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中-3月底: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2年之「台灣詩集出版導覽」改版為《中華日報》副刊專欄「雙週詩集導覽」並增加頻率為雙週一次

2022年之「台灣詩集出版導覽」改版為《中華日報》副刊專欄「雙週詩集導覽」並增加頻率為雙週一次

2023年3月中至3月底,陳黎與張芬玲合譯的日本文學經典《萬葉集》出版,當中收錄了369首「和歌」,是該書正體中文版首度問世;而兩人合譯的聶魯達《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近日也推出了增訂新版。值此期間,台灣詩人共有六本個人詩集出版,包含擅長跨界的林豪鏘(1966-)推出《失眠是一種漸進式:衝突與妥協》,號稱是「華人史上第一本與AI圖像共創的圖文輯」,形式實驗值得注意。

2009年才出版第一本詩集《第五季》的藍星詩人曹介直(1930-),這個月以九十多歲的高齡推出第二本詩集《且聽》,由學者曾進豐與楊昌年作序。與曹介直同年的楊昌年指出,全書雖然都以「XX說」的形式創作,但可以分為「族群」、「物象引申」、「人事」這三類,舉詩集第一首〈影子說〉為例:

請站進陰影裡吧
孤獨的男子
別讓我負擔你生命的重量

與藍星詩社也有關聯、現旅居美國的詩人張堃(1948-)過去出版了五本詩集,這個月推出精選2009年至2021年創作的詩集《非浪漫的暗戀》,由學者陳素英與元老級詩人向明作序。從詩句如「不想把我的寂寞/當成你室內佈置的/擺設」、「藍得幾乎跟/夜 一樣深」、「原來斷了線的音信/叫做遺忘」可以觀察到詩人的寫作手法。

中堅詩人李進文(1965-)過往有著豐富的出版著作,新作《奔蜂志》除了收錄分行詩,更可窺見向散文詩深耕的痕跡;在單純的文字書寫外,李進文也首度跨界,以畫作詩、以詩詮畫。雖說有跨界之作,但這些曾獲國藝會創作補助的作品仍具一定水準,以「窗邊,一隻狐狸」起始的〈狐狸詩〉讓閱讀、景象、感情相互交融;從「很多東西/沒綁好」發想的〈形狀〉也極富新意,整本詩集延續前兩本詩集《微意思》與《野想到》的架構,完成了他所謂的「自由體三部曲」。以下附上〈狐狸詩〉:

窗邊,一隻狐狸
捧讀海涅詩集。
晚風吹送,
秋香色窗簾好像九條尾巴晃動。
…(中略)…
牠向屋外走去,「立在
月光下,
宛如一根柱子。」這是海涅的句子。
一隻狐狸的感情
只是很老還未成精。

近年跨界小說的楊瀅靜(1978-)推出詩集《白晝之花》,短詩在前、長詩在後,層層引導讀者進入。全書主要延續前三本詩集《對號入座》《很愛但不能》《擲地有傷》的抒情路數,同名詩作〈白晝之花〉的第一節寫道:

孤獨的人是
照耀黑夜的路燈
讓身邊的人都變成過客
他光明的站在那裡目送
他們走入深沉
再也回不到同一條路上

而在「輯二」的〈我們把爸爸留在基輔了〉、〈坦克與玫瑰〉、〈大疫期間的健身運動〉等涉世之作,則顯現出楊瀅靜跳脫過往風格、觀照政治社會的敘事技藝。

《初醒如飛行》出道的學者型詩人李蘋芬(1991-),近日推出入圍周夢蝶詩獎、楊牧詩獎與紅樓詩社拾佰仟萬的力作《昨夜涉水》,不可錯過。以下節錄〈貓書II〉:

你走之後,咖啡喝不完了
出門前,我窺伺陽台
女兒牆上沒有你,甚至我
無從替你祝禱,不識樂園的引路
幸好你不在
這裡,多數是不堪軟弱的場面

如同曾琮琇所言,「涉水」是李蘋芬這本詩集獨特的姿態與方法,從「唯有牠身上的破綻/掩護我的黑暗」的〈一道影子與我孿生〉、「有自己的傷口」的〈那樣的人〉到「隱住一場烈焰」的〈不動〉,可以看出詩人「從細微夾縫處一再遞來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栩栩言)。


延伸閱讀:

我只是想複習一下被愛的感覺—讀楊瀅靜小說集《沙漏之家》

原文刊於:

《中華日報》副刊專欄「雙週詩集導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宇軒
81會員
111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林宇軒的其他內容
2024/08/03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2024/08/03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2024/02/28
《夢的截圖》充分擷取生活的靈光,由淺入深、不避口語的詩行平實而易讀。漫漁在這本詩集更得宜地發揮敘事的長處,慣用的括號與空格在結構中顯得靈活。我特別注意到「待機」一輯的詩作:盒子裡的自由、水果與性別、報紙的虛實等發想都顯得有趣;而「長鏡頭」一輯的散文詩也呈現出更幽遠的詩意,體現詩人在分行之外的技藝。
Thumbnail
2024/02/28
《夢的截圖》充分擷取生活的靈光,由淺入深、不避口語的詩行平實而易讀。漫漁在這本詩集更得宜地發揮敘事的長處,慣用的括號與空格在結構中顯得靈活。我特別注意到「待機」一輯的詩作:盒子裡的自由、水果與性別、報紙的虛實等發想都顯得有趣;而「長鏡頭」一輯的散文詩也呈現出更幽遠的詩意,體現詩人在分行之外的技藝。
Thumbnail
2024/02/27
「養貓這件事情,真的是顛覆了我本來的生活型態。」身為一位有點怕狗的貓派,顏嘉琪說自己養貓「不算早」,二十五、六歲時才因為流浪貓而開啟另外一個宇宙──「貓咪就是宇宙奧義的集合。」顏嘉琪認真說道,貓作為「神奇的動物」,不只不太能控制,有時甚至會主導家裡的一切。
Thumbnail
2024/02/27
「養貓這件事情,真的是顛覆了我本來的生活型態。」身為一位有點怕狗的貓派,顏嘉琪說自己養貓「不算早」,二十五、六歲時才因為流浪貓而開啟另外一個宇宙──「貓咪就是宇宙奧義的集合。」顏嘉琪認真說道,貓作為「神奇的動物」,不只不太能控制,有時甚至會主導家裡的一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除了年度詩選,爾雅出版社在過往的「世紀詩選」之後,為五位詩人出版「新世紀詩選」也值得關注,分別是收錄了向陽(1955-)被譜曲成歌之詩作的《弦上歌詩》、陳義芝(1953-)的《蜂巢》、白靈(1951-)的《流動的臉》、蘇紹連(1949-)的《慢車道》,以及蕭蕭(1947-)的《心的印拓》。
Thumbnail
除了年度詩選,爾雅出版社在過往的「世紀詩選」之後,為五位詩人出版「新世紀詩選」也值得關注,分別是收錄了向陽(1955-)被譜曲成歌之詩作的《弦上歌詩》、陳義芝(1953-)的《蜂巢》、白靈(1951-)的《流動的臉》、蘇紹連(1949-)的《慢車道》,以及蕭蕭(1947-)的《心的印拓》。
Thumbnail
曾與孟樊合著《台灣新詩史》的學者楊宗翰(1976-)以第一本詩集《隱於詩》為身分證,「晉升」為「學者型詩人」。新書有羅智成、白靈、余欣捐的推薦語,可說是累積已久的一次詩藝展示;白靈稱擅寫評論的楊宗翰「人早識其論,卻少觸其詩」、羅智成所言「像一個深藏不露的樂手」均可謂非常貼切。
Thumbnail
曾與孟樊合著《台灣新詩史》的學者楊宗翰(1976-)以第一本詩集《隱於詩》為身分證,「晉升」為「學者型詩人」。新書有羅智成、白靈、余欣捐的推薦語,可說是累積已久的一次詩藝展示;白靈稱擅寫評論的楊宗翰「人早識其論,卻少觸其詩」、羅智成所言「像一個深藏不露的樂手」均可謂非常貼切。
Thumbnail
近期最值得注意的詩集,非謝旭昇(1987-)的《詩人手記》莫屬──雖然稱其為「詩集」似乎有些突兀,畢竟在國藝會的創作補助中,《詩人手記》的名稱是「小說創作計畫」,作品也是「非分行」的敘事為主。若按作者的說法來理解,《詩人手記》「既是真實,亦是虛擬」、「既是小說,亦是詩歌」、「既是社會之所需,亦是社會
Thumbnail
近期最值得注意的詩集,非謝旭昇(1987-)的《詩人手記》莫屬──雖然稱其為「詩集」似乎有些突兀,畢竟在國藝會的創作補助中,《詩人手記》的名稱是「小說創作計畫」,作品也是「非分行」的敘事為主。若按作者的說法來理解,《詩人手記》「既是真實,亦是虛擬」、「既是小說,亦是詩歌」、「既是社會之所需,亦是社會
Thumbnail
