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 家庭自製黃耆水,煮飯熬粥蒸蛋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家庭自製黃耆水,煮飯、熬粥、蒸蛋 】

春季,有“春夏養陽”的養生治則,日常可以黃耆、黨參等中藥材,運用於飲食中,補氣升陽,增強免疫力。
引薦居家自製成"中藥汁"、"茶飲",可以方便地運用於日常飲食當中,就是簡單的藥膳。
➤「黃耆,藥材介紹」
【性味歸經】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性,利水消腫,托瘡生肌。有利於增強免疫力,補氣利水消腫,止汗,降壓,增加活力,預防感冒,抗衰老,幫助皮膚傷口癒合...... 等。
➤「居家藥膳」
《 黃耆當歸虱目魚湯 》
-- 春日增加免疫力·抗過敏·益氣·養血 --
這道口味清爽的藥膳,常運用於好發過敏、風寒感冒、鼻炎 ...... 等的體質與季節。
▪︎ 說明:
以黃耆:當歸= 3 : 1 的比例,先煮藥汁。再加入些許薑絲,與魚片ㄧ同煮熟(可略加少許米酒),便是ㄧ道清甜的家常補湯。
➤「如何熬煮黃耆水?」
▪︎ 材料:
1。黃耆 1兩 + 水 300c.c.(或一個馬克杯250~350c.c.)
2。黃耆 1兩 + 紅棗 1兩 + 枸杞 1兩 + 當歸 1片 + 水 1000~1500c.c.
▪︎ 熬煮方法:
1。藥材放入濾網,冷水稍加沖洗,以乾淨水浸泡約半小時;
2。浸泡水不需倒掉,直接煎煮滾沸後,小火再煮約15~20分鐘;
3。瀝去藥渣,備用。(平日可用製冰盒,先製成小冰塊備用)
※容易上火者,不用當歸。可酌加菊花(最後放)。
<相關原典參考>
*「黃耆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聖藥,五也。」--《珍珠囊》
*「時珍曰: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人參補中,黃耆實表。」—《本草綱目》
avatar-img
26會員
248內容數
從每天日常飲食吃喝,體會大自然節氣奧妙,輕鬆在生活裡認識中醫~ 好日子,從起居、運動、飲食、睡眠、清潔、好心情,開始! • 深入淺出,從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原典導引。 • 真實依春、夏、秋、冬,四季書寫。 • 涵括日常家常菜、食療、藥膳等,生活化而實用。 • 休閒中養生,美食也健康。 • 圖文並茂,從節氣餐桌上拍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tr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 中醫五行養肝方法,與飲食 】(3)滋水涵木 《五行生克的變化》 「五行」,是中醫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許多調養原則依據著五行相生相克為基礎而變化。肝系的保養,最常見的五行養肝方法有三種: (一)抑木扶土法; (二)佐金平木法; (三)滋水涵木法。 平日可依這些五行相生相克的特性,以及身體在季節變
【 中醫五行養肝方法,與飲食 】(2)佐金平木 《五行生克的變化》 「五行」,是中醫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許多調養原則依據著五行相生相克為基礎而變化。肝系的保養,最常見的五行養肝方法有三種: (一)抑木扶土法; (二)佐金平木法; (三)滋水涵木法。 平日可依這些五行相生相克的特性,以及身體在季節變
【 中醫五行養肝方法,與飲食 】(1)抑木扶土 《五行生克的變化》 「五行」,是中醫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許多調養原則依據著五行相生相克為基礎而變化。 肝系的保養,最常見的五行養肝方法有三種: (一)抑木扶土法; (二)佐金平木法; (三)滋水涵木法。 平日可依這些五行相生相克的特性,以及身體在季節
【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鹽,下氣消脹 】 ➤在食材藥材中,鹽,味鹹,性寒。歸腎、肺、大小腸經。 ➤在「五臟」肝心脾肺腎,與「五味」酸苦甘辛鹹的對應中,鹹味相應於腎,所以,咳喘、氣喘、水腫的人,要少吃鹹味,鹹味會讓喘嗽的人,痰飲誘發想吐;或者水腫加重。 ➤用鹽巴殺青蔬果,醃梅子、涼拌小黃瓜、醃漬...
