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拉子學生-路,往前走 》/吳淑姿著,集合出版社,2012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喜歡孔夫子/的學說嗎?

如果喜歡的話,要看這本小說;
你不喜歡孔夫子/的學說嗎?如果不喜歡的話,更要看這一本。
看看孔夫子說的話,孔夫子後幾年的生活,還有他的弟子們如何和虛構的人物和事件無縫地融合在一起,如何加入了女學生,甚至拉子學生--絕無僅有的孔夫子和女/拉子學生扯上關係的故事(集合出版社還一次出了3本)。
請來看看這位作者如何取用孔夫子時代對現代女人、還有她自己的生命經歷有意義的事情,為什麼取了這樣的副書名:<路,往前走>。

後記

對立,暫停;路,往前走

《孔夫子的拉子學生》這個故事很不好寫。

當初接到小玉的邀稿時,我第一個反應是:「孔夫子沒有女學生。」再來是「如何有拉子學生呢?」

她的解釋是,孔夫子是老師的代表,如果他有收拉子學生的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寫出他為什麼要收?如果他不收的話,將不收的理由寫出來,也可以。

基於虛榮(這是邀稿哩!)和使命感(能寫古代背景-尤其古代拉子小說的人不多),加上這個題目的「怪異」和「好笑」也很難再遇到,我答應了。

當我2011年7月時將幾本《論語》帶去美國度假,開始看時,才發現它怎麼這麼難讀呢?當年高中在唸的時候不覺得啊!有點後悔了,尤其要在真實的人和事件中插入虛構的人和故事,要從何著手呢?

回台灣後,那本《論語》只看了一半。在舊書店中發現了一本劉慕沙翻譯自日本井上靖著的小說體《孔子》,很高興地將它看完,想依樣這麼寫。但接著讀了孔子傳記及弟子傳之後,發現它的真實性不夠,只好一一地將查得到的年代、事件記下來,儘量和史實相符。
在漸入佳境,將心裏想說的故事寫出來時,我又問一遍自己(也是我時常被問的):為什麼要寫古代背景的小說?「我不只寫古代背景的故事而已,是挑些對於現代人還有意義的事情說。」寫到了後期,我發現我對於男人、傳統、習俗等有很深的敵意。我這些年來不斷地書寫女人和女人的處境,不斷地將女人所處的狀況寫出來,我自己「認為」沒有直接批判,只有如實地呈現出來,讓讀者自己去解讀,這時候才看到,我一直在發抒的是那股「恨意」。

當我在為書中的女生找尋出路時,結果十分沮喪。在古代,女人只有嫁人──嫁入一個家庭這條路可走,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我不斷地在為過去的女人遇到的境遇覺得委屈、憤怒、不平時,有一個聲音出來了:「以後代人的觀點去批評古代是不公平的。」是的,當時有當時的環境和需要,當時男人掌握了主權、發聲權和記錄器已經是事實,現代演變成了這個樣子才叫「時代進步」啊!

暫時,這是我最後一本古代背景的小說,接下來要寫現代的。古代的故事已經說完了,如果一直沈浸在那些委屈、憤怒、不平中的話,只是「怨婦」一個而已,沒有什麼意義。路本來就一直在面前展開,我有沒有看到呢?拋開那些對立和敵視,想想女人的路要怎麼走?日子可以怎麼過?是比較有積極意義的。

註:

