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正向循環(3):有熱情就有取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日前某大學校長在臉書上的說法,讓我感到相當魔幻。

他先是指出「上課沒人在聽」的普遍現象,譬如完全漠視邏輯真值表與形上學概念,再歸結於「學習意義喪失」,解法是讓學生做些特別的事來重拾學習動力。

一是正念練習平台,鼓勵大家多做冥想、瑜珈或禪修之類的活動。

二是生命設計週,要求學生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並經驗分享。

這兩點看來雖然有點跳躍,卻已有不少國外實證案例支持,大體上值得嘗試,也是我願意尊敬他之處。

但真正魔幻的是,據我估計,認真做了這些事的學生們,只會更加漠視邏輯真值表與形上學概念,以及其他類似的專業知識。

這裡存在一種結構性問題,叫做有熱情就有取捨:你越是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教師的某些專業知識就越難與之對接,因為每個學生要的會越來越不一樣,也會越來越要求即時回饋。

(雖然目前我沒有數據佐證這點,只能靠自己的有限觀察,但我相信這可以透過問卷普查之類的方式來澄清。期待哪天有人去做這類研究。)

換個方式說,當整體市場越來越強調使用者體驗,而企業的主力產品越來越不受青睞時,企業應該是檢討顧客說你不懂這哪裡好,還是開發全新產品來符合多數人需求呢?

這問題放到網路討論上,結論絕對是一面倒。但由於某些因素,教育體制還在抵抗市場思維。

另外講講我自己的看法。「失去學習熱情」這類修辭,會很自然地導向一種認知:現在學生越來越不會學習與思考,或越來越不懂學習的真正意義。

但就我十年以來面對中學生的經驗,現在學生一直有在學習與思考,甚至有越來越強的趨勢,只是他們思考的方向或內容,並不是某些人要的。

或至少是,極端值變多了:強的人可以超強,而擺爛的人可以超擺爛。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生於一個網路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

資訊多到接收不完的結果是,能讓你持續成長的知識近乎無限,能讓你原地踏步的東西也近乎無限;加上自由發展的風氣盛行,等於說人們可以輕鬆選擇,我要花多少時間心力在累積技能上,又花多少時間心力在重複娛樂上。

譬如我喜歡看的電競遊戲世紀帝國二,雖說相對冷門,但有位Youtube主播從零開始,兩三年之間做到月收一二十萬,大比賽時千人在線。

那你說,看過這主播跌跌撞撞,不斷請教國外玩家、不斷升級自家設備的人,如果認為這樣學習非常有熱情,自己也想走類似路線的話,他們會更想接觸不同知識,還是一開始就放棄某些知識呢?

又如我這學期兼課,教到一位曾破記錄的運動國手,在上課筆記中,他說在「必要知識—技能提升—穩定產出—循環強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需要學英文會話,出國比賽才能順利溝通,但最花心力的是運動技能的提升。

那麼,因為想全力效仿類似模式,從而漠視許多學院知識的人,究竟是學習意義喪失,還是學習熱情高漲呢?

也就因為如此,單單從上課專心程度看,你很難區分學生是「對任何領域都沒有熱情」,還是「很有某熱情所以放棄其他領域」。

或許曾有那麼一段時間,富有學習熱情的人,真的什麼都很想學。但在這個資訊爆炸、分工精細的時代,「有熱情就有取捨」已勢在必行,學習的正向循環也才會更快成型。

而我相信,這一切都是圍繞著網路主導的資訊與文化模式而有。也直接導致,就算古典哲學放到現代仍有重要意義,也最好使用網路時代的詞彙、案例與呈現方式,否則認知成本會非常高。而認知成本高,就帶來學習意願低。

網路是個造成世代文化斷裂的東西,而教育可說首當其衝,因為教育現場就是不同世代必須頻繁互動之處。但在我看來,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的人似乎不太多,據此來設計彌合策略的人更少。

