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大DJ瑞典籍的電音金童艾維奇Avicii辭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是5.6團練前才發現這個消息,放在其父母聲明的同一天。以下是統整網路消息成我想要知道的。427__Denise__
EDM界台灣時間4月21日凌晨傳來噩耗,世界百大DJ瑞典籍的電音金童艾維奇Avicii於中東國家阿曼首都馬斯喀特(當地時間4月20日)過世,得年28歲。

綜合媒體報導,28歲的艾維奇本名為博格林(Tim Bergling),是全球最著名的DJ之一,他讓電子音樂(EDM)成功進入流行音樂浪潮。

來自瑞典的艾維奇,擅長浩室曲風的他,自2010年出道至今,年年入選世界百大DJ,在最風光的2012年至2013年,憑藉著多首夜店的人氣曲目,連續兩年穩坐第三名寶座。多首人氣歌曲諸如〈wake me up〉、〈Levels〉都有破億的點擊率,也曾經與王力宏合作歌曲〈忘我〉。世界巡迴演出也常常是人氣爆棚,幾次來台演出都讓台下的舞客們嗨到最高點。

而在他逝世後的幾天,北歐國家各地陸續舉辦悼念活動,像是荷蘭烏德勒茲鎮上的教堂,便以鐘聲演奏艾維奇的三首知名作品,另外許多瑞典市民,更齊聚在一起悼念這位英年早逝的EDM金童。

艾維奇父母今天4.27發表聲明指出,「我們心愛的提姆是一個尋求者,一個脆弱的藝術靈魂,正在尋找存在的意義。一位過度追求完美的人,導致他以一種高效率的方式努力完成工作,這樣的生活步調為他帶來極大的壓力。當他停止巡迴演出時,他希望找到生命中的平衡,保持開心並能夠做他最喜愛的音樂。

聲明提到,「他在思考人生意義、生活和幸福的問題上遇到許多掙扎。他無法再繼續下去了,他想找到平靜。提姆不是為了成為商業生產機器所活著,他是一個敏銳的人,他熱愛粉絲,但卻不喜歡在鎂光燈下。你將永遠被愛和悼念,你和你的音樂將會永存於大家的記憶中。」

