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與金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讀李敖散文的感覺,兩個字:痛快。
大概能跟李敖相比的是金庸吧,讀金庸的小說也很痛快。
可金庸小說只是精采,李敖散文除了精采還很有氣勢,像是一口氣從頭寫到底。
李敖的散文是一種暴力的美,看着很療癒,就像看液壓機壓碎所有物品一樣。
李敖說金庸的小說是臭雞蛋,不過我很相信李敖至少吃下一整顆他所謂的臭雞蛋了。
2022.4.1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888內容數
曾在書山當看官,屢沉酒海作醉鬼。 蘭臺覓路入淨土,息交絕游是深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王度廬筆下多孤兒⋯⋯
王度廬的老婆聽到他要寫武俠小說⋯⋯
一個月前讀完《劍氣珠光》⋯⋯
現在王度廬的小說主要有聯經和遠景兩個版本⋯⋯
王度廬筆下多孤兒⋯⋯
王度廬的老婆聽到他要寫武俠小說⋯⋯
一個月前讀完《劍氣珠光》⋯⋯
現在王度廬的小說主要有聯經和遠景兩個版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李敖所寫的《老年人和棒子》是在我大學時期,當時我的日子裡只有年輕人;生活中充滿了迷茫、創新、恐懼的心情。 雖然看了李敖先生的文章,卻是一知半解,無法理解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隔閡與衝突。 如今我已不再是學生,但我依然屬於年輕的那一羣,而我也漸漸地理解到《老年人和棒子》這篇文章的意義。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短篇集一個有趣之處是可能一次可以讀到好幾種風格的故事,可以互有關聯或完全獨立,就像摸彩一樣,讀到喜歡的篇章就像中大獎,一般般的話也許二三獎,再不然就是安慰獎。必須翻開閱讀,才知喜與不喜。
Thumbnail
本書是作者楊照對金庸作品的全新解讀,將初識的美好濾鏡摘下,用深入且嚴格的文學評析方法,重新「檢驗」金庸作品。這部《金庸的武林》一翻頁,彷彿又讓人回到求學階段時初讀金庸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書劍恩仇錄》結構嚴謹、伏筆連連、環環相扣、歷史事實夾雜虛構人、事,其虛若實。有江湖恩怨俠義,也有英雄兒女情長。官、軍欺壓百姓的惡行劣狀,黃河水災時民不聊生,反映社會上寫實現象。寫廣闊的山川地理,有傳統的文化、雜學,金庸博學才筆帶出武俠小說閃耀的萬丈光芒。
Thumbnail
我想,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漫畫家艾克索想說的,和金庸的想法是一致的──不論是小說,還是漫畫,藝術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的心胸更寬大,而非受限於是非或價值判斷,狹隘了。藝術讓我們看見,世上並非只有黑白兩色。
Thumbnail
果子離是我最喜歡的台灣作家,他筆下的好文佳作多如牛毛,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以下這篇情書,纏綿悱側令人動容,每每讀罷不勝噓唏。
中學時,人物鮮明、情節曲折跌宕的金庸小說,讓同學和我目眩神迷,是我們年少歲月的美好回憶。當時總以為自己未來會成為人上人,私心想望一如大俠、俠女,創造快意恩仇、自由自在的生活。 如今偶爾拿起金庸小說依然著迷,轉變的是閱讀的心情。突然發現武俠小說非常殘忍,無名小卒動輒成為大俠、俠女立威的道具,往往
我所知道的李後主是一位非常細緻感性敏感的文人,善於描繪內心感受。每每讀他的作品,不自覺地陷入情境之中。
Thumbnail
提到武俠小說,我必先想到金庸老師的作品。其實我小學時期也曾拜讀古龍《流星蝴蝶劍》,奈何我太習慣金庸的文筆與風格,未懂得欣賞古龍細膩的內心描寫,繼而擱置了其他作者的武俠小說😥所以這次閒話只是聚焦到金庸作品。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李敖所寫的《老年人和棒子》是在我大學時期,當時我的日子裡只有年輕人;生活中充滿了迷茫、創新、恐懼的心情。 雖然看了李敖先生的文章,卻是一知半解,無法理解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隔閡與衝突。 如今我已不再是學生,但我依然屬於年輕的那一羣,而我也漸漸地理解到《老年人和棒子》這篇文章的意義。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短篇集一個有趣之處是可能一次可以讀到好幾種風格的故事,可以互有關聯或完全獨立,就像摸彩一樣,讀到喜歡的篇章就像中大獎,一般般的話也許二三獎,再不然就是安慰獎。必須翻開閱讀,才知喜與不喜。
Thumbnail
本書是作者楊照對金庸作品的全新解讀,將初識的美好濾鏡摘下,用深入且嚴格的文學評析方法,重新「檢驗」金庸作品。這部《金庸的武林》一翻頁,彷彿又讓人回到求學階段時初讀金庸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書劍恩仇錄》結構嚴謹、伏筆連連、環環相扣、歷史事實夾雜虛構人、事,其虛若實。有江湖恩怨俠義,也有英雄兒女情長。官、軍欺壓百姓的惡行劣狀,黃河水災時民不聊生,反映社會上寫實現象。寫廣闊的山川地理,有傳統的文化、雜學,金庸博學才筆帶出武俠小說閃耀的萬丈光芒。
Thumbnail
我想,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漫畫家艾克索想說的,和金庸的想法是一致的──不論是小說,還是漫畫,藝術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的心胸更寬大,而非受限於是非或價值判斷,狹隘了。藝術讓我們看見,世上並非只有黑白兩色。
Thumbnail
果子離是我最喜歡的台灣作家,他筆下的好文佳作多如牛毛,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以下這篇情書,纏綿悱側令人動容,每每讀罷不勝噓唏。
中學時,人物鮮明、情節曲折跌宕的金庸小說,讓同學和我目眩神迷,是我們年少歲月的美好回憶。當時總以為自己未來會成為人上人,私心想望一如大俠、俠女,創造快意恩仇、自由自在的生活。 如今偶爾拿起金庸小說依然著迷,轉變的是閱讀的心情。突然發現武俠小說非常殘忍,無名小卒動輒成為大俠、俠女立威的道具,往往
我所知道的李後主是一位非常細緻感性敏感的文人,善於描繪內心感受。每每讀他的作品,不自覺地陷入情境之中。
Thumbnail
提到武俠小說,我必先想到金庸老師的作品。其實我小學時期也曾拜讀古龍《流星蝴蝶劍》,奈何我太習慣金庸的文筆與風格,未懂得欣賞古龍細膩的內心描寫,繼而擱置了其他作者的武俠小說😥所以這次閒話只是聚焦到金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