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聊遇∞ with mori 聊一聊,遇見你,也遇見自己。
每個人的時空背景不同,無從判斷是不是已經做到最好,而且每個人對於最好的定義也不一樣;但是,如果能夠相信父母其實已經傾盡所有、努力做到最好,接下來輪到自己為自己負起責任,往後的日子其實會比較容易開心。
家人朋友陸續都有了小寶寶,育兒的路上,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
有人說:「因為沒有從原生家庭得到足夠的關懷,所以當自己有了小孩,就決定為孩子付出所有。」
我問:「那你覺得,父母是不是已經盡力做到最好了?」
有人回道:「不,我不覺得他們有盡力了,他們給的並不夠。」
每個人的時空背景不同,無從判斷是不是已經做到最好,而且每個人對於最好的定義也不一樣;但是,如果能夠相信父母其實已經傾盡所有、努力做到最好,接下來輪到自己為自己負起責任,往後的日子其實會比較容易開心。
然而,我們這一代要成為父母,除了經濟方面,在教養上其實承擔了和上一代不太一樣的壓力。坊間書籍眾多、親子講座和專家意見各有論述,老一輩也會提供她們的親身經驗,「怎樣處罰會有心理創傷、手足之間不要比較、給予足夠的安全感很重要等等⋯⋯」,這些建議都很理想,但做不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家長看起來壓力都好大;尤其是看著身為全職媽媽的朋友,心中充滿了對於自己成為完美媽媽的期待,但回過頭來,又忍不住噼哩啪啦發了一頓脾氣。
這樣的焦慮、自責,又能期待誰來安撫?
心中冒出小小的做自己的心願,又有誰來照顧?在大人給予小孩滿滿的愛之前,如果大人自己其實也需要愛,該怎麼給?能不能夠表達?
餓了、累了的時候,可不可以和寶寶一起哭鬧?討抱?
或許,在給予孩子一個充滿愛的童年時,
別忘了在教養的過程中,
也療癒自己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