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車使用心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個人使用情境】
通勤 公司住處來回約20km 幾乎不騎乘長途
偏好長途開車&搭車
主要優點
提油電的差別 都有的就不提
1.加速反饋及時 0~50加速感OK且沒有油車震動感
2.騎乘穩定舒服噪音低 晚上騎乘也不用擔心吵到家人跟街坊鄰居
電車就不用擔心有改管猴 (電車再改就真的沒救)
3.現在偶爾騎油車停等的震動都很煩躁 有倒退鈕 後座載人後退無障礙
4.電費扣款全部線上化 連手機都不用掏就能結帳
【缺點探討】
月租 換電 電量焦慮
月租費兩點討論
月租費-固定費用
499 799 1299 等等 我當初也因月租卻步
而買車的時空背景是2022 ionex有799優惠 選799方案就等於免費騎
從我四月入手後只超過一次多付45元 雖然ionex使用安時的算法較不直覺
是實際騎乘後用里程app紀錄 里程電量有抓個大概 可負擔通勤及偶爾短程出遊
月租費-電量限制
如果沒選吃到飽 那可用電量有限制 用得很彆扭 或是 沒用完很可惜 浪費
題外話以前我也是小飆仔 但自從換電動機車後 就很節省右手
起初是為了省電 騎乘速度穩定落在50~70 後來就習慣相對舒服的速度
(補充 我反對區間測速跟不合理的速度限制 此速度僅我個人通勤舒服的狀態)
至於浪費或是買車還要綁電池不屬於自己的車等等言論
我想先舉個例子
手機月租費 4G吃到飽799 5G是1499等等
你會因為這個月工作繁忙 出國沒用 而認為 阿都沒用到流量好可惜
像我自己是月均流量300G左右 有時候只用250G 會覺得好可惜沒用到嗎
我想應該是不會吧 同理轉換到機車身上 月租費也是類似的道理
買手機就要綁網路 買電動機車綁電池 你手機不綁網路月租
以現在的角度而言手機也等於沒用 要到處找免費wifi
跟 到處找大眾運輸 共享載具是類似的道理
讓自己能夠換個方式思考 這個消費模式其他類型也有
使用前評估
我想也能用手機舉例 正由於我是住非都市區域
就像手機網路沒有5G涵蓋的範圍 基本上使用人數跟換電站數量成正比
我要自己先評估好使用範圍 到底能不能換電方便
總不會沒有5G涵蓋 你還跑去辦5G網路吧
而我自身的評估 公司附近有換電站 住家附近最常用的加油站也有換電站
等於我反而比加油站更方便使用
【電量焦慮&頻率】
如前所說公司附近30秒內的地方有 且換電不用一分鐘
對我來說不是問題 想到就換 幾乎不費事費時
自己使用下來平均一個月約530安時 換電15~18次
但觀望者仍須評估移動範圍來選擇資費哦
置物空間
後車箱過小 無前置 由於要多放兩顆電池 就出現先天的缺陷
我的全罩是zeus-613A 剛好能放入 加手套 脖圍
但若還有行李則需吊放側邊或當帽奴了
不建議高速顛波路段使用前置的吊掛
我噴過幾次了... 還是乖乖放後座比較安全唷
長途需求
像ionex仍有單月不得超過1400安時的限制
自己長途騎乘旅遊過約單趟30KM(幾乎不開氮氣poewr)
同樣路程也騎過油車 整體騎乘感受電車較為優良
但長途騎乘換電仍是要先留意站點
若是一般通勤長期來回兩點位附近有換電站OK
【費用】
費用結算 目前用下來沒有事故需額外費用
而相關保養零件幾乎都是選用便宜的方案
1.固定電費
2022只花45元 2023補助499元 我選799方案
等於2023的每個月僅300元(電量限制內) 以同樣里程對比油車我是差不多
後續2024照理來說就不會維持這麼多的優惠 799稍貴
就是看騎乘舒適度體驗你認為值不值得 或是要對比當下時空背景的油費比較
2.保養
傳統油車用最低的保養來算(這是南部價格)
機油150元/1000km 齒輪油100元/3000km 所以合計為550元/3000km
電動機車是(*第一次1000km) 501元/3000km 兩個比較起來是差不多
另一個保養還要預約的毛病
目前ionex預約算方便 好約 我也有過當天中午才約下午五點 都OK
保養時間差別很多 傳統油車速度快 等待環境不要求
但電動機車動輒近小時 且等待的環境欠佳
羨慕某電動機車牌子營造汽車保養的等待環境
不過是能夠借試乘車出去 可以不用待在那浪費時間
3.消耗品
6790km時換後輪 於外面光陽機車行1300元
7000km保養後原廠建議在2000km後建議換剎車皮
【總結】
由於先前騎油車 政府對油價的保護 讓油的成本相對電車便宜
讓大眾定錨便宜的油價 對月租費的觀念 要等大眾習慣接受
而里程的限制也要等技術再突破
或是又用另一個思維
如果一樣的里程油/電費 油車500 電車要700
多的200就是我升級想要的體驗 就跟改車會想改後照鏡改座椅
改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那我就是選擇電車的舒適感
雖然電車這個成本是持續性的 好吧但感覺還是會有有人說我自我催眠
品牌上因為電費補助選擇使用ionex心得是還OK
主要誘因是換電補助跟換電不用像G牌擔心換到舊電池
但換電稍遜於G牌斜放的省力 且站點有好有壞 有些蓋在紅線旁
有些在機車行雜物後方 是要怎麼換...