當然我也不是說自己就有什麼好策略,但在蒐集資訊的階段,至少可以從判斷這事做起:那些很有學習熱情,但不認為學院知識能幫助自己者,究竟佔多大比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3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學習一直都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 一部份的人學習是透過金錢去驅動的,哪裡有賺頭就往哪裡去。 另一部份的人學習,全然是為了享受與熱衷某項事物,而開始投入學習。 但大部份的人,其實都是在這兩者之間不上不下。 所以說,整個社會的人類活動,與經濟其實密不可分。 前幾篇文章講到階級與社會空間跨域之間的關聯。又牽
Thumbnail
學習一直都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 一部份的人學習是透過金錢去驅動的,哪裡有賺頭就往哪裡去。 另一部份的人學習,全然是為了享受與熱衷某項事物,而開始投入學習。 但大部份的人,其實都是在這兩者之間不上不下。 所以說,整個社會的人類活動,與經濟其實密不可分。 前幾篇文章講到階級與社會空間跨域之間的關聯。又牽
Thumbnail
免費的,最不珍惜;付出代價,才會讓人重視 「學習」對每個人的印象是不同的,但是對大多數的人來說,第一反應就是聯想到——學校時期。 那對於學習好的人,心靈就會有加分,覺得說我應該可以;但是遇到學習壞的人來說,心靈可能是,煩欸,又要學習。 但是現代社會打開手機、電腦,就能看見許許多多的資訊了,讓你頭
Thumbnail
免費的,最不珍惜;付出代價,才會讓人重視 「學習」對每個人的印象是不同的,但是對大多數的人來說,第一反應就是聯想到——學校時期。 那對於學習好的人,心靈就會有加分,覺得說我應該可以;但是遇到學習壞的人來說,心靈可能是,煩欸,又要學習。 但是現代社會打開手機、電腦,就能看見許許多多的資訊了,讓你頭
Thumbnail
開線上課程是很多人嚮往的事情,前期拼盡全力錄製好課程,但可能是成效不如預期、或是沒什麼概念,一轉身很多講師選擇是走回過去軌跡上,對課程則不管不顧,實在可惜,有些則是連學生問題都沒回答、該做的事情沒做,導致產生大量差評,還要花費更多力氣去解決問題。 整合知識產品線,推動商業模式進步。
Thumbnail
開線上課程是很多人嚮往的事情,前期拼盡全力錄製好課程,但可能是成效不如預期、或是沒什麼概念,一轉身很多講師選擇是走回過去軌跡上,對課程則不管不顧,實在可惜,有些則是連學生問題都沒回答、該做的事情沒做,導致產生大量差評,還要花費更多力氣去解決問題。 整合知識產品線,推動商業模式進步。
Thumbnail
人不是那麼理性的,就像那些做壞事的\或吸毒的人難道不知道這些事是不好的,不應該做嗎?也像我們都有的經驗,明明知道今晚應該要趕報告了,但就是很懶,反而放任自己埋頭追劇。 我們真的不是如自己想的理性,我們很情緒化,我們很容易受環境影,尤其周邊朋友或師長的影響。 因此,在網路資源無限的時代,學習的關鍵已經
Thumbnail
人不是那麼理性的,就像那些做壞事的\或吸毒的人難道不知道這些事是不好的,不應該做嗎?也像我們都有的經驗,明明知道今晚應該要趕報告了,但就是很懶,反而放任自己埋頭追劇。 我們真的不是如自己想的理性,我們很情緒化,我們很容易受環境影,尤其周邊朋友或師長的影響。 因此,在網路資源無限的時代,學習的關鍵已經
Thumbnail
那些很有學習熱情,但不認為學院知識能幫助自己者,究竟佔多大比例。
Thumbnail
那些很有學習熱情,但不認為學院知識能幫助自己者,究竟佔多大比例。
Thumbnail
每件看似瑣碎的小事,都可能耽擱了我們的大事 我不是不想學,只是沒空學 關於學習,總有千百種不學的理由 說到學習,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要是當年認真一點該有多好?非得要等到資訊爆炸,每天暴露在大量的訊息洪流之中,才認清自己原來還有很多想知道卻仍然不知道的事情。書到用時方恨少曾幾何時已經成為了日常..
