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孩學習表達愛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很喜歡和兒童一起相處,喜歡那種純粹的表達。
從弟弟們身上,看到他們不開心就表現出不開心的樣子,喜歡就大膽地說出來、大方的稱讚。起初我覺得很羨慕,羨慕他們可以這麼大方地說出:「我喜歡妳!」可以想哭的時候就大聲哭出來。我突然開始好奇,為什麼成長讓人越來越把真實的自己埋藏起來?

弟弟很喜歡我,會直接用行動跟語言表達。會在自己開心的時候看我是不是和他們有一樣的喜悅,會很自豪的告訴別人我是他們的姊姊,別人不知道我爸有個女兒,以為我是弟弟們的阿姨,弟弟們會回覆他們:「什麼阿姨,是姊姊啦!」
剛好鄰居搬來一個小孩,時不時會聽到他在媽媽回家後,用童音迎接自己的媽媽說著:「是我馬麻欸!」

從他們身上,可以很直觀的感覺到他們對人的愛。
我開始模仿隔壁的小孩在聽到媽媽回家的聲音時,跑到門口迎接喊著:「是我馬麻欸!」
在同事或媽媽外出前會跟他們說:「我會想妳喔!」、「注意安全喔!」
有時工作累了,就點一點同事的肩膀,用手指比顆心給她。
時不時的就對媽媽比著手指愛心。

他們從一開始聽到的不自在,到現在也會回應。
表達愛在我們之間,不再是一件會感到尷尬或讓人感覺到窘迫的事。我們很自然的對於對方的付出表達感激,很自然地會對彼此好、會關懷對方,儘管表達自己對事情有不同的觀點,也不會覺得對方有惡意或什麼,只覺得都像家人般的,接受了彼此的差異,互相給予了無條件的愛。
偶爾我媽跟其他相識已久的朋友聊天,會提到我跟媽媽會時不時的表達愛意,媽媽說聽到的阿姨們都覺得很羨慕,這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孩子和他們的關係好像不親,不會這樣表達。

以前總聽爸爸說,都是一家人幹嘛這麼客氣?把謝謝什麼掛在嘴邊像外人一樣。
說出謝謝他還會生氣說道:「幹嘛?我們不熟是嗎?」也許就是這樣的想法,讓他對周圍的人很習慣用指使的語氣,我小時候常常覺得,被指使的我好像不是這個家的孩子。對於不用表達感謝,那是對外人才會做的事我始終無法認同。把所有最不好的都留在家裡,秉持家醜不可外揚,對外人保持友善禮貌,這不是一件很可笑又虛偽的事嗎?傷害最愛你的人還怪他們怎麼沒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與愛。
大人把自己曾經被忽略情感的過往遺忘,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重演在自己孩子身上而不自知。
惡夢在輪迴,止在清醒的人身上。
有次回去探望我爸,回家後寫了一封信跟阿姨(後母)說:「短暫停留都能深刻地感受到阿姨的辛苦和無奈,想先代替我爸對您說一句不可能從他口中聽到的"對不起,謝謝您"。謝謝您一直都很溫柔,我爸是個不懂愛自己,更不懂愛別人的人,也不懂好好珍惜您的善良和付出...」
阿姨回:『沒想到這些話是出自於你爸爸疏於照顧的女兒口中...
你知道嗎?我回你的現在,我眼眶泛淚,以前會希望你大姑、二姑能跟我說一句"辛苦你了",但沒有。很多時候我只能一個人扛下裡裡外外的雜事,我不能抱怨,畢竟你爸生病也不是他願意的。謝謝妳給我安慰!』

那次和阿姨的對話讓我加倍確定自己的想法,向身邊人的付出道謝,表示我沒有無視身邊親近的人對自己的付出。愛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每個人都喜歡被重視。於是當我們看見彼此的付出且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感謝,不僅能讓周圍的人關係更和諧,也能讓心的距離更靠近。

