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中-3月底: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

2023/04/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年之「台灣詩集出版導覽」改版為《中華日報》副刊專欄「雙週詩集導覽」並增加頻率為雙週一次
2023年3月中至3月底,陳黎與張芬玲合譯的日本文學經典《萬葉集》出版,當中收錄了369首「和歌」,是該書正體中文版首度問世;而兩人合譯的聶魯達《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近日也推出了增訂新版。值此期間,台灣詩人共有六本個人詩集出版,包含擅長跨界的林豪鏘(1966-)推出《失眠是一種漸進式:衝突與妥協》,號稱是「華人史上第一本與AI圖像共創的圖文輯」,形式實驗值得注意。
2009年才出版第一本詩集《第五季》的藍星詩人曹介直(1930-),這個月以九十多歲的高齡推出第二本詩集《且聽》,由學者曾進豐與楊昌年作序。與曹介直同年的楊昌年指出,全書雖然都以「XX說」的形式創作,但可以分為「族群」、「物象引申」、「人事」這三類,舉詩集第一首〈影子說〉為例:
請站進陰影裡吧
孤獨的男子
別讓我負擔你生命的重量
與藍星詩社也有關聯、現旅居美國的詩人張堃(1948-)過去出版了五本詩集,這個月推出精選2009年至2021年創作的詩集《非浪漫的暗戀》,由學者陳素英與元老級詩人向明作序。從詩句如「不想把我的寂寞/當成你室內佈置的/擺設」、「藍得幾乎跟/夜 一樣深」、「原來斷了線的音信/叫做遺忘」可以觀察到詩人的寫作手法。
中堅詩人李進文(1965-)過往有著豐富的出版著作,新作《奔蜂志》除了收錄分行詩,更可窺見向散文詩深耕的痕跡;在單純的文字書寫外,李進文也首度跨界,以畫作詩、以詩詮畫。雖說有跨界之作,但這些曾獲國藝會創作補助的作品仍具一定水準,以「窗邊,一隻狐狸」起始的〈狐狸詩〉讓閱讀、景象、感情相互交融;從「很多東西/沒綁好」發想的〈形狀〉也極富新意,整本詩集延續前兩本詩集《微意思》與《野想到》的架構,完成了他所謂的「自由體三部曲」。以下附上〈狐狸詩〉:
窗邊,一隻狐狸
捧讀海涅詩集。
晚風吹送,
秋香色窗簾好像九條尾巴晃動。
…(中略)…
牠向屋外走去,「立在
月光下,
宛如一根柱子。」這是海涅的句子。
一隻狐狸的感情
只是很老還未成精。
近年跨界小說的楊瀅靜(1978-)推出詩集《白晝之花》,短詩在前、長詩在後,層層引導讀者進入。全書主要延續前三本詩集《對號入座》《很愛但不能》《擲地有傷》的抒情路數,同名詩作〈白晝之花〉的第一節寫道:
孤獨的人是
照耀黑夜的路燈
讓身邊的人都變成過客
他光明的站在那裡目送
他們走入深沉
再也回不到同一條路上
而在「輯二」的〈我們把爸爸留在基輔了〉、〈坦克與玫瑰〉、〈大疫期間的健身運動〉等涉世之作,則顯現出楊瀅靜跳脫過往風格、觀照政治社會的敘事技藝。
《初醒如飛行》出道的學者型詩人李蘋芬(1991-),近日推出入圍周夢蝶詩獎、楊牧詩獎與紅樓詩社拾佰仟萬的力作《昨夜涉水》,不可錯過。以下節錄〈貓書II〉:
你走之後,咖啡喝不完了
出門前,我窺伺陽台
女兒牆上沒有你,甚至我
無從替你祝禱,不識樂園的引路
幸好你不在
這裡,多數是不堪軟弱的場面
如同曾琮琇所言,「涉水」是李蘋芬這本詩集獨特的姿態與方法,從「唯有牠身上的破綻/掩護我的黑暗」的〈一道影子與我孿生〉、「有自己的傷口」的〈那樣的人〉到「隱住一場烈焰」的〈不動〉,可以看出詩人「從細微夾縫處一再遞來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栩栩言)。

延伸閱讀:
原文刊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2會員
100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