Thumbnail
每件看似瑣碎的小事,都可能耽擱了我們的大事 我不是不想學,只是沒空學 關於學習,總有千百種不學的理由 說到學習,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要是當年認真一點該有多好?非得要等到資訊爆炸,每天暴露在大量的訊息洪流之中,才認清自己原來還有很多想知道卻仍然不知道的事情。書到用時方恨少曾幾何時已經成為了日常..
Thumbnail
少了師生互動、團體動力或課堂規約後,可以說,學生在實體教室的迷茫,搬到網上往往不減反增。因為,無論是在教室裡還是螢幕前,面對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面對考不完的試、讀不完的書,在升學路上,我們拚大考、進名校,我們練就十八般武藝、過五關斬六將,卻始終都沒有好好想過一個單純的問題,到底自己為了什麼而學?
Thumbnail
少了師生互動、團體動力或課堂規約後,可以說,學生在實體教室的迷茫,搬到網上往往不減反增。因為,無論是在教室裡還是螢幕前,面對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面對考不完的試、讀不完的書,在升學路上,我們拚大考、進名校,我們練就十八般武藝、過五關斬六將,卻始終都沒有好好想過一個單純的問題,到底自己為了什麼而學?
Thumbnail
在停課不停學的情況下,隨著學習者脫離學校與教室的脈絡,外在動機將顯著地降低,當薄弱的內在動機暴露在家中、網上的種種誘惑前,「無動力世代」的問題恐怕會更加惡化。這篇文章我就想圍繞防疫「停課不停學」的時事,基於從「學習意義」出發追尋「學習動力」的觀點,針對「無動力世代」的問題提出淺見供各界參考。
Thumbnail
在停課不停學的情況下,隨著學習者脫離學校與教室的脈絡,外在動機將顯著地降低,當薄弱的內在動機暴露在家中、網上的種種誘惑前,「無動力世代」的問題恐怕會更加惡化。這篇文章我就想圍繞防疫「停課不停學」的時事,基於從「學習意義」出發追尋「學習動力」的觀點,針對「無動力世代」的問題提出淺見供各界參考。
Thumbnail
在實驗教育的概念下成長,我從未真正踏入體制內的系統中,雖然偶爾會接收關於體制學校的片面資訊,但我長期以來都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一年體制內的經歷,讓我稍稍認識龐大體制教育的運作機制。希望能以自己的經歷出發,根據在宜中的觀察,審慎思考背後的原因,討論體制內教育的成果。另外,因為擁有體制內外教育的
Thumbnail
在實驗教育的概念下成長,我從未真正踏入體制內的系統中,雖然偶爾會接收關於體制學校的片面資訊,但我長期以來都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一年體制內的經歷,讓我稍稍認識龐大體制教育的運作機制。希望能以自己的經歷出發,根據在宜中的觀察,審慎思考背後的原因,討論體制內教育的成果。另外,因為擁有體制內外教育的
Thumbnail
 親愛的ABCD:  上次問你們的問題:「如何引起或維持學習的熱情?」不知道有沒有想到好的答案?  或者你們會在心裡嘀咕:「這根本不是問題啊,不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未來著想嗎?」  其實人不是那麼理性的,就像那些做壞事的\或吸毒的人難道不知道這些事是不好的,不應該做嗎?也像我們都有的經驗,明明知道今
Thumbnail
 親愛的ABCD:  上次問你們的問題:「如何引起或維持學習的熱情?」不知道有沒有想到好的答案?  或者你們會在心裡嘀咕:「這根本不是問題啊,不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未來著想嗎?」  其實人不是那麼理性的,就像那些做壞事的\或吸毒的人難道不知道這些事是不好的,不應該做嗎?也像我們都有的經驗,明明知道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