  1. 今天重看了當年寫的<後記>,自己都很感動,女人在經歷了那麼多的委屈、不平、被壓抑後,要如何自處呢?別說現在已經沒有那些不公平了,還有很多。
  2. 書中的女學生有一半是異性戀,一半是同性戀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9會員
679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紀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後記 吳淑姿 當我讀到廣東順德、番禺、中山等地出嫁女兒「不落夫家」、「遲落夫家」,及不嫁「自梳」時(註1),心中十分震驚,前兩者可能和南方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有關,後者在我們認為的「以前」、「古代」(至少是「現代」之前)時,竟然容許女孩不嫁,而且是在社會、家人支持之下,有一群女人這麼自在地生活著。 這
加註: 有一年,我看到有「跨性別研討會」的消息,想到,我要寫的這個故事,在身分上有變男變女的經歷,雖然在古時候只有裝扮和身分的改變,這樣應該是跨性別吧!想要多了解一點,所以報名參加,地點在屏東的大仁科大。 我住在高雄的女兒家,早上走路到火車站,搭火車到屏東,再轉客運到大仁科大。傍晚結束時,反向回來,
●以前有一陣子,請先生的姊姊來幫我們打掃 來的那天也煮晚餐,一週一、二次,一方面也是我建議她做打掃的工作,單位時間的報酬比較高,也自由。過了很久,她答應了,先來我家練習。 有一天,她將剩菜湊一湊,跟我說;「爸爸不在,你們吃這樣就好。」 我心想,我們有2個大人,2個小孩,還要帶便當耶!我是請妳煮全家吃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在華人地區中流傳很廣,每個地方都有這個故事,幾個元素一定有,像:易裝求學、十八相送、樓台會等,也都加上了當地的風土民情和生活習慣。 我想到如果當年梁山伯沒有死,多年後他們2人重逢的話,會發生哪些事呢?在2003年Sars那年,我因為怕染上而死掉,讓這個故事跟著埋葬的恐懼,而
小時候 在宜蘭,外婆強調初二要回娘家,我們和媽媽回舅舅家,和表弟妹,還有阿姨家的表弟妹們玩得很高興,我只知道這麼一個回娘家的動作,從來沒想過舅媽是什麼時候回娘家的呢? 後來舅舅搬到台北,第一年我們全家在年初二搭火車到台北,車子很擠,覺得這樣不好,媽媽跟舅舅、阿姨說好,以後不要初二回娘家,晚一點再回,
兒子的婚宴一個多月後,他來家裏吃飯,從手機裏給我看一張照片,是2本聖經,封面是皮的,還印上兒子和他太太的名字,「我的婚宴爸爸說親友都不收禮,只有大姊姊家有包禮,爸爸將禮金拿去還給她,她說要送我禮物,還要約當面給,我沒跟他約,她拿給爸爸。」大姊姊是我先生的姪女,兒子的大堂姊,孩子們叫她「大姊姊」。 「
後記 吳淑姿 當我讀到廣東順德、番禺、中山等地出嫁女兒「不落夫家」、「遲落夫家」,及不嫁「自梳」時(註1),心中十分震驚,前兩者可能和南方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有關,後者在我們認為的「以前」、「古代」(至少是「現代」之前)時,竟然容許女孩不嫁,而且是在社會、家人支持之下,有一群女人這麼自在地生活著。 這
加註: 有一年,我看到有「跨性別研討會」的消息,想到,我要寫的這個故事,在身分上有變男變女的經歷,雖然在古時候只有裝扮和身分的改變,這樣應該是跨性別吧!想要多了解一點,所以報名參加,地點在屏東的大仁科大。 我住在高雄的女兒家,早上走路到火車站,搭火車到屏東,再轉客運到大仁科大。傍晚結束時,反向回來,
●以前有一陣子,請先生的姊姊來幫我們打掃 來的那天也煮晚餐,一週一、二次,一方面也是我建議她做打掃的工作,單位時間的報酬比較高,也自由。過了很久,她答應了,先來我家練習。 有一天,她將剩菜湊一湊,跟我說;「爸爸不在,你們吃這樣就好。」 我心想,我們有2個大人,2個小孩,還要帶便當耶!我是請妳煮全家吃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在華人地區中流傳很廣,每個地方都有這個故事,幾個元素一定有,像:易裝求學、十八相送、樓台會等,也都加上了當地的風土民情和生活習慣。 我想到如果當年梁山伯沒有死,多年後他們2人重逢的話,會發生哪些事呢?在2003年Sars那年,我因為怕染上而死掉,讓這個故事跟著埋葬的恐懼,而
小時候 在宜蘭,外婆強調初二要回娘家,我們和媽媽回舅舅家,和表弟妹,還有阿姨家的表弟妹們玩得很高興,我只知道這麼一個回娘家的動作,從來沒想過舅媽是什麼時候回娘家的呢? 後來舅舅搬到台北,第一年我們全家在年初二搭火車到台北,車子很擠,覺得這樣不好,媽媽跟舅舅、阿姨說好,以後不要初二回娘家,晚一點再回,
