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個家,把老婆都忘了。有這種事嗎?這種事可以嗎?賣掉寫真集也是可以的嗎?「我要讓你知道,被拋棄的女人的怨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幫學校進書,有一本忽滑谷快天的《武士的宗教》,

武士的宗教,當然就是禪囉。

因為是東拉西扯的書,感覺很有趣,

我都忍不住想帶一碗了(瀨尿牛丸)。

 

隨便亂翻。不知為什麼,裡面提到《孔子家語》的這個故事:

 

「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

孔子對曰:『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

 

意思是說,魯哀公問孔子:

 

「聽說有人很健忘,健忘到搬個家,把老婆都忘了。有這種事嗎?」

 

孔子說:

 

「有喔。這還不算什麼,有人連自己都忘了。」

 

看到這邊,未看先猜,覺得作者應該是要稱讚「忘」的境界吧!

應該是要說,太棒了!不只是忘了老婆,也忘了自己!

 

結果不是。他是照著《孔子家語》的文意去說的。

《家語》的下文,

孔子就以夏桀為例,講了一堆道理,

說你看,夏桀就是沉緬於淫樂,把重要的大事都忘了,

所以身死國滅啊,

這就是「忘其身之甚矣」啦。

 

所以我猜錯了。

但是也不能怪我,因為說起佛家道家,感覺是會叫大家去忘才是。

像是很久之前提過的《增壹阿含》的偈:

 

「為家忘一人,為村忘一家,為國忘一村,為身忘世間。」

 

應該為了自己而忘掉世間啊!

這才是對的。

《莊子》不也是常常說忘?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

 

什麼都忘了,忘了才好。

 

尤其是呢,是期末前1個月左右的現在。

這種時候,就是所謂的撞牆期啦!

已經很累、很累、很累了,而仍不得休息。

真想忘掉一切。

 

××××××

 

不過話又說回來,

「搬個家,把老婆都忘了」,感覺這事本身很深奧啊!不單純啊!

難道,

這裡面,不是滿滿的對老婆的恐懼、或是恨意嗎!

 

很久之前提過佛經裡的「鬼妻」(請自己搜尋本誌),

就是這樣的故事喔。

如果是這樣,倒是可以理解。

 

××××××

 

不過現在我想到的,是《亂馬1/2》裡的右京。

故事提要:

亂馬的老爸玄毛,因為貪圖御好燒的攤車,

就隨便答應讓亂馬娶右京;

事後,父子倆推著攤車、丟下右京就逃跑了(惡劣的父子)。

根據亂馬的辯解,

當時他只想到御好燒、沒想到右京,

這,不也是一種「搬個家,把老婆都忘了」啊!

渣男!

所以右京不是說了嗎!

 

「我要讓你知道,被拋棄的女人的怨恨!」

 

話再說回去:

常看到本系某×安同學,在臉書賣寫真集和周邊商品。

 

「不是說買過寫真集的,就不是過客嗎?」

 

雖然有這種疑問,

但是此人也是一本買過一本、同時又是一本賣過一本。

是不是要畢業了,開始大出清了?

 

「我要讓你知道,被拋棄的女人的怨恨!」

 

我總覺得,那些被賣掉的寫真集,半夜會來報仇。

 

 

avatar-img
13會員
2.5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李叔同出家,棄妻棄子,實在非常奇怪。 李叔同出家後,妻子俞氏、二個兒子(李準、李端)、日本小老婆,想見李叔同一面,都被拒絕。 俞氏去世時,弘一大師也沒回天津(李叔同是天津人)。 這恐怕都和佛教教義不合。 釋迦牟尼佛都沒這樣做。
心齋,是莊子內篇第四章人間世一個寓言....
宗教,各有各的信仰,能延續千年以上,且能跨國傳播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沒有必要去論好壞或者誰對誰錯! 佛教的八苦,就算不是佛教徒,也得承認那是世間存在的情緒。分別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疾甚!而我追根究底,就是情字在苦! 因為有了情,才會捨不得,因為有了情,才會被勒索!如果真
Thumbnail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雍也第六)。  武城是魯國的一個小城邑。子遊去那裡擔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長官。可能回到孔子身邊時,孔子很重視舉才,就問他,『你在那裡發現作用了什麼人才嗎?』子遊就回答
這幾天信息量太大,我還沒有好好的消化這些事件的發生跟處理就到了不得不結束的狀態。記得十天前我跟陳先生(現在是前夫君)去了一趟佛光山 是一間西澳的道教廟宇。位於我家的東南方,之前台灣的先工有跟我說過讓我我去東南方的廟宇去「祭改」再去跟前夫君做溝通。 其實現在一切清楚了也感覺沒什麼好溝通的。 愛情已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李叔同出家,棄妻棄子,實在非常奇怪。 李叔同出家後,妻子俞氏、二個兒子(李準、李端)、日本小老婆,想見李叔同一面,都被拒絕。 俞氏去世時,弘一大師也沒回天津(李叔同是天津人)。 這恐怕都和佛教教義不合。 釋迦牟尼佛都沒這樣做。
心齋,是莊子內篇第四章人間世一個寓言....
宗教,各有各的信仰,能延續千年以上,且能跨國傳播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沒有必要去論好壞或者誰對誰錯! 佛教的八苦,就算不是佛教徒,也得承認那是世間存在的情緒。分別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疾甚!而我追根究底,就是情字在苦! 因為有了情,才會捨不得,因為有了情,才會被勒索!如果真
Thumbnail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雍也第六)。  武城是魯國的一個小城邑。子遊去那裡擔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長官。可能回到孔子身邊時,孔子很重視舉才,就問他,『你在那裡發現作用了什麼人才嗎?』子遊就回答
這幾天信息量太大,我還沒有好好的消化這些事件的發生跟處理就到了不得不結束的狀態。記得十天前我跟陳先生(現在是前夫君)去了一趟佛光山 是一間西澳的道教廟宇。位於我家的東南方,之前台灣的先工有跟我說過讓我我去東南方的廟宇去「祭改」再去跟前夫君做溝通。 其實現在一切清楚了也感覺沒什麼好溝通的。 愛情已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