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媽的參考書《神啊!我的孩子怎麼了?》與《你的0~9歲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健康 快樂 平安
真的是陷在壓力困苦中的孩子與父母的人生新希望
這句話節錄自《神啊!我的孩子怎麼了?》第244頁,當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做法,偏偏又跟父母完全不同的時候,又或者,孩子明明已經成年,卻莫名窩居在家不肯找工作...... 這六個字在遇上教養難題時真的用得上嗎?
孩子,你的問題在那裏?
有趣的是當孩子還在我們的肚子裡或是還抱在懷裏的時候,「只要你健康快樂平安長大」經常是父母最重要的心願,反而是越長越大,父母開始擔心孩子的功課和未來發展時,這六個字很容易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在開始看《神啊!我的孩子怎麼了?》女兒正好步入青春期,書裏非常清楚列出孩子的辛苦、面臨的問題與「壓力」來源。壓力?孩子怎麼會有壓力?他們就只需要上學、讀書,頂多就是不要要求太高的分數不就好了?原本貓媽就是這樣想,看了書中的解析後才了解其實孩子的壓力不比大人少或小,而且他們的年紀還輕,反而更需要大人的協助來化解壓力
家是最好的解藥
家是壓力最好的釋放場所
,別讓孩子一踏進家門就繼續成為父母的焦點,一下問成績、功課,看他們精神不好又要擔心詢問是不是沒睡好?想上網舒壓,又被嘮叨沒完。書中教家長不是要放縱孩子讓他隨心所欲,書裡面也有教什麼是良好的溝通方法、溝通時機(下一篇貓媽會分享看書後跟女兒的溝通法)。千萬別讓家成為孩子另一個壓力鍋讓他們不想回家,到時想要挽回就很困難了。
另類的實用哲學
本書是萬世紀出版社在2014年出版,或許會有人對書中「靈學」的部分有很多的不解和疑問,希望有疑問的大家可以繼續看「活靈活現」系列十二本的套書。退一萬步來說,把本書中所有關於靈學的部分通通拿掉,內容裡關於親子教養的部分真的非常值得父母、老師在帶領孩子和與孩子溝通時參考。如果是面臨跟孩子溝通有吃力不討好的感受更是要看第207頁到第228頁「親子溝通要技巧」,糾正看時機、檢討重未來,先透露一下,貓媽真的是看女兒臉色在選時機溝通的哦!h
今年三月中燕子提早二週回來 四月中就生了一窩小燕子
很像觀察小動物
孩子還在嬰幼兒時期,貓媽最擔心的還是健康問題,女兒一歲前每個月都要感冒一次,有一天在書店就看到信誼基金會出版社出的《我的0歲小孩》覺得是很科學的統計和觀察,決定買來對照看看女兒的發展有沒有像書裏寫的一樣,有的話就不用擔心了。書裏除了描述孩子的肢體發育外,還有關於各階段的行為觀察,真的就像觀察小動物一樣,用第三人的眼光看孩子比較客觀,以及在決定哪一個年齡段適合學習那種課程時也是很好的參考。例如幾歲適合學游泳比較有效率,太早學會因為肢體協調的能力還沒有完成,會需要多花很多時間。貓媽是會提前三個月左右買下一本來看,記得買到4歲吧,覺得比較有把握了,就沒有再買。
「老大照書養」沒錯!因為會比較安心!孩子生出來還不會講話,有了書有了大致的方向就安心多了。等到可怕的青春期,才知道襁褓期還真好應付......雖然說有太多親朋好友給的意見,但只有自己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方法當然因人而異,只要有心想跟長大的孩子好好溝通,看書終究是個可以選擇的好方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21內容數
Podcast 「2050.comm跨世代溝」裡文花的個人單元「我這個花評」文字版。從2020年開始可以說沒有間斷看劇,尤其以韓劇為主。這不是個嚴肅考究的評論,就只是個50代的阿姨用充滿熱情和認真的態度表達看劇的心情和想法。每一齣劇都會聯想一種食物,是受到台大葉丙成教授的啟發,就借用來自娛娛人增加樂趣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我是虎媽,女兒會不會成績更好?未來會不會更有成就?」這個如果大概問過自己不下三次......自問自答的結果是:沒有答案。結論是:我就是無法成為虎媽,自然沒辦法知道女兒會不會得到更高的世俗成就。既然成不了虎媽?就當貓媽吧!
「如果我是虎媽,女兒會不會成績更好?未來會不會更有成就?」這個如果大概問過自己不下三次......自問自答的結果是:沒有答案。結論是:我就是無法成為虎媽,自然沒辦法知道女兒會不會得到更高的世俗成就。既然成不了虎媽?就當貓媽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