好好照顧自己,相信自己值得愛
好好的和自己珍惜的人表達愛
好好感謝自己和周圍的一切
好好的生活,讓一切都好好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漫游人間的沙龍
68會員
237內容數
女子,拆為女與子,合為好字。想和大家一起透過每期不同主題、不同角度探索,儘管不依附任何關係也能看見自己的好。
漫游人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30
這篇文章探討了迴避型依戀的心理特徵,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的掙扎與反思。作者揭示了由於過去的情緒被壓抑,導致自己無法真實面對親密關係。透過回憶與自我對話,作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情緒釋放的必要性,並反思愛與成長之間的關係,最終強調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1/30
這篇文章探討了迴避型依戀的心理特徵,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的掙扎與反思。作者揭示了由於過去的情緒被壓抑,導致自己無法真實面對親密關係。透過回憶與自我對話,作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情緒釋放的必要性,並反思愛與成長之間的關係,最終強調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1/24
最近在追《再見愛人4》,我居然看到自己父親的翻版,很慶幸我已經不會再因為這些和我的過往有相似的場景而產生情緒反應。 節目都還沒開始,我已經覺得很熟悉。 “人無法給予他人自己沒有的東西"、“你認為的,是你的投射”是我的總結。
Thumbnail
2024/11/24
最近在追《再見愛人4》,我居然看到自己父親的翻版,很慶幸我已經不會再因為這些和我的過往有相似的場景而產生情緒反應。 節目都還沒開始,我已經覺得很熟悉。 “人無法給予他人自己沒有的東西"、“你認為的,是你的投射”是我的總結。
Thumbnail
2024/11/06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一盒星球巧克力的故事,分享了自己對珍貴事物的捨不得心情和隨之而來的自我成長。回憶起小時候的美好,讓作者反思過去的執著與現在的釋放。最終,她認識到愛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並鼓勵每個人都應好好對待自己,迎接豐盛的生活與心態。
Thumbnail
2024/11/06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一盒星球巧克力的故事,分享了自己對珍貴事物的捨不得心情和隨之而來的自我成長。回憶起小時候的美好,讓作者反思過去的執著與現在的釋放。最終,她認識到愛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並鼓勵每個人都應好好對待自己,迎接豐盛的生活與心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女兒👧:媽媽~~~妳生下我,是為了要我來幫忙妳的嗎❓ 被女兒問了這句,我愣了三秒,因為我想要回答的很好 我: 不是耶!我是因為很愛妳
Thumbnail
女兒👧:媽媽~~~妳生下我,是為了要我來幫忙妳的嗎❓ 被女兒問了這句,我愣了三秒,因為我想要回答的很好 我: 不是耶!我是因為很愛妳
Thumbnail
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會與人互動,
Thumbnail
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會與人互動,
Thumbnail
我很喜歡和兒童一起相處,喜歡他們那種純粹的表達。
Thumbnail
我很喜歡和兒童一起相處,喜歡他們那種純粹的表達。
Thumbnail
也許這會比較像一篇給家長的信。
Thumbnail
也許這會比較像一篇給家長的信。
Thumbnail
由於這幾天,家中的長輩要動手術了,於是我得花比較多的時間陪伴女兒。 這陣子,我和女兒獨處時,她會賴在我的身邊,並且對我說:「媽媽,我最喜歡待在妳的身邊了!」 我以為我是女兒的那個唯一,但就在昨晚我臨時外出工作,先生前來接我回家時告訴我,女兒也一直對他說:「爸爸,我最喜歡待在你的身邊了!」
Thumbnail
由於這幾天,家中的長輩要動手術了,於是我得花比較多的時間陪伴女兒。 這陣子,我和女兒獨處時,她會賴在我的身邊,並且對我說:「媽媽,我最喜歡待在妳的身邊了!」 我以為我是女兒的那個唯一,但就在昨晚我臨時外出工作,先生前來接我回家時告訴我,女兒也一直對他說:「爸爸,我最喜歡待在你的身邊了!」
Thumbnail
在家裡,媽咪遇到我們回家,或者打電話回家, 第一句話就是「寶貝女兒阿!我好想你喔!你有没有想我 ?」 這是真的,而這個就是我的媽咪。 她,會把愛與想念用行動與言語傳達給我們! 她,會讓她的女兒們知道她有多麼的愛她們。 她,會跟我們撒嬌,而這些對我們四姊妹來說都很~平~常! 接電話的是老爸。
Thumbnail
在家裡,媽咪遇到我們回家,或者打電話回家, 第一句話就是「寶貝女兒阿!我好想你喔!你有没有想我 ?」 這是真的,而這個就是我的媽咪。 她,會把愛與想念用行動與言語傳達給我們! 她,會讓她的女兒們知道她有多麼的愛她們。 她,會跟我們撒嬌,而這些對我們四姊妹來說都很~平~常! 接電話的是老爸。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隱約懷抱著「獲得別人的認同」的希望,天性敏感的孩子們更是如此,有時會刻意討好尋求認同,有時會故意調皮逆勢操作。 想告訴親愛的孩子:你不需要刻意討好,你不需要特別乖巧,即使是愛哭愛鬧,偶爾會上演歡歡戲碼的你,即使是調皮搗蛋,偶爾會情緒暴走失控的你,無論是怎樣的你我都愛你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隱約懷抱著「獲得別人的認同」的希望,天性敏感的孩子們更是如此,有時會刻意討好尋求認同,有時會故意調皮逆勢操作。 想告訴親愛的孩子:你不需要刻意討好,你不需要特別乖巧,即使是愛哭愛鬧,偶爾會上演歡歡戲碼的你,即使是調皮搗蛋,偶爾會情緒暴走失控的你,無論是怎樣的你我都愛你
Thumbnail
當父母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善良、人見人愛的孩子,其實這是可以教出來;如果你覺得你的小孩很自私不會分享,其實那也是父母太溺愛造成的。 善良篇 一、 對長輩要禮貌,家人之間仍要說請、謝謝、對不起,但重要的是要大聲說我愛你。 二、 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接受它並練習讓自已冷靜。 自私篇 真實故事篇
Thumbnail
當父母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善良、人見人愛的孩子,其實這是可以教出來;如果你覺得你的小孩很自私不會分享,其實那也是父母太溺愛造成的。 善良篇 一、 對長輩要禮貌,家人之間仍要說請、謝謝、對不起,但重要的是要大聲說我愛你。 二、 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接受它並練習讓自已冷靜。 自私篇 真實故事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