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0】政大教育|探索出斜槓人生——張雅媜

2023/06/2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照片來源:張雅媜)

張雅媜

張雅媜,目前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雙主修新聞學系,並且輔以社會學系及教育學程。
雅媜眼中的政治大學
雅媜眼中的政治大學是一所揉合傳統學術與現代魅力的大學。雅媜對於政大感受很深的部分,是這裡多雨的氣候,仿若給了學校一種獨特的氛圍。雅媜甚至戲謔地說,只要臺北的降雨機率為50%,那麼政大必然落在那50%。
作為政大的其中一員,雅媜有時也會自嘲的說:「我們的學校是一座水樂園」,這主要源於學校的降雨量特別的多。而位於河堤旁邊,通往山上的「水岸電梯」,學生甚至戲稱有朝一日,它可能會變成碼頭。有時,雨水無預警地狂襲而來,教室地板濕漉漉,操場化為湖泊,而往山上的道路瞬間成了瀑布。
環顧校園,肉眼可見是群山環繞。許多的大樓走進去會是二樓或三樓,而非一樓。也因為政大多山的環境,政大的學生在山上的一堂課到山下另一堂課的轉換中,總會需要走一段山路。因此政大並不是個腳踏車友善的地方,但絕對是喜愛爬山的人的天堂,雅媜說,這裡的環山步道隨處可見得。
另外,雅媜補充到交換學習在政大校園內非常普遍,也因為有許多寶貴的交換資源,使得申請過程相對容易。而學校的語言學習資源也十分豐富,無論是俄語、德語、西語等常見的語言,或是泰語、印尼語這些少見的語言,甚至連原住民語和台語都開設了。而這樣的多語學習的環境,也確實成為了政治大學修課的一大特色。
教育學系學什麼?畢業後可以做什麼?
雅媜與我們分享,在政大的教育學系,學生們會接觸許多基礎的理論課程,例如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和統計學等。然而,除了理論學習之外,教育學系強調的是實際操作與實作經驗,這種實際的工作經驗,讓學生們不只是停留在理論的學習,更能親自參與實作,理解與應用所學。
雅媜也分享她參與的實習課程「輔導原理與實務」。在這門課中,學生們需要到關愛之家或國小進行課後輔導,政大也會協助學生媒合相關的管道。雅媜當時就被媒合到指南國小,在課後輔導學生、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此外,還有其他實習課程讓學生可以進入學校實習一個學期,例如:「學校諮商實習」,學生們會進入政大附中,嘗試基本的輔導工作。
(照片來源:張雅媜)
關於學生們畢業後的工作選擇,雅媜說,教育系畢業生大致上有三種出路。首先,當老師是最直接的選擇。政大有分流的機制,讓學生自行選擇是否想要成為師資生。師資生需要修更多必修課,審核後才能參加教檢,成為正式的教師。
第二個選項是從事教育行政工作,亦即在教育部或相關行政單位工作。政大有提供如教育行政、教育法規等相關課程,畢業後也可以進一步攻讀教育行政的碩士學位。最後是輔導諮商。有些學校會開設心輔系,學生若有興趣成為諮商師或輔導老師就可以朝這個方向前進。政大教育系也有提供如青少年心理學、諮商理論與輔導等相關課程,並提供實習機會以提升學生的實務經驗。不過,如果希望成為諮商師,仍需進一步繼續學業修習更專業的課程。
轉系經驗
原先就讀社會學系的雅媜與我們分享了她的轉系歷程,那是一段長時間的探索。她認為,大學生涯是重新探索自我興趣的時期,因為對於科系的認知和實際修習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落差。雅媜說,自己對於社會學系並不是感到無趣,但她希望大學所學能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提供實質幫助。社會學系提供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學術領域,然而大部分的畢業生並未在此領域發展,因此她便走向了轉系之路。
在雅媜的轉系歷程中,偏鄉服務性社團和課後輔導經驗扮演了重要角色。她在偏鄉帶領營隊和教案,並發現自己對教育現場的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成為了她選擇轉入教育學系的關鍵原因。
然而,這樣的經驗也不是一蹴可幾的。儘管她在大一寒假時就已經參加了營隊,她實際轉系的時間點卻是在大三。在此期間,雅媜依然修習社會系的課程,也持續參與營隊。她發現,相比於研究理論找出問題,她更喜歡直接親臨教育現場實際付出。這種親身參與讓她感到更踏實,也成為了她未來理想工作的一部分。
不過轉系並不意味著她放棄了社會學系,在轉系的同時她也申請了社會系的輔系。除此之外,她也雙主修新聞學系,不僅是因為她對新聞業也有濃厚興趣,更是為了留給未來的自己多一個選擇。她認為現在的教育職場競爭激烈,如果未來沒有辦法成為老師,她還可以選擇成為記者,或者進入相關的產業工作,這樣的策略為她的未來提供了雙重保障。
