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讓孩子學的是服從權威還是真心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心理師,要怎麼要讓孩子學會跟人家分享呢?我好好跟大兒子講,說弟弟還小,而他已經長大了,希望他多包容弟弟,處處讓弟弟一點,結果他還是對弟弟很小氣,一點點事情都要計較,不願意把玩具分弟弟玩,不順他意就尖叫大哭!該怎麼辦呀?」

在晤談室裡常可以聽到父母抱怨子女吵架的問題,在兩個孩子以上的家庭手足競爭事常見的教養困境,而最近兄殺妹的新聞讓許多家長陷入恐慌,心裡浮現許多疑惑,難道大人習慣叫孩子「大讓小」是不恰當的做法嗎?那麼怎樣引導才能讓手足競爭往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呢?

比起立刻與家長談親子互動技巧,我通常會先引導大人理解「大孩子的心情」,試想如果你的主管為了讓新人留下來,無緣無故要你把自己辛苦賺來的業績讓給新人,你願意嗎?你會心情平靜地接受嗎?

有些對孩子感同身受的媽媽,甚至把弟妹的出生對哥哥姊姊的影響,比喻成老婆發現先生在外面有小三那般的心情,確實從某些角度來想很相似,原本屬於他和媽媽之間親密無間的兩人世界,出現了另一個和媽媽更親近的人,隔開了自己跟母親,這樣的衝擊對孩子來說毋寧是非常大。

家人在較小的孩子出生後,常常忘了「較大的孩子其實還是個孩子」,以至於過份高估了大孩子消化情緒的能力,忘了多一點包容、陪伴和引導,如果不能站在大孩子的立場思考,沒辦法同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到溫暖和安全,孩子如何能學會快樂分享呢?

當父母親比較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開始回顧自己處理手足互動的過程時,常會發現許多時候希望孩子學會「大讓小」不只是為了教小孩,更大的部分是「大讓小」減輕了大人的困擾,當雙親為了家裡大小瑣事忙得一團亂,眼看大小孩和小小孩起了爭執,比起尚未能好好溝通的小小孩,父母很自然地把自己的需要放在大小孩身上,期待他可以選擇忍讓,減輕大人的煩惱。

如果要求孩子退讓的過程沒有同理也沒有溝通,就好比前面舉的例子,上司不分青紅皂白地要你把辛苦累積的業績讓給新人,你願意嗎?如果你選擇退讓,是因為你真心想要幫助新人,還是因為礙於上司的權威呢?我相信透過這樣的互動,孩子所吸收進心裡的會是後者居多。

有時候,大人想要孩子學會「包容」或「退讓」是因為自己對「衝突」和「競爭」的耐受力較低,所以面對孩子間的手足競爭感到焦慮,想要透過壓抑孩子的競爭降低焦慮。其實,良性的競爭是學習分享很好的方式,競爭是一個過程而非結果

有個連鎖速食店的廣告將鮮明地表達出這個觀點,影片中兩兄弟本來做任何事都要搶,從不相讓,有一天到速食店,兩個人還是繼續打鬧,過程中弟弟打翻了自己的薯條,看到弟弟很落寞的樣子,一旁的哥哥後來默默地分給對方剩下的薯條,也許就是要透過彼此競爭,才能累積情感,自發地培養出「在一起,不是你的和我的,而是我們的」這樣的態度。

回到「父母該何協助孩子有良性的手足競爭」這個問題,根據許多過來人的雙親的分享,重點是「尊重」和「公平」。「尊重」是不過分介入手足之間的互動,讓他們彼此有空間去練習溝通協調,也不太過壓抑彼此的情緒,只需要稍微注意安全,適時引導用比較好的方式宣洩情緒;更重要的一點是「公平」,要激發手足感情的最好方式是公平,公平地同理兩個孩子,如果無法同時,也要記得輪流照顧兩個孩子的需要,如果大孩子感覺到被公平對待,不用擔心自己會失去父母的愛,他才能好好的去愛自己的弟弟妹妹


