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三年二班的生存率很高,為何最後只剩下四個人能參加考試?
四名生存者中還包含一名時常裝病的女生,找盡理由不去掩護組、查緝組,而待在安全的陣營裡,如此之人,編劇居然是讓她活著。
思考數日,小聽才終於頓悟:
讓勤奮有擔當的人活下來,那是落入俗套的劇情。
這部劇作完整反映世界的常態:最後的生存者,通常是最沒有貢獻的旁觀者。
實在是一部寫實劇!
圖片擷取自官網
球形物體:
突然出現在上空的球形物體,使市民們感到困惑,但隨著時間推移,大家早已見怪不怪,直至某天,球形物體掉落至地面,使球內的異形成千成萬的流竄巷弄之中。
學生與軍人:
以高三學生為徵召對象,進行相關的軍人職業訓練,並練習射殺球形物體,而為了指考而努力積攢加分的考生、或是被家長逼迫下而參加訓練活動,懷著不同心思下開始擁有了雙重身分:學生與軍人。
軍人訓練活動十分重視體力活,與紙上的閱讀體驗有極大落差,在考場上無往不利的人不一定能夠勝任武力,這也是此劇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大看點。
書呆子成為膽小懦弱的軍人、善於霸凌同學的人卻能夠救人無數、班長與副班長繼續承擔著責任,照顧全班級的同學,以及什麼也不做,卻時常發牢騷的人……。
誘因與責任:
在加分的誘惑下,許多人的出發點是為了加分,不論是射殺異形的數量,或是擔任幹部的角色,只要能夠呈現實際的獎勵加分,都能使學生動搖。
而面臨差點死去,許多心驚膽顫的殊死鬥,許多人願意放棄加分,回到自己原本平靜的生活裡,但,最後他們又服從於同進退的表決模式;用表決決定離開還是續留參與戰爭活動,如果甲方的票數較多於乙方,則必須服從甲方的意見。
每一次的表決結果都是留下來的票數居多,雖然後面才會明白當中的隱情,但三年二班的學生已經歷了無數次的同進同退,被當下的環境推著成長。
社會生存與戰爭生存:
讀書是為了什麼?為了謀一份好職業,好立足於社會。
戰爭是為了什麼?為了謀一份生存,好立足於世界。
高三生的讀書生活是一場靜態的、長久的、與自己內心層面的戰爭;而與球形物體的戰爭卻是一場動態的、立即的,稍有差池就能送命的戰役。
沒被告知喪命的風險,被大人巧妙話術欺騙的高三生們,參與的是一場耗心耗力的生存實境秀。
人性與慾望:
劇中不乏人性刻劃,比如主角戴眼鏡,貌似大雄外型的金致列,是名善良、重關懷的文弱男子;動不動就掄起拳頭的權日河,在戰爭中卻反倒有了同儕間的情義;從英國留學歸國的李那羅,射擊之中卻能成為王牌;動作駑鈍的邊緣人盧愛雪,卻因料理食材的能力而被眾人期待與包圍。
人皆有各種面向,在戰爭中各自貢獻自己所長:修剪頭髮、醫藥包紮,互相展現課業外的生活常識與技能。
在小事中拌嘴嬉鬧;在生死攸關之際,亦有合作與內訌。
此劇的看點就是把學生時期一定遇過的百種人塑造出來,親切地聯想到某位同學。
兩極的表現手法:
第一季時,小隊長犧牲奉獻救全體;第二季時,國永洙錙銖計較殺全場。
許多網友認為是爛尾,但小聽不那麼認為。
在等待第二季時,亦有思考小隊長活著的可能性,甚至腦補劇情會是幾名學生上大學開心玩樂的畫面,或者是在放榜單前開心的模樣。
但這樣未免太辜負「戰爭」這個名詞了,真實的戰爭是殘酷的,不是三言兩語能夠收尾的。
回顧並打臉自己的幻想,反而能欣賞劇情安排:好不容易生存下來的三年二班,重新相聚、信任彼此、暢談未來規劃,所有的心都聚集在一起時,卻遭受國永洙無情的槍枝掃射,近乎所有人都躺在教室的血泊之中,被看不見的「球體異形」給擊斃了。
人心善變,如同球體異形
三年二班「輸」給了國永洙的疑心病,「輸」給了眼界狹小的自私。
而國永洙的存在也揭示著失去理性思考的人才是最可怕的,這部堪稱是整個世界的縮影。
總結:
此劇的最後四集,為了要塑造人性果然是最可怕的,所以安排了監獄受刑人與國永洙。
一名監獄大哥在離開之際,說出了一句:那些球形是要來消滅人類的。
道出了編劇想塑造的核心;腐壞的人心比球體異形更可怕。
末尾,金致列參加了指考,卻只繳交白卷,看過生存的殘酷後,致列反思著考試的意義究竟是為了什麼?
以加分目的為開始,以考試場景為結束。小聽覺得劇尾安排貫穿全劇的核心:加分與升學考試。當初拚死拚活想要的,最後關頭卻反而不要了,甚至懷疑當初「要」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能從中反思讀書目的與戰爭的核心,學習不再被利益矇騙,跳脫框架去思考眼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