至於後續期待要像宏加騰看齊 智慧化方面很用心
遇到的門市服務人員汰換有點高 或是調店沒有詢問
兩次3000km回保養都不同人(我有看名片多寡)
接待或是一些服務程度不齊稍稍可惜
我會推薦電車嗎?
最大的問題仍是電車月租 能接受的話
再來評估使用環境的站點分布 都能符合我才會推薦的哦 騎乘感受真的很舒服
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按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也可以到我IG finacemix_ 按讚喔~謝謝
如果支持我可以贊助杯咖啡支持我創作動力
或是動動手按like 不用花錢唷
avatar-img
11會員
95內容數
透過各種新聞媒體 機構文章 制度探討金融圈資訊不對稱 希望稍稍改善台灣資訊不對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inanceMix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通膨意識】 即便不想買房更財務自由 之所以要投資的最大理由就是通膨 保存資產價值的重要性 而儲蓄險跟定存幾乎無法達成 所以才需要有投資工具來協助抗通膨 通膨就是購買力的減損 以前100元可以吃麥當勞 現在連單點都有難度 【加劇通膨】 先退一步來說 小白較難一開始就接觸到指數化投資 指數化
【開戶】 萬事起頭難 開戶怎麼開 雙證件跟銀行戶頭 線上動動手指頭即可 建議開哪些券商? 我給兩個方向 〔海外券商也OK 日後討論 本文以國內券商為主〕 第一 國泰 第二 專屬服務 【國泰證】 直接把國泰單獨列出來 因為各項費用都幾乎最優惠 沒有專屬業務能節省成本 近全線上化操作
【健身計劃】 想執行健身計劃入門者 走進健身房諮詢專業教練 教練會測量你的inbody 檢析你的身體組成 肌肉骨骼的狀態等等 根據你的狀態弱項 自身目標 協助你制定健身計畫 也許是小腹過胖 大腿無力 有計畫地 使用健身工具來執行 並會視情況調整先減脂後增肌等等 日常進食的控管 最後達
【台灣人愛買保險?】 根據報導 台灣人2020保險滲透度全球第三 且保險滲透度也名列前段班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2021保險從業人員約42萬 可以說是親朋好友之中幾乎都有保險業務 加之還有銀行等金融機構轉介 還有機汽車 必保強制險 讓你不想買保險都不行 業務就會有機會跟保戶談論相關
【強迫儲蓄定義?】 相信很多人都有看過這句話 無論是用在勞退基金 儲蓄險 存股 那為甚麼要強迫儲蓄?? 強迫代表原本 無法 或是 很難 存不了錢 或 很難存錢 存不了錢是生活很多誘惑 親友聚餐 禮物相送 房貸 車貸 很難存錢是生活拮据 家庭責任 醫療支出 房租水電 房租跟房貸不太一
【基富通】 主要股東為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及櫃檯買賣中心 成立於2016 於2020推出好享退吸引大量用戶而逐漸打開知名度 基本上就是政府的意志 主要業務為基金銷售 使命是「基富通幫助投資人以合理的成本、足夠的資訊、 方便的介面,在網路上安心地投資基金」(取自官網) 對比過去銀行等機構端 高成本
【通膨意識】 即便不想買房更財務自由 之所以要投資的最大理由就是通膨 保存資產價值的重要性 而儲蓄險跟定存幾乎無法達成 所以才需要有投資工具來協助抗通膨 通膨就是購買力的減損 以前100元可以吃麥當勞 現在連單點都有難度 【加劇通膨】 先退一步來說 小白較難一開始就接觸到指數化投資 指數化
【開戶】 萬事起頭難 開戶怎麼開 雙證件跟銀行戶頭 線上動動手指頭即可 建議開哪些券商? 我給兩個方向 〔海外券商也OK 日後討論 本文以國內券商為主〕 第一 國泰 第二 專屬服務 【國泰證】 直接把國泰單獨列出來 因為各項費用都幾乎最優惠 沒有專屬業務能節省成本 近全線上化操作
【健身計劃】 想執行健身計劃入門者 走進健身房諮詢專業教練 教練會測量你的inbody 檢析你的身體組成 肌肉骨骼的狀態等等 根據你的狀態弱項 自身目標 協助你制定健身計畫 也許是小腹過胖 大腿無力 有計畫地 使用健身工具來執行 並會視情況調整先減脂後增肌等等 日常進食的控管 最後達
【台灣人愛買保險?】 根據報導 台灣人2020保險滲透度全球第三 且保險滲透度也名列前段班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2021保險從業人員約42萬 可以說是親朋好友之中幾乎都有保險業務 加之還有銀行等金融機構轉介 還有機汽車 必保強制險 讓你不想買保險都不行 業務就會有機會跟保戶談論相關
【強迫儲蓄定義?】 相信很多人都有看過這句話 無論是用在勞退基金 儲蓄險 存股 那為甚麼要強迫儲蓄?? 強迫代表原本 無法 或是 很難 存不了錢 或 很難存錢 存不了錢是生活很多誘惑 親友聚餐 禮物相送 房貸 車貸 很難存錢是生活拮据 家庭責任 醫療支出 房租水電 房租跟房貸不太一
【基富通】 主要股東為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及櫃檯買賣中心 成立於2016 於2020推出好享退吸引大量用戶而逐漸打開知名度 基本上就是政府的意志 主要業務為基金銷售 使命是「基富通幫助投資人以合理的成本、足夠的資訊、 方便的介面,在網路上安心地投資基金」(取自官網) 對比過去銀行等機構端 高成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摩托車一直是我的代步工具,停車、移動方便是城市交通的第一優選,很多人建議我換電動車,不過我還是喜歡傳統的汽油車。主要原因還是維護保養費用低廉,而且耐操耐用,零件便宜...
