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我,那些沒留下來的鞋子,去了何處?
隔天,就通通送進垃圾車,此生再也不復相見。
是的,即使可惜不捨的情緒仍然動搖了我,但再次套上我最難割捨的那雙方頭麂皮短靴時,腳趾頭們卻同時對沒那麼合適的擠壓感發出抗議,一瞬間我就知道分離的時候終於到了。而且這種穿過的舊鞋子嘛,怎麼清理都不足夠乾淨,完全無法送出去,就只能丟棄。
雖然會覺得這些被丟棄的東西尚有其價值,或許該給它發揮餘熱的機會,但轉贈、販售等方式,我覺得都非常的麻煩拖沓,甚至破壞掉已經整理好的心情。既已斷了、捨了,最後的一步還請確實做到,隔天立馬處理、請離家門,才不會落得每天繼續和一包堆積在門口的物品對峙的下場。
於是乎,下一個整理的目標,來到我家的「包包」上。
清點:
我所有的包包在此,和鞋子一樣,日常使用的只有一個而已。
把所有的包包拿出來排好,為它們拍了一張大合照,接著,盯著它們發呆好一會兒。
突然靈光一現,我決定把包包的合照發給ChatGPT Line,問出翻騰在我腦海裡的問題,以求得一個回答。
(好的,給它看圖片是啥米碗糕做法,它無法意會我要問什麼,所以我還得查一下它說的日文,喔,原來是它目前只支援文字和語音。)
我問:為什麼人需要那麼多包包?
AI的結論是:因為包包可以滿足人們的實用和美觀需求。
這結論其實不需發問,每個人應該都能得出,只是所有包包一字排開的陣仗,實在令人咋舌,呵呵,為什麼我買了那麼多包,我根本沒在用它們啊?!
我又問AI:
人真是奇怪的動物,買來一堆東西,然後再來搞斷捨離是什麼心理?
那是在回顧一段無法複製的人生經歷,在反覆整理的過程中,我過往的生活方式、興趣喜好,以及被什麼購物氛圍影響過,被什麼莫名的失心瘋驅使過,都呈現在此刻的我面前。
看著包包們,就不一一細數它們與我的往昔了,還是直接思考「包包的去留」這問題吧!
聊天機器人給出抉擇的方向,依日常休閒、工作場合、正式場合、旅行、運動等需求來思考的話,前三種場合對我而言,所需的包包其實就是那一個,而旅行和運動用的包也可以互通。所以,我就分成日用包和旅行包來處理了。
1.日用包:
由於怕麻煩的個性,如果出門前,還要把昨天用的包裡的東西,換到另一個包裡頭去,實在太令人煩躁。再者,年輕時或許還會覺得正式場合要盛裝出席,但年近半百的我,已然了解自己崇尚舒適自在,不管處在哪種場合,我都是一貫的休閒風格。
久而久之,現在用的包就一個,可以裝上錢包、手機、iPad、行動電源、串接線,和一些在外經常用到的必備物品。
2.旅行包:
旅行用的包包,反而較為複雜,要依小旅行和長期自助旅行來分析、挑選。
小旅行大概是三天之內的,有以下三個選項:黑白字母包、綠登山包、黃防水包。黑白字母包是目前常用的。綠登山包只在以前爬山時用的,但不爬山後就放著。黃防水包完全沒用過,只是一次爬山的活動中看別人背,覺得下雨時,不用幫背包套雨衣很方便,結果買來丟在衣櫥裡,再無用武之地。
我改變登山包只能爬山用的想法,決定留下能減輕負重的綠包。
至於長期自助旅行用包,就得數藍色大背包(大概是60L的容量),而且我只在2017年暑假用過一次。那年,它跟著我一路從東京、大阪、京都,輾轉到四川、甘肅、青海,爬過富士山、上過九寨溝、去到青海湖。那時候,不但四處闖蕩還準備上山,覺得一只背包最方便移動。回來之後,因為太大的緣故,也得了一個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勳章,長久地供在櫥櫃的包包山裡。考慮到我退休後去旅居的需求,大藍包或許有機會出山,就再多留兩年看看。
不過,旅行會用上的可不止背包。根據我的旅行習慣,旅行日用小物包必不可少,裡面放的都是出行大概率會需要的日用品,回家後不取出整理,只在每次出遊打包時補足即可。而購物袋、小側背包也要有。
最後,我還有一大一小、平時收在櫃子裡不用的錢包。大的是長夾,用不習慣又佔包包空間,於是放置一些較少用的信用卡、提款卡、會員卡等,就丟進櫃子去。小零錢包則是放著旅行歸來用不掉的各國零錢,也許哪一天又可以花上了呢!(當然,我的日用小背包裡,還有一個平常使用的錢包。)
哇,這樣一整理下來,思緒清晰明朗了好多,那些沒入選的包包,有的直接詢問同事需不需要,其他較老舊或別人家應該都有不會要的,直接丟棄。
包包的整理與去留,任務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