以《初醒如飛行》出道的學者型詩人李蘋芬近日推出力作《昨夜涉水》,不可錯過。如曾琮琇所言,「涉水」是這本詩集獨特的姿態,從「唯有牠身上的破綻/掩護我的黑暗」的〈一道影子與我孿生〉、「有自己的傷口」的〈那樣的人〉到「隱住一場烈焰」的〈不動〉,可以看出詩人「一再遞來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栩栩言)。
Thumbnail
以《初醒如飛行》出道的學者型詩人李蘋芬近日推出力作《昨夜涉水》,不可錯過。如曾琮琇所言,「涉水」是這本詩集獨特的姿態,從「唯有牠身上的破綻/掩護我的黑暗」的〈一道影子與我孿生〉、「有自己的傷口」的〈那樣的人〉到「隱住一場烈焰」的〈不動〉,可以看出詩人「一再遞來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栩栩言)。
Thumbnail
同樣以台文寫作的温若喬(1999-)翻譯泰戈爾的《浪鳥集》,詩集中也完整附上了朗讀的QRcode;語言方面以英文、台文、台羅相對照,加上鄭順聰與莊佳穎的台英雙語審定,具有權威性。舉例來說,書中將「The mighty desert is burning for the love of a blade
Thumbnail
同樣以台文寫作的温若喬(1999-)翻譯泰戈爾的《浪鳥集》,詩集中也完整附上了朗讀的QRcode;語言方面以英文、台文、台羅相對照,加上鄭順聰與莊佳穎的台英雙語審定,具有權威性。舉例來說,書中將「The mighty desert is burning for the love of a blade
Thumbnail
《幽暗》李昕宜 寫於2022/6/14 若沒有見過光亮 何以知曉在低谷裡的 惶恐不安 若沒有身陷幽暗 又如何享受一順風帆的 平淡幸福 在坑巴中行走 在起伏中墜落 再飛揚 都是 都是 都是 一個必經 與打磨中的 等待名為你的璞玉 在幽暗中仍能 發出光亮
Thumbnail
《幽暗》李昕宜 寫於2022/6/14 若沒有見過光亮 何以知曉在低谷裡的 惶恐不安 若沒有身陷幽暗 又如何享受一順風帆的 平淡幸福 在坑巴中行走 在起伏中墜落 再飛揚 都是 都是 都是 一個必經 與打磨中的 等待名為你的璞玉 在幽暗中仍能 發出光亮
Thumbnail
這本詩集的作者1994年生,似乎並沒有文學相關經歷,在書中完美演示了何謂「分行散文」。作者並未對於「詩」這個文類有明確的創作意識,甚至稱這是「歌詞」乃至於「散文詩」──散文詩指「分段、不分行」的詩作,以散文的敘事邏輯與視覺結構體現詩意──「散文詩」並非「鬆散的詩」,這點觀念必須特別釐清。
Thumbnail
這本詩集的作者1994年生,似乎並沒有文學相關經歷,在書中完美演示了何謂「分行散文」。作者並未對於「詩」這個文類有明確的創作意識,甚至稱這是「歌詞」乃至於「散文詩」──散文詩指「分段、不分行」的詩作,以散文的敘事邏輯與視覺結構體現詩意──「散文詩」並非「鬆散的詩」,這點觀念必須特別釐清。
Thumbnail
竟然漏了,這一篇〈戀念〉 入選~ 全球詩人聯展第053期精選作品集 〈戀念〉/ 方晴君 盛滿一樹的想念 在月光裡寫下滿溢詩句 是蔓延的戀戀情深 走進一望無際的夜海 去打撈被宇宙遺落的星星 赴思緒的邀約 微醺輕風與蟲鳴聲 合奏譜寫著給你的樂章 於是在漫長的黑夜裡 完成一場場夢境。關於你
Thumbnail
竟然漏了,這一篇〈戀念〉 入選~ 全球詩人聯展第053期精選作品集 〈戀念〉/ 方晴君 盛滿一樹的想念 在月光裡寫下滿溢詩句 是蔓延的戀戀情深 走進一望無際的夜海 去打撈被宇宙遺落的星星 赴思緒的邀約 微醺輕風與蟲鳴聲 合奏譜寫著給你的樂章 於是在漫長的黑夜裡 完成一場場夢境。關於你
Thumbnail
「我很常做夢,我想想我昨天夢到什麼……算了我之後要把它寫成小說,先不要講出來。」
Thumbnail
「我很常做夢,我想想我昨天夢到什麼……算了我之後要把它寫成小說,先不要講出來。」
Thumbnail
李商隱不瘋魔不成活。誰說世界就是如此?他偏要顛覆解構一切,回到事物根本。「無題」就像作者刻意向我們挑釁:沒有題目,你還看得懂嗎?
Thumbnail
李商隱不瘋魔不成活。誰說世界就是如此?他偏要顛覆解構一切,回到事物根本。「無題」就像作者刻意向我們挑釁:沒有題目,你還看得懂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