身為機車族的我 上班的交通工具自然而然會是機車 有許多時候也渴望可以有台車 這樣不論在炙熱的夏天、寒冷的冬天 或是在傾盆大雨的路上我都不會太狼狽 但經過幾次出遊下來 覺得車子的費用真不是我能負擔的 且技術不佳的我 每次都因找停車位而感到焦慮 因為有這些體驗後 回歸我的機車生活突然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我一直以為我與能源的距離,就是開車用油、電器品用電。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聊天時,很多人都在問:要不要換電動車? 我相信,你對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是來自里程焦慮。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保證在500~700公里,基本夠用了。 我對特斯拉電動車乘坐體驗會暈車,加速模式:0-100公
Thumbnail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Thumbnail
筆者剛開始接觸電動自行車產業時,大馬力及時速45公里的車款正在風頭上,因此廠商希望筆者能設計一款出力達到1馬力(1hp=750W)的動力馬達。筆者就在原本250W的體積空間內嘗試加大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測試,最大曾經達到1,000W的輸出功率;若能進一步優化散熱設計,預計將可達到1.5KW的功率
Thumbnail
KHS曾經詢問過筆者個人意見,希望知道自行車的續航力到達幾公里後,就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筆者基於自行車的活動判斷,除了過硬的一日雙北、北高、雙塔的挑戰賽外,大部分的單車活動會控制在200公里以內,因此筆者建議電動自行車的續航力達到250公里,就可以滿足90%以上的使用情境。然而這標準,是針對把騎自行
Thumbnail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為什麼 ev 比傳統汽油車不值錢? 快速總結: 電池衰退,電動車現在都是新科技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消費者寧願等多一會,新世代 ev 又出來了。而且,充電設施還沒有完善,都是令人卻步原因之一。 為什麼 ev 在歐洲沒有中國的銷量? 大家買車的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各種稅務優惠,打折津貼。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摩托車一直是我的代步工具,停車、移動方便是城市交通的第一優選,很多人建議我換電動車,不過我還是喜歡傳統的汽油車。主要原因還是維護保養費用低廉,而且耐操耐用,零件便宜...
身為機車族的我 上班的交通工具自然而然會是機車 有許多時候也渴望可以有台車 這樣不論在炙熱的夏天、寒冷的冬天 或是在傾盆大雨的路上我都不會太狼狽 但經過幾次出遊下來 覺得車子的費用真不是我能負擔的 且技術不佳的我 每次都因找停車位而感到焦慮 因為有這些體驗後 回歸我的機車生活突然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我一直以為我與能源的距離,就是開車用油、電器品用電。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聊天時,很多人都在問:要不要換電動車? 我相信,你對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是來自里程焦慮。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保證在500~700公里,基本夠用了。 我對特斯拉電動車乘坐體驗會暈車,加速模式:0-100公
Thumbnail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Thumbnail
筆者剛開始接觸電動自行車產業時,大馬力及時速45公里的車款正在風頭上,因此廠商希望筆者能設計一款出力達到1馬力(1hp=750W)的動力馬達。筆者就在原本250W的體積空間內嘗試加大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測試,最大曾經達到1,000W的輸出功率;若能進一步優化散熱設計,預計將可達到1.5KW的功率
Thumbnail
KHS曾經詢問過筆者個人意見,希望知道自行車的續航力到達幾公里後,就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筆者基於自行車的活動判斷,除了過硬的一日雙北、北高、雙塔的挑戰賽外,大部分的單車活動會控制在200公里以內,因此筆者建議電動自行車的續航力達到250公里,就可以滿足90%以上的使用情境。然而這標準,是針對把騎自行
Thumbnail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為什麼 ev 比傳統汽油車不值錢? 快速總結: 電池衰退,電動車現在都是新科技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消費者寧願等多一會,新世代 ev 又出來了。而且,充電設施還沒有完善,都是令人卻步原因之一。 為什麼 ev 在歐洲沒有中國的銷量? 大家買車的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各種稅務優惠,打折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