初刊於良醫健康網 2017.01.1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的沙龍
54會員
42內容數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2024/11/01
她努力從傷害她極深的婚姻裡離開,大家很容易將離婚的責任推給「母親」,忽視她身為妻子的痛苦,放大作為母親選擇「離開家/離開孩子」的失職,而身為罪魁禍首的出軌丈夫,不管多不負責任,總是可以因為盡到一些父親的責任就被輕易原諒,她從來不後悔選擇離婚,讓她感到後悔的是沒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去跟孩子相處。
Thumbnail
2024/11/01
她努力從傷害她極深的婚姻裡離開,大家很容易將離婚的責任推給「母親」,忽視她身為妻子的痛苦,放大作為母親選擇「離開家/離開孩子」的失職,而身為罪魁禍首的出軌丈夫,不管多不負責任,總是可以因為盡到一些父親的責任就被輕易原諒,她從來不後悔選擇離婚,讓她感到後悔的是沒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去跟孩子相處。
Thumbnail
2024/04/22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2024/04/22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2023/08/02
當我們太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同,或是不能接受失去母親的痛苦時,我們就會嚴格地「扮演媽媽」,沒有經過消化,也沒有融合自己的個人特質,我們成為母親的分身,以求永遠把母親留在心裡,此時的「扮演媽媽」是一種心理防衛,用來抵抗親子關係裡的痛苦,這種扮演會將個人的心理議題延續到下一代。
Thumbnail
2023/08/02
當我們太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同,或是不能接受失去母親的痛苦時,我們就會嚴格地「扮演媽媽」,沒有經過消化,也沒有融合自己的個人特質,我們成為母親的分身,以求永遠把母親留在心裡,此時的「扮演媽媽」是一種心理防衛,用來抵抗親子關係裡的痛苦,這種扮演會將個人的心理議題延續到下一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心理師,要怎麼要讓孩子學會跟人家分享呢?我好好跟大兒子講,說弟弟還小,而他已經長大了,希望他多包容弟弟,處處讓弟弟一點,結果他還是對弟弟很小氣,一點點事情都要計較,不願意把玩具分弟弟玩,不順他意就尖叫大哭!該怎麼辦呀?」家人常常忘了「較大的孩子其實還是個孩子」,過份高估了大孩子消化情緒的能力。
Thumbnail
「心理師,要怎麼要讓孩子學會跟人家分享呢?我好好跟大兒子講,說弟弟還小,而他已經長大了,希望他多包容弟弟,處處讓弟弟一點,結果他還是對弟弟很小氣,一點點事情都要計較,不願意把玩具分弟弟玩,不順他意就尖叫大哭!該怎麼辦呀?」家人常常忘了「較大的孩子其實還是個孩子」,過份高估了大孩子消化情緒的能力。
Thumbnail
只要有人際互動就一定會面臨競爭或合作,而且這兩者彼此循環缺一不可,一昧地避免競爭,鼓勵孩子壓抑自己的負向情緒,不見得能減少衝突,反而會阻礙孩子對手足自然地發展出友愛,很多有經驗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間最融洽最感人的互動,往往發生在激烈衝突之後,因為我們天生就有想要修復關係的能力。
Thumbnail
只要有人際互動就一定會面臨競爭或合作,而且這兩者彼此循環缺一不可,一昧地避免競爭,鼓勵孩子壓抑自己的負向情緒,不見得能減少衝突,反而會阻礙孩子對手足自然地發展出友愛,很多有經驗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間最融洽最感人的互動,往往發生在激烈衝突之後,因為我們天生就有想要修復關係的能力。
Thumbnail
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會與人互動,
Thumbnail
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會與人互動,
Thumbnail
我爸媽從小就不會拿我跟哥哥做比較,但在這一路成長的過程,我感受到的一直都是我的健康與快樂,是我爸媽最重視與在意的,而不是我必須擁有什麼成就,或一切外在條件才值得被愛。我想這個不比較或許就是要讓手足感情好的其中一個關鍵吧!
Thumbnail
我爸媽從小就不會拿我跟哥哥做比較,但在這一路成長的過程,我感受到的一直都是我的健康與快樂,是我爸媽最重視與在意的,而不是我必須擁有什麼成就,或一切外在條件才值得被愛。我想這個不比較或許就是要讓手足感情好的其中一個關鍵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們家有兩寶,大女兒發展得快,沒兩歲就講話清楚,從小除了偶爾少根筋,其他大致不必操煩,在學校表現也算優異,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小女兒就不一樣了,她長得小,發展得慢,做事掉東掉西,都是按照自己的個人觀點,常弄得老師與家長啼笑皆非,她總是一句「沒有關係啦!」帶過所有的問題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們家有兩寶,大女兒發展得快,沒兩歲就講話清楚,從小除了偶爾少根筋,其他大致不必操煩,在學校表現也算優異,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小女兒就不一樣了,她長得小,發展得慢,做事掉東掉西,都是按照自己的個人觀點,常弄得老師與家長啼笑皆非,她總是一句「沒有關係啦!」帶過所有的問題
Thumbnail
手足愛計較、爭競讓你心累了嗎?看懂孩子計較與爭競背後的渴望和需求?如何消弭手足計較與爭競?安全感能讓孩子們將手足視為朋友,不是競爭對手,不需要透過競爭來獲取父母的關注和愛。
Thumbnail
手足愛計較、爭競讓你心累了嗎?看懂孩子計較與爭競背後的渴望和需求?如何消弭手足計較與爭競?安全感能讓孩子們將手足視為朋友,不是競爭對手,不需要透過競爭來獲取父母的關注和愛。
Thumbnail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情緒的地方,手足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 是幼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從中引導孩子在處理時該怎麼做。 《作伴小編今天要來與大家說說「處理孩子手足衝突小方法」💥 爸比媽咪們可以跟著做做看,一起優雅的化解這場戰爭吧🙌
Thumbnail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情緒的地方,手足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 是幼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從中引導孩子在處理時該怎麼做。 《作伴小編今天要來與大家說說「處理孩子手足衝突小方法」💥 爸比媽咪們可以跟著做做看,一起優雅的化解這場戰爭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