春日中醫養生茶飲(氣味與陰陽) 「益陽升發。氣味與陰陽」 花草茶,一直是中醫藥茶飲中,廣受大眾喜愛的日常保健品。其中,氣、味,是調養的關鍵。 春日,依“春夏養陽”治則,應“益陽升發”,味甘、辛的白杭菊花,與味甘、苦的玫瑰,可搭配運用於春膳之中。
【洛神茶飲,來舒壓美顏助消化】 「酸味入肝,助消化」 洛神花茶,也是市集很常見的飲品,除了生津開胃止渴,大眾對於它降血壓、抗氧化的功效也都很熟悉。 洛神花,味甘酸性涼,可以幫助舒緩神經緊張、消除疲勞、改善便秘、解痙攣、開胃助消化、清熱、利尿、活血、預防血管疾病、養顏美容 ...... 等。
【 中醫五行養肝方法,與飲食 】(3)滋水涵木 《五行生克的變化》 「五行」,是中醫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許多調養原則依據著五行相生相克為基礎而變化。肝系的保養,最常見的五行養肝方法有三種: (一)抑木扶土法; (二)佐金平木法; (三)滋水涵木法。 平日可依這些五行相生相克的特性,以及身體在季節變
【 中醫五行養肝方法,與飲食 】(2)佐金平木 《五行生克的變化》 「五行」,是中醫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許多調養原則依據著五行相生相克為基礎而變化。肝系的保養,最常見的五行養肝方法有三種: (一)抑木扶土法; (二)佐金平木法; (三)滋水涵木法。 平日可依這些五行相生相克的特性,以及身體在季節變
【 中醫五行養肝方法,與飲食 】(1)抑木扶土 《五行生克的變化》 「五行」,是中醫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許多調養原則依據著五行相生相克為基礎而變化。 肝系的保養,最常見的五行養肝方法有三種: (一)抑木扶土法; (二)佐金平木法; (三)滋水涵木法。 平日可依這些五行相生相克的特性,以及身體在季節
【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鹽,下氣消脹 】 ➤在食材藥材中,鹽,味鹹,性寒。歸腎、肺、大小腸經。 ➤在「五臟」肝心脾肺腎,與「五味」酸苦甘辛鹹的對應中,鹹味相應於腎,所以,咳喘、氣喘、水腫的人,要少吃鹹味,鹹味會讓喘嗽的人,痰飲誘發想吐;或者水腫加重。 ➤用鹽巴殺青蔬果,醃梅子、涼拌小黃瓜、醃漬...
春日中醫養生茶飲(氣味與陰陽) 「益陽升發。氣味與陰陽」 花草茶,一直是中醫藥茶飲中,廣受大眾喜愛的日常保健品。其中,氣、味,是調養的關鍵。 春日,依“春夏養陽”治則,應“益陽升發”,味甘、辛的白杭菊花,與味甘、苦的玫瑰,可搭配運用於春膳之中。
【洛神茶飲,來舒壓美顏助消化】 「酸味入肝,助消化」 洛神花茶,也是市集很常見的飲品,除了生津開胃止渴,大眾對於它降血壓、抗氧化的功效也都很熟悉。 洛神花,味甘酸性涼,可以幫助舒緩神經緊張、消除疲勞、改善便秘、解痙攣、開胃助消化、清熱、利尿、活血、預防血管疾病、養顏美容 ...... 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防己黃耆湯方 木防己5、黃耆5、白朮4、炙甘草3、生薑四片、大棗一枚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木防己一兩、甘草半兩,炙、白朮七錢半、黃耆一兩一分。上銼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喘者加麻黃半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方 乾薑3、黃芩3、黃連3、人參3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三兩。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傷寒,本自寒下」,傷寒邪入厥陰,本來下焦就很寒冷,手腳常常都是冰冷的,此
當歸四逆湯方 當歸3、木通2、細辛2、桂枝3、芍藥3、大棗15枚、炙甘草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細辛三兩、大棗二十五個、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四物湯是補血、補肝、疏肝、調經之良方。 傳統四物湯處方組成: 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 這次新產品我有加入「好睡覺、肩頸放鬆、舒解壓力」的中藥進去 四物湯「男性」也可以喝嗎? 男生也可以喝,四物湯可以幫助身體血氣充足、抗疲勞、體力變好,也可以舒緩頭痛、肩頸痠痛。 四物湯
Thumbnail
立夏是夏日之始,心是身體活力之源。利用夏之熱養好身之火。辛香料提振心火,... 黃瓜涼拌黑木耳+些微辣椒或辛香料調味,通風與調節散熱,精油擴香...等,都是在立夏時可以採取的方法。
Thumbnail
四物湯最早見於晚唐。 四物湯是補血、補肝、疏肝、調經之良方。  
