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別讓學生成為疫苗孤兒(鄭胤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疫情趨嚴,教育部於4月12日放寬標準,高中以下一視同仁,並未考量國小及幼兒園學生未施打疫苗的差異。教育部緩頰表示各地方政府及各校得彈性調整,但須提報教育部應變小組同意。教育部不斷強調學生受教權,又不讓學生參與政府停課標準研議及各校停課決定。年幼的孩子沒有疫苗,稍長的兒少無從發聲,學生只能身兼疫苗孤兒與防疫局外人。

從109年1月指揮中心函釋各校應成立防疫小組,這三年仍未能使校園防疫步入正軌。防疫小組成員沒有法規限制,學校大可自作主張,不邀請學生、家長參與。防疫小組權限則從物資整備,到取消學生大小活動,改變考試方式,甚至決定是否停課、停課範圍與長度、調整成績評量比例,影響學生權益甚鉅。

高中、大學會議若作出停課及影響成績等重大決定,應適用高教法第55條與大學法第33條規定,學校若召開與學生學業、生活、獎懲有關會議,應由經選舉產生之學生代表出席。在國中小,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亦保障未成年兒童,有權就影響其本身之所有事務的表意權。

筆者時任教育部國教署青少年諮詢會委員,於110年年底提案,建請國教署函釋防疫小組組成方式,且高中防疫小組應納入學生代表。國教署回應,防疫小組僅為執行日常防疫整備工作,例如物資申請、清潔消毒、測量體溫。國教署後於111年1月3日發函,防疫小組討論與學生權益或事務相關之事項,應回歸各該法令規範或另行召開會議。這明顯不符合各校實務上多由防疫小組決議停課、成績及考試等重大事項,尤其在百校停課,日破千例,疫情嚴重的當下。

教育部最新措施,說明若有確診者足跡,該班「得」停課「一到三天」;符合更嚴標準,該校「得」全校停課。誰來決定是否停課、停課多久?在防疫小組諸多疑竇未解下,教育部猝不及防,要求各校設立防疫長。可能往後連在校園,也是指揮官一人說了算吧!

回歸教育部自身,如110年6月召開開學日延後諮詢會議,教育部邀集地方政府代表、校長代表、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唯獨缺少學生代表。當學生連至關重要的受教權被影響,都無從表達意見,教育部稱不上重視學生。

