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我常常覺得不公平。姊姊可以先選書包、「不公平」,弟弟可以買玩具車、「不公平」,這星期我多洗一次碗、「不公平」。
大一點之後知道這些「小事」,會讓別人覺得我很愛計較,所以我不再說「不公平」,卻變成默默在心裡算自己多做了哪些事、為什麼他們不用做那些事,大人看到我做這麼多、他們做那麼少也從來沒有說什麼......。我不再說不公平。
公平好難,談公平也好難。
後來在Podcast【心理敲敲門#163|伴侶爭執「你改,我才改」這題怎麼解?】這集中,我聽到一句話:「公平只會帶來相互尊重與距離感,不會帶來親密。」瞬間清醒。
更經典的是老師後面接的話:你不會因為分工很公平而愛上同事吧?
哈哈哈,我真的瞬間大笑了。原來和親密的人談公平是一件從根本來說、完全方向錯誤的事。如果你要和你的家人、愛人、知己談公平,那你想得到的可能是帶有些距離的尊重,而不是緊緊相依的安心。
這個觀點釐清了我一直以來對「公平」的盲點。我覺得和親密的人談公平很怪,卻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能有一搭沒一搭的盡量讓自己處於一個內心平穩的狀態。
跳回到我們姊弟之間的相處。我們長大後,其實真的不太會計較公不公平這樣的問題了。因為我弟觀察出我們的相處默契,當他說出來時我真的有驚為天人的解惑感。
「我們三個人之間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只要有人離開椅子,你可以叫他幫你做任何事,去拿餅乾、裝水、幫我手機充電......等,隨便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他都會幫你做。然後下次換你站起來時,你也要去做那一堆莫名其妙的事,發火也沒人鳥你,而且你還是會乖乖的把事情都弄好。因為很怕下次坐在椅子上耍廢時沒人幫你,要每次都自己站起來拿東西,很煩。」
其實剖開說,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公平,你幫我、我幫你,只是不執著事情大小、麻煩程度等等。是一種為了達成人生最高廢度而形成的完美默契啊。
和誰談公平?要做到什麼程度叫公平?最後會回歸到你怎麼看待你和他人之間的「關係」,而這一題,對應到每個人身上會有不同程度的回答。
但我不會再和親密的人談公平了,我覺得我需要的是陪伴。公平,還是和同事談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