:
- 銀行房屋鑑價:這是銀行對這間房子估算,通常會比你的買價還低。但如果你買得好,也會有比較高的情況。這會影響到後來銀行貸款給你的總額,舉例來說,一樣是貸款8成,銀行鑑價1000萬,會貸800萬。但銀行如果鑑價900萬,會貸出720萬。只要你的買價跟銀行鑑價有落差,中間的差異都要自己回填,這塊一定要想辦法搞定。比較簡單的做法,就是找一個有門路的房仲,叫他幫你在買之前就先問,以免你買高。
- 銀行貸款成數:銀行給首購的成數會比較高,另外,反推回來的房貸需小於你每月薪水的1/3,在這裡通常在講的是底薪,不含獎金或佣金。
(其他的部分之後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