高中及大學防疫小組均應依法納入學生代表,國中小宜適時聽取學生、家長意見。教育部則須儘快說明防疫小組權限及組成方式,並設立部級學生代表,使學生能參與各項政策決議。教育部對學生受教權的注重,從尊重各教育階段學生意見開始。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學生,曾任教育部國教署第三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本文刊於中時新聞網: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20418004158-262114?chdtv
華夏經緯網:https://www.huaxia.com/c/2022/04/19/1096653.s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nikitty的沙龍
7會員
22內容數
我是鄭胤宏,我的夢想是:「書生一掬傷時淚,誓灑大千救眾生。」現為中華兒童及青年協會理事長,文章刊於品觀點、聯合報、自由時報、奇摩新聞、中時新聞網、壹蘋新聞網等。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2022年)有三位108課綱第一屆高中生自發性地撰寫61頁課綱觀察報告書,引起教育界的迴響。而在今年擴編團隊成員,邀請高中高職生與大專生組成了EdYouth團隊,我們在4月22日舉辦2023年第二次的課綱觀察發布會。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2022年)有三位108課綱第一屆高中生自發性地撰寫61頁課綱觀察報告書,引起教育界的迴響。而在今年擴編團隊成員,邀請高中高職生與大專生組成了EdYouth團隊,我們在4月22日舉辦2023年第二次的課綱觀察發布會。
Thumbnail
疫情趨嚴,教育部於4月12日放寬標準,高中以下一視同仁,並未考量國小及幼兒園學生未施打疫苗的差異。教育部緩頰表示各地方政府及各校得彈性調整,但須提報教育部應變小組同意。教育部不斷強調學生受教權,又不讓學生參與政府停課標準研議及各校停課決定。年幼的孩子沒有疫苗,稍長的兒少無從發聲,學生只能身兼疫苗孤兒
Thumbnail
疫情趨嚴,教育部於4月12日放寬標準,高中以下一視同仁,並未考量國小及幼兒園學生未施打疫苗的差異。教育部緩頰表示各地方政府及各校得彈性調整,但須提報教育部應變小組同意。教育部不斷強調學生受教權,又不讓學生參與政府停課標準研議及各校停課決定。年幼的孩子沒有疫苗,稍長的兒少無從發聲,學生只能身兼疫苗孤兒
Thumbnail
教育的環境需要大幅度的轉變與升級,政府的角色需要從長而深遠的「環境創造」著手。即使 108 課綱在三年前已推行到各個校園,它有比較前瞻與大膽的目標與定位,然而各縣市政府推行與執行方式仍舊依照以往的基本模式。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因此羅列幾個我看到的現場問題,供思考:
Thumbnail
教育的環境需要大幅度的轉變與升級,政府的角色需要從長而深遠的「環境創造」著手。即使 108 課綱在三年前已推行到各個校園,它有比較前瞻與大膽的目標與定位,然而各縣市政府推行與執行方式仍舊依照以往的基本模式。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因此羅列幾個我看到的現場問題,供思考:
Thumbnail
Omicron夾帶著超強傳染力正在席捲全台,各地疫情延燒不斷,截至目前為止全台灣已經有128校部分或全校停課了,為甚麼要停課呢 ?
Thumbnail
Omicron夾帶著超強傳染力正在席捲全台,各地疫情延燒不斷,截至目前為止全台灣已經有128校部分或全校停課了,為甚麼要停課呢 ?
Thumbnail
為什麼學校不宣布全面遠距教學? 遠距教學其實教育部有「嚴格」規定,不能說宣布就宣布。
Thumbnail
為什麼學校不宣布全面遠距教學? 遠距教學其實教育部有「嚴格」規定,不能說宣布就宣布。
Thumbnail
柯文哲市長提出110學年度台北市打算走混成授課模式後,國內各方團體幾乎都產生了激烈的辯論。教師團體、家長團體以及市政府團隊間,幾乎無法產生出交集點之下,讓一場即將面臨的開學風險賽角力賽提前開打。 教育部採取的大概就是「坐山頭看馬相踢」這種惡趣味。 疫情恆久遠、新冠永留存 開學的三方角力賽
Thumbnail
柯文哲市長提出110學年度台北市打算走混成授課模式後,國內各方團體幾乎都產生了激烈的辯論。教師團體、家長團體以及市政府團隊間,幾乎無法產生出交集點之下,讓一場即將面臨的開學風險賽角力賽提前開打。 教育部採取的大概就是「坐山頭看馬相踢」這種惡趣味。 疫情恆久遠、新冠永留存 開學的三方角力賽
Thumbnail
「貧困階層的成績退步令人擔憂,線上教學的缺點逐漸顯現」 雖然相較其他國家,台灣疫情較不嚴重,對學童的影響有限 但無論是在日本或是韓國,被迫在家接受線上教學的學生們 經過兩年後,已經開始顯現副作用......
Thumbnail
「貧困階層的成績退步令人擔憂,線上教學的缺點逐漸顯現」 雖然相較其他國家,台灣疫情較不嚴重,對學童的影響有限 但無論是在日本或是韓國,被迫在家接受線上教學的學生們 經過兩年後,已經開始顯現副作用......
Thumbnail
真的是沒完沒了... 111/1/20 新北市政府正式公告社區大學的師生必須打過2劑疫苗過14天,才能進校園和上課,許多社大將於2月底及3月初開課。殺得學生措手不及... 就算現在搶補打,也很可能面臨預約不到、以及跟不上開學腳步。
Thumbnail
真的是沒完沒了... 111/1/20 新北市政府正式公告社區大學的師生必須打過2劑疫苗過14天,才能進校園和上課,許多社大將於2月底及3月初開課。殺得學生措手不及... 就算現在搶補打,也很可能面臨預約不到、以及跟不上開學腳步。
Thumbnail
【開學在即,要打高端還是自費快篩?】 自由民主的國家,絕對不會逼迫任何人打黑箱疫苗。 偉大的政府說: 不過如果開學沒接種疫苗的話, 那就請乖乖的每週出示快篩檢驗,費用自負。 難道你想害學校成為疫情破口嗎? 只有偉大政府不必為3+11負責, 你這小小教職員當然要為疫情控制扛起責任。 你說想打mRNA疫
Thumbnail
【開學在即,要打高端還是自費快篩?】 自由民主的國家,絕對不會逼迫任何人打黑箱疫苗。 偉大的政府說: 不過如果開學沒接種疫苗的話, 那就請乖乖的每週出示快篩檢驗,費用自負。 難道你想害學校成為疫情破口嗎? 只有偉大政府不必為3+11負責, 你這小小教職員當然要為疫情控制扛起責任。 你說想打mRNA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