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餐吃什麼?是小吃店的滷肉飯,還是營養均衡的台式小火鍋,或是與朋友同事齊聚一堂的百元熱炒店?
📖《巷弄裡的台灣味》
✏️作者:范僑芯(佐餐文字)
身為土生土長的台灣人,那些引以為傲的台灣美食,有些是記憶中專屬童年的味道,有些則是隨處可見的日常飲食。說不定此時正在用手機看這篇文章的你,另一隻手上就拿著其中一樣經典的台灣味!
📝這本書一共介紹了22樣台灣美食,不僅從不同的時空背景,去敘述這些食物的起源,也從產業的結構、國民的口味習性或廚師的烹調方法,來訴說它們的演變、盛行或沒落。關於這些美食的文化和歷史,以及其美味之處,作者都會利用高潮迭起的故事和詼諧有趣的說法向你娓娓道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回味與這些美食的種種回憶吧。
📍「如果一年之內,你都只能吃一種食物,你會選什麼?」
什麼食材都能丟進去的「火鍋」,應該不失為一個不錯的答案吧。
天氣冷,就吃火鍋;天氣熱,就開冷氣吃火鍋,台灣人對火鍋的成癮已是無藥可救了。從元老級的「沙茶火鍋」演變成「台式迷你涮涮鍋」,到後來的「單人小火鍋」,家喻戶曉的三媽臭臭鍋,鼎盛時期在台的加盟店高達五百家。
但是一提起火鍋裡的食材,總是能盤點出許多具有話題性的爭議點。高麗菜要煮至軟爛還是保留清脆,油條是入鍋三秒還是三十秒,以及爭議大王:芋頭,這才赫然發現,台灣人吃火鍋真的毛很多耶!
至於我對於火鍋的印象,全都停留在念書時期,每當期中/期末考結束,或是忙很久的報告終於落幕,就會三五好友相約去吃小火鍋,對於平時三餐都吃學餐的我們,這簡直是難能可貴的天堂等級,就算看到店門口總是絡繹不絕的人潮,也還是忍不住走進隊伍末端跟著排。
📍「到底『很Q』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地瓜蒸熟後,趁熱與木薯粉拌勻,充分混合後搓成小圓,下油鍋定型、反覆擠壓膨脹,最後才有圓滾滾的「地瓜球」,這種澱粉與油的邂逅還有好多例子,像是喜宴上的「花好月圓」、南臺灣甜點霸主「白糖粿」、炸小麥麵團的「雙胞胎」和耗時長且工序複雜的「炸麻荖」,台灣人利用不同雜糧澱粉與各種食材混合,再加上高超的烹飪智慧,才能創造出如此多撫慰人心的油炸澱粉名物,絕對稱得上台灣味代表之一!
地瓜球總是有個魅力讓你難以抗拒,不管是圓滾滾的外表可愛至極,還是咬下去外表酥脆內部極Q的口感,甚至是越嚼越香的地瓜香甜味漫延口鼻,都讓人越發停不下來,不由得想要一口接著一口。
🔗透過這本書,除了可以更認識台灣的飲食文化,也掀起了許多與台灣美食的回憶,推薦大家一起來「大飽眼福」,不過還是溫馨提醒一下,盡量別在肚子餓時,尤其是半夜或睡前看這本書,絕對讓你越看越餓,雖然減肥永遠是明天的事啦。
🌟
#風味評分比:甜50%,酸10%,苦10%,辣10%,鹹20%
(看完這22樣台灣美食的歷史和文化,感到極為滿足,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因為時空背景和產業結構變化下,被淘汰的食物,以及辛苦的農民和漁民,還有為了迎合國民口味做努力的廚師們,因為他們的努力才有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台灣美食。)
☺️喜歡的話,按個❤️
👉🏻追蹤
@reader.triple ,發現更多值得翻閱的好書
#巷弄裡的台灣味 #范僑芯 #佐餐文字 #時報文化#仨仁 #無菜單書店 #謝編 #飲食 #飲食總論#酸 #甜 #苦 #辣 #鹹#好書推薦 #閱讀筆記 #讀書心得 #書評#台灣飲食文化 #台灣味 #台灣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