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詐騙、類詐騙 孰輕孰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經濟日報 王薇瑄(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最近最熱門的科技話題當屬ChatGPT了,相信這個軟體大家已漸漸熟悉,其功能基於生成式AI (Generated-AI)可以回答問題,也可以論述與創作。
寫作科技分析與評論相關文章至今也四年了,ChatGPT的出現,再度印證了之前的觀察:最快利用這些新興科技的產業,似乎是詐騙業?
而我認為詐騙業又可以分成:「詐騙」與「類詐騙」。
先分享一些詐騙的案例,像是2022年一度風靡全球的「非同質化代幣」(NFT) 。NFT的買賣奠基在區塊鏈上,所有交易不可更改,公開透明,不少詐騙集團看準了大家對這新興市場的投機心態,或陸續「空投」(免費贈送)吸粉後捲款而逃,或假扮知名NFT IP發行者販賣非原創性圖片等,這些案件讓NFT市場與危險之間畫上等號。
好在許多深耕NFT市場的先驅者認為,詐騙與泡沫化會洗掉「投機者」,而留下來的才是貫徹信念的「NFT」;但直至今日,許多企業與投資人都還在觀望,遲遲不敢踏入。
因疫情而走進人們生活的QR code,也成為詐騙手法之一。有的掃描後會索取民眾的個人資料,有的則連接到「恭喜中獎」的網頁,不僅騙資料還騙財富。
現在正紅的ChatGPT,已成為一頁式詐騙網站與內容農場的最愛。以前詐騙人員還需要花時間編撰詐騙內容,而如今只要丟幾個問題給ChatGPT,生成式AI便幫忙升級所有騙術,大幅增加生成詐騙內容的效率。
科技是中性的,使用方式不同,大眾賦予的正反評價也不一。程式小白用ChatGPT寫出App,讓我們肯定其聰明才智,但也有不肖業者會用它強化騙術,所以建議還是拿掉偏見,用比較客觀的態度去看待所有的科技產品,畢竟「產品」與「開發者」只是提供工具,之後遭濫用也是兩手一攤,有苦難言。
那麼「類詐騙」呢?嚴格來說這不是詐騙,而是當新科技誕生,不擅技術的那群人依樣畫葫蘆,猴急開發產品,功能與性能不上不下,卻又歸類為希望無窮的新興產品。
想當年剛剛提出VR概念,有一波廠商火速開發VR眼鏡,處處瑕疵卻流到市面,甚至進入各式科技展會。一般民眾體驗了「非成品」的VR眼鏡,頭暈不適,便認為這產品不好,以後再也不願使用。
我任職的聲鮮時采科技以聲音內容的企畫製作為營運模式,起初和企業提案時,幾間企業給的回饋是:「我們之前也做過Podcast啊,更新十集總收聽數才1,000次,評估後覺得這個行銷模式不適合我們。」
當時那幾間企業也是委託外面的Podcast製作公司,有趣的是,那間公司沒有出品原創內容,也沒有主持經驗,因為俗又便宜,也許短時間內獲利了,但對產業傷害極大,也無形扼殺了新芽的發展空間。
所幸,不論是VR眼鏡還是Podcast產業,經過時間淘洗,市場裡便能看到真正耕耘的人。
「類詐騙」與「詐騙」孰輕孰重,還頗難說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99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網際網路發展至今已經20餘年,從一開始低低嘟嘟的撥接機,到現在的寬頻和光纖,速度愈來愈快;而智慧型手機的發明,更是走到哪裡滑到哪裡,海量訊息唾手可得,因此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資訊爆炸」、「大數據未來」等字眼。
2023年當紅的科技關鍵字,想必與「生成式AI」(AI-generated)脫不了關係;若不是生成式AI,那應該就是以它為主開發出的ChatGPT了。
上個禮拜,特斯拉工程主管於投資人日活動現場宣布:考量開採稀土造成的健康與環境風險,特斯拉的下一代電動車平台上,以維持電動車效能與性能為前提,將減少75%的碳化矽(SiC)用量,而設計出無稀土的永磁馬達。
Spotify,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聲音串流平台,創立於2006年。早期其商業模式非常單純,支付訂閱費的會員在平台上能收聽全球的音樂,而使用免費版的用戶,在音樂前則會聽到一段廣告。