兒子的婚宴一個多月後,他來家裏吃飯,從手機裏給我看一張照片,是2本聖經,封面是皮的,還印上兒子和他太太的名字,「我的婚宴爸爸說親友都不收禮,只有大姊姊家有包禮,爸爸將禮金拿去還給她,她說要送我禮物,還要約當面給,我沒跟他約,她拿給爸爸。」大姊姊是我先生的姪女,兒子的大堂姊,孩子們叫她「大姊姊」。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應是說「男人有份的事情,女人也擁有權利」纔對,因爲其中的「歸」字可能是約略形聲 democratism 或 democracy (Latin 寫爲 democratia) 中的 cra 這部份,和「權」、「權利」的概念相關。……
Thumbnail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桓魋(tuí):宋國大夫,是宋桓公的後代,當時正輔佐宋景公,權勢很大。聽說孔子投奔宋國而來,擔心齊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會削弱他的權勢,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進入宋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生命中多位非傳統導師的影響,強調生活中每天都可能遇到教會我們成長的人。作者分享了與孩子們的互動,以及各種導師所帶來的啟發,特別強調內在導師的重要性,並祝福每一位老師和讀者。在這個教師節,讓我們共同慶祝生活中的所有導師,無論年齡或背景。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Thumbnail
『天下為公』 這四個字太有名,太響亮了!在中國幾近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近代以來,孫中山對『天下為公』 的傳播與深入人心貢獻最大,獨步天下。孫中山將儒家描述的『天下為公』 的大同社會與他宣揚的共和思想和三民主義聯繫起來,認為西方的共和思想和制度在古代中國早以有之。
Thumbnail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雍也第六)。  武城是魯國的一個小城邑。子遊去那裡擔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長官。可能回到孔子身邊時,孔子很重視舉才,就問他,『你在那裡發現作用了什麼人才嗎?』子遊就回答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應是說「男人有份的事情,女人也擁有權利」纔對,因爲其中的「歸」字可能是約略形聲 democratism 或 democracy (Latin 寫爲 democratia) 中的 cra 這部份,和「權」、「權利」的概念相關。……
Thumbnail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桓魋(tuí):宋國大夫,是宋桓公的後代,當時正輔佐宋景公,權勢很大。聽說孔子投奔宋國而來,擔心齊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會削弱他的權勢,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進入宋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生命中多位非傳統導師的影響,強調生活中每天都可能遇到教會我們成長的人。作者分享了與孩子們的互動,以及各種導師所帶來的啟發,特別強調內在導師的重要性,並祝福每一位老師和讀者。在這個教師節,讓我們共同慶祝生活中的所有導師,無論年齡或背景。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Thumbnail
『天下為公』 這四個字太有名,太響亮了!在中國幾近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近代以來,孫中山對『天下為公』 的傳播與深入人心貢獻最大,獨步天下。孫中山將儒家描述的『天下為公』 的大同社會與他宣揚的共和思想和三民主義聯繫起來,認為西方的共和思想和制度在古代中國早以有之。
Thumbnail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雍也第六)。  武城是魯國的一個小城邑。子遊去那裡擔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長官。可能回到孔子身邊時,孔子很重視舉才,就問他,『你在那裡發現作用了什麼人才嗎?』子遊就回答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