獨立思考、自我覺察與自由。熱愛民主自由價值,靈性修行爲志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義大利作曲家魯多維柯.艾奧迪於北極演奏鋼琴獨白《北極輓歌》,呼應環境變遷的深刻考量。這位音樂大師以其獨特的極簡主義風格,深受全球樂迷喜愛,其音樂在串流平臺上播放量突破90億次。艾奧迪即將於明年四月來臺舉辦音樂會,影響力持續擴大。這是一場音樂與自然的緊密聯繫,令人期待的視聽饗宴。
Thumbnail
80年代後期,鮑伊對自己音樂的真實性和超級巨星的本質產生了懷疑,他對成為受歡迎的歌手並不感興趣,而是渴望再次重塑自我。因此由鮑伊擔任主唱的 Tin Machine 將是他再一次探索美學的必經之路。儘管樂團只短暫發行了兩張錄音室專輯和一張現場專輯,但卻成為了鮑伊的音樂救贖。
Thumbnail
費亞多,上個世代最後的寶鑽,高齡73歲仍然堅持表演。費亞多的靈魂燃燒著濃濃的北國之魂,琴鍵上總有火似地的表現,帶給人們希望之光。今年六月,費亞多將再度來臺。這次場館從誠品升級國家級規格,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音樂廳各有一場獻給臺灣樂迷的獨奏會。
Thumbnail
說到西洋搖滾樂,我想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來自加拿大的艾薇兒了吧。自從2002年發行首張錄音室專輯《Let Go》之後,就迅速竄紅。第二章專輯《Under My Skin》中的My Happy Ending更是大家熟悉的歌曲。不過,在2014年,她因為萊姆病而消失在螢光幕前。 因為消失得太突然,還出
Thumbnail
Jimmy Savile(以下稱薩維爾),1926年10月31日—2011年10月29日,是一名英國廣為人知的知名人物,從礦工轉身成為廣播DJ,電視節目出現後也無縫銜接,整個70、80甚至是90演藝圈基本是他的年代,有點類似台灣黃子佼的形象,但保護以及隱藏自己的能力算是更上一層樓的。 一直到薩維爾
Thumbnail
曾與 Nirvana、Pixies、PJ Harvey 等樂團合作的知名製作人兼噪音搖滾先驅 Steve Albini 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 61 歲。Albini 工作室 Electronic Audio 的內部人員向 Pitchfork 證實了這一消息。
Thumbnail
曾經有一名男人,年過40歲卻還是一事無成。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下午三點去車行取車,一直開到凌晨一兩點。好不容易下班,拖著疲累身驅回到家,他腦子卻停不下來,開始作曲到六點,天大白才上床睡去。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喜歡聽哪種類型的音樂呢? 我喜歡的音樂類型很廣泛,隨著心情、情境的轉變而選擇不同的音樂。 這次我想推薦一位英國24歲的創作型歌手 Etham,曲風被歸類在heartbreak-pop(心碎型流行曲)的範疇。可能聽過他的人比較少,畢竟他是新人,屬於比較小眾的歌手。 雖然目前在台灣名氣仍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如往常一樣,不專業的我,又來寫一篇2024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聆聽心得。今年的指揮是一位德國人——名叫克里斯蒂安.提勒曼(德文:Christian Thielemann)今年六十四歲了(看不出來呢,還以為五十幾歲而已)。這是他第二次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第一次是2019年元旦,剛
Thumbnail
Travis 《Closer》 艾薇點過咖啡之後,坐在最裡邊最清靜的一隅,臉上一片憂悒,漫無目的滑動手機。耳際邊忽然聽到一首只有她最熟悉的歌曲,她放目四週,看看這首歌曲的放送是否沖著她,但卻好像沒有甚麼異常動靜。 邊聽邊緬懷舊事。十年前她跟羅力到英國旅行時,在曼城火車站,淡然的歌聲從揚聲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義大利作曲家魯多維柯.艾奧迪於北極演奏鋼琴獨白《北極輓歌》,呼應環境變遷的深刻考量。這位音樂大師以其獨特的極簡主義風格,深受全球樂迷喜愛,其音樂在串流平臺上播放量突破90億次。艾奧迪即將於明年四月來臺舉辦音樂會,影響力持續擴大。這是一場音樂與自然的緊密聯繫,令人期待的視聽饗宴。
Thumbnail
80年代後期,鮑伊對自己音樂的真實性和超級巨星的本質產生了懷疑,他對成為受歡迎的歌手並不感興趣,而是渴望再次重塑自我。因此由鮑伊擔任主唱的 Tin Machine 將是他再一次探索美學的必經之路。儘管樂團只短暫發行了兩張錄音室專輯和一張現場專輯,但卻成為了鮑伊的音樂救贖。
Thumbnail
費亞多,上個世代最後的寶鑽,高齡73歲仍然堅持表演。費亞多的靈魂燃燒著濃濃的北國之魂,琴鍵上總有火似地的表現,帶給人們希望之光。今年六月,費亞多將再度來臺。這次場館從誠品升級國家級規格,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音樂廳各有一場獻給臺灣樂迷的獨奏會。
Thumbnail
說到西洋搖滾樂,我想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來自加拿大的艾薇兒了吧。自從2002年發行首張錄音室專輯《Let Go》之後,就迅速竄紅。第二章專輯《Under My Skin》中的My Happy Ending更是大家熟悉的歌曲。不過,在2014年,她因為萊姆病而消失在螢光幕前。 因為消失得太突然,還出
Thumbnail
Jimmy Savile(以下稱薩維爾),1926年10月31日—2011年10月29日,是一名英國廣為人知的知名人物,從礦工轉身成為廣播DJ,電視節目出現後也無縫銜接,整個70、80甚至是90演藝圈基本是他的年代,有點類似台灣黃子佼的形象,但保護以及隱藏自己的能力算是更上一層樓的。 一直到薩維爾
Thumbnail
曾與 Nirvana、Pixies、PJ Harvey 等樂團合作的知名製作人兼噪音搖滾先驅 Steve Albini 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 61 歲。Albini 工作室 Electronic Audio 的內部人員向 Pitchfork 證實了這一消息。
Thumbnail
曾經有一名男人,年過40歲卻還是一事無成。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下午三點去車行取車,一直開到凌晨一兩點。好不容易下班,拖著疲累身驅回到家,他腦子卻停不下來,開始作曲到六點,天大白才上床睡去。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喜歡聽哪種類型的音樂呢? 我喜歡的音樂類型很廣泛,隨著心情、情境的轉變而選擇不同的音樂。 這次我想推薦一位英國24歲的創作型歌手 Etham,曲風被歸類在heartbreak-pop(心碎型流行曲)的範疇。可能聽過他的人比較少,畢竟他是新人,屬於比較小眾的歌手。 雖然目前在台灣名氣仍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如往常一樣,不專業的我,又來寫一篇2024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聆聽心得。今年的指揮是一位德國人——名叫克里斯蒂安.提勒曼(德文:Christian Thielemann)今年六十四歲了(看不出來呢,還以為五十幾歲而已)。這是他第二次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第一次是2019年元旦,剛
Thumbnail
Travis 《Closer》 艾薇點過咖啡之後,坐在最裡邊最清靜的一隅,臉上一片憂悒,漫無目的滑動手機。耳際邊忽然聽到一首只有她最熟悉的歌曲,她放目四週,看看這首歌曲的放送是否沖著她,但卻好像沒有甚麼異常動靜。 邊聽邊緬懷舊事。十年前她跟羅力到英國旅行時,在曼城火車站,淡然的歌聲從揚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