台灣人在生活中運用各種青草保健養生 、趨吉避凶,醫學不發達的年代,治病強身多靠「青草藥」,而且多是就地取材,經由耆老或鄰里間口耳相傳。 他們對青草的應用很極致,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拿來入藥,可外敷、水煮、泡酒、燉製、搗汁、蒸食、浸泡、沐浴和生食。
Thumbnail
收到一把山當歸 打工的老闆送大家一人一大把新鮮的山當歸 說是跟山上的農民訂的,跟我們分享 以前如果有到清境農場走走時,都會順便帶一把回家燉雞湯 這次賺到了,不用上山也有山當歸 上次有分享過山當歸花,這次分享作法 山當歸雞湯作法 把山當歸的根用刷子刷乾淨 根莖葉全部放進大鍋裡慢慢煮
Thumbnail
【這些冬季病,吃藥不如試試它】 紅糖姜茶姜 專治風寒感冒 做法: 姜5片+紅糖200克 生姜切成5片,也可以把片切成絲,鍋中加2碗水,倒入姜片和紅糖,煮沸後冷到合適溫度,趁熱喝。 功效 連續喝2-3次,風寒感冒就好的差不多,比吃藥強多了,還沒有副作用,晚上喝效果最好。
Thumbnail
我們基於食藥同源的理論、傳統文化及民情,常將藥膳保健養生觀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衛生福利部對於藥膳調理包及以雞、鴨、魚或肉等食材為主體之藥膳食品,不以中藥管理,諸如四神湯、薑母鴨、麻油雞或藥膳排骨等,不論是在小吃攤,或是大賣場都是進補時的熱門選擇,特別在冬季。   然而,藥膳內有中藥材,儘管用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防己黃耆湯方 木防己5、黃耆5、白朮4、炙甘草3、生薑四片、大棗一枚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木防己一兩、甘草半兩,炙、白朮七錢半、黃耆一兩一分。上銼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喘者加麻黃半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方 乾薑3、黃芩3、黃連3、人參3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三兩。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傷寒,本自寒下」,傷寒邪入厥陰,本來下焦就很寒冷,手腳常常都是冰冷的,此
當歸四逆湯方 當歸3、木通2、細辛2、桂枝3、芍藥3、大棗15枚、炙甘草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細辛三兩、大棗二十五個、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四物湯是補血、補肝、疏肝、調經之良方。 傳統四物湯處方組成: 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 這次新產品我有加入「好睡覺、肩頸放鬆、舒解壓力」的中藥進去 四物湯「男性」也可以喝嗎? 男生也可以喝,四物湯可以幫助身體血氣充足、抗疲勞、體力變好,也可以舒緩頭痛、肩頸痠痛。 四物湯
Thumbnail
立夏是夏日之始,心是身體活力之源。利用夏之熱養好身之火。辛香料提振心火,... 黃瓜涼拌黑木耳+些微辣椒或辛香料調味,通風與調節散熱,精油擴香...等,都是在立夏時可以採取的方法。
Thumbnail
四物湯最早見於晚唐。 四物湯是補血、補肝、疏肝、調經之良方。  
台灣人在生活中運用各種青草保健養生 、趨吉避凶,醫學不發達的年代,治病強身多靠「青草藥」,而且多是就地取材,經由耆老或鄰里間口耳相傳。 他們對青草的應用很極致,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拿來入藥,可外敷、水煮、泡酒、燉製、搗汁、蒸食、浸泡、沐浴和生食。
Thumbnail
收到一把山當歸 打工的老闆送大家一人一大把新鮮的山當歸 說是跟山上的農民訂的,跟我們分享 以前如果有到清境農場走走時,都會順便帶一把回家燉雞湯 這次賺到了,不用上山也有山當歸 上次有分享過山當歸花,這次分享作法 山當歸雞湯作法 把山當歸的根用刷子刷乾淨 根莖葉全部放進大鍋裡慢慢煮
Thumbnail
【這些冬季病,吃藥不如試試它】 紅糖姜茶姜 專治風寒感冒 做法: 姜5片+紅糖200克 生姜切成5片,也可以把片切成絲,鍋中加2碗水,倒入姜片和紅糖,煮沸後冷到合適溫度,趁熱喝。 功效 連續喝2-3次,風寒感冒就好的差不多,比吃藥強多了,還沒有副作用,晚上喝效果最好。
Thumbnail
我們基於食藥同源的理論、傳統文化及民情,常將藥膳保健養生觀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衛生福利部對於藥膳調理包及以雞、鴨、魚或肉等食材為主體之藥膳食品,不以中藥管理,諸如四神湯、薑母鴨、麻油雞或藥膳排骨等,不論是在小吃攤,或是大賣場都是進補時的熱門選擇,特別在冬季。   然而,藥膳內有中藥材,儘管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