在不同的領域都會有一些不同的軟實力影響,只要有認真學習,都會得到一些除了知識本身以外的能力
在雅媜豐富的學習經驗中,除了知識和探索自我興趣之外,她也培養出不同的軟實力。例如,在社會學系,她透過理論教學和相關研究培養出了一種獨特的「社科院觀察力」。這種觀察力讓自己在看待問題時,能夠考量整個大環境的改變,以及結構對個體的影響,而不僅僅專注於問題本身。
在教育學系,雅媜學習到了如何用淺顯順暢的方式進行溝通,因為在教育學系有很多需要上台進行演講的課程內容。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管是模擬教學還是在小學教授小孩,都讓她學到了如何用簡易的語言進行溝通,如何上台演講,以及如何與人相處和觀察他人等。
雅媜說道,在不同的領域都會有一些不同的軟實力影響,只要有認真學習,一定會得到一些除了知識本身以外的能力。
上大學後不能只讀書!她說:我覺得一定要參與很多活動,培養人脈
雅媜向我們分享到,她很喜歡看棒球,早在高中時期就期待著大學能夠加入棒球隊當球經,如今,她已是政大棒球隊的球隊經理。雅媜認為,大學生活不該只有書本,因為畢業後就要步入社會,這段時間應該要多參與各類活動,擴展自己的人脈。因此,她參與了許多社團,包括學生會學術部、系學會、兩個服務性社團、棒球隊,甚至還幫助系隊辦理棒球聯盟比賽。
雅媜說,自己在棒球隊中的經歷對她來說受益匪淺。除了寫棒球紀錄,她還在臉書上一邊轉播比賽,一邊進行解說。此外也會拍攝球員的比賽照片,並將當天的比賽寫成報導。這些工作讓她有機會將自己的興趣(觀看比賽)融入工作中,也讓她感到相當有趣。
(照片來源:張雅媜)
此外,雅媜也在拍攝球員的過程中慢慢培養出對攝影的興趣,而這也進一步鞏固了她選擇新聞學系的決定。她相信,在新聞系的學習,將來也有機會成為攝影記者,或從事與攝影相關的職業,所以她也會向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雅媜的社團活動不止於此,她還參與了兩個服務性社團的營隊活動。她說,在社團擔任幹部的經驗對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讓她有機會學習與人合作、管理和組織等相關的能力,這些經驗不論是對於她自己的能力、未來的生涯規劃或求職上都有著實質上的幫助。雖然這也意味著她無暇打工,但她仍然有在參與志工活動,如課後輔導,幫助小孩子做功課。對雅媜來說,這都是她大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想讀這裡嗎!學長姐告訴你!
雅媜認為來到大學並不需要特別的準備,因為高中與大學的學習內容截然不同。她鼓勵大家抱著滿滿的熱忱,進入大學這個全新的世界,並且充實自我,掌握所有可能的機會。她強調,進入大學就應該好好學習,利用好所有的資源,這樣一定會有所收穫。
你只要想像那是一個新世界,踏入那個世界的時候,只要帶有滿滿的熱忱,把握機會,踏實的,充實的學習。
不過她也說到,如果真的很焦慮,她建議可以嘗試閱讀「見樹又見林」,這是一本從社會學的視角看世界的書,對於未來要進入社會系的同學會有所幫助。新聞系的學生大三才會分系,前兩年會學一些基礎理論和相機的使用,如果有興趣,就會容易入門。教育系的學生只要對小孩有耐心,並保持教育的熱忱就可以。
最重要的是,雅媜鼓勵大家不要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被所謂的「明星工作」,如商業或法律的標籤所侷限。每個領域都有自己可以發揮的空間,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舞台。大家需要做的,就是深思熟慮,想清楚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去學習、去嘗試。
學姐的最後一句話,是對於大學生活的一種態度的強調:「多嘗試,不要怕去探索。」因為做不一樣的事情,參與不一樣的課外活動,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會有不一樣的啟發。這些啟發將會影響到自己未來人生的路徑。所以,對於大學生活,學姐的建議是,大家應該有一種開放並且積極嘗試的心態,不斷去探索,並且不害怕去追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對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有興趣嗎?直接看看相關資訊吧!
  •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官網:請點此
感謝 張雅媜 接受我們的專訪及提供照片
撰文|楊蘭欣
採訪編輯|邱伊辰
校稿潤飾|葉冠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51內容數
我們將在這個專題中,採訪各式各樣的大學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