近年數位經濟發展遲滯,訊號端電信公司固然推出了5G服務,但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統計,截至2022年8月,台灣5G用戶突破600萬,滲透率不過是25%而已
這次在美國舉辦的消費性電子展(CES),參展商約3,200個,種類琳瑯滿目,其中一個發燒品就是「虛擬眼鏡」(AR/VR/MR/XR)。 Panasonic旗下新創ShiftALL、Caliverse、Sony皆展出相關產品,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HTC的新產品VIVE XR Elite
網際網路發展至今已經20餘年,從一開始低低嘟嘟的撥接機,到現在的寬頻和光纖,速度愈來愈快;而智慧型手機的發明,更是走到哪裡滑到哪裡,海量訊息唾手可得,因此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資訊爆炸」、「大數據未來」等字眼。
2023年當紅的科技關鍵字,想必與「生成式AI」(AI-generated)脫不了關係;若不是生成式AI,那應該就是以它為主開發出的ChatGPT了。
上個禮拜,特斯拉工程主管於投資人日活動現場宣布:考量開採稀土造成的健康與環境風險,特斯拉的下一代電動車平台上,以維持電動車效能與性能為前提,將減少75%的碳化矽(SiC)用量,而設計出無稀土的永磁馬達。
Spotify,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聲音串流平台,創立於2006年。早期其商業模式非常單純,支付訂閱費的會員在平台上能收聽全球的音樂,而使用免費版的用戶,在音樂前則會聽到一段廣告。
近年數位經濟發展遲滯,訊號端電信公司固然推出了5G服務,但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統計,截至2022年8月,台灣5G用戶突破600萬,滲透率不過是25%而已
這次在美國舉辦的消費性電子展(CES),參展商約3,200個,種類琳瑯滿目,其中一個發燒品就是「虛擬眼鏡」(AR/VR/MR/XR)。 Panasonic旗下新創ShiftALL、Caliverse、Sony皆展出相關產品,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HTC的新產品VIVE XR Elite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靈感的誕生:詐騙也有詐?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有一天,你無聊地滑著Threads或是臉書,突然看到某篇帖子吸引了你的注意。它標榜著“高薪工作機會”,或是承諾你“短期內獲取高額報酬”。看起來有點可疑,但偏偏又寫得很真實,讓你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這種情境我也經歷過,而且不止一次。
Thumbnail
ChatGPT 對話機器人應用日益普及,AI 技術的應用帶來全新的體驗和風險。換臉技術和深偽技術的濫用,已成為詐騙的新手法。值得思考的是,AI 技術也可為正義而用,科幻電影《詭計女孩》中,AI 技術成功幫助抓獲性暴力犯罪者。
Thumbnail
AI盛行,詐騙集團已開始使用AI語音詐騙。文章提供了避免詐騙的建議,包括多加確認借錢訊息,留意陌生電話,建立暗號與親友驗證真偽。也分享了詐騙車手的相關資訊,以及成為詐欺車手的後果及應對方式。建議年輕人在求職時應多求證、睜大眼睛。
Thumbnail
從Open AI推出Chat GPT3.5以來,2023年幾乎話題都圍繞著生成AI,在經濟市場上,AI科技股看好看漲,而AI的運用,更是突破大家的想像。 甚至連詐騙集團都趕上AI的風潮。之前節目有針對兩岸詐騙手法與模式作介紹,想進一步瞭解,在AI浪潮之下,兩岸就AI的法律有沒有什麼相應的管制或措施?
AI與虛擬帳號的盛行,帶來了機會與風險,需要保持警覺與理性,避免被迷惑與控制,以及辨別訊息真假,是每個網路使用者該思考與學習的。
Thumbnail
投資詐騙日益增多,不再限於傳統的詐騙手段,而是藉由虛擬貨幣等新形式進行詐騙。從一場看似真摯的投資活動,到最後發現所有的投資項目都跟被羈押的一群人有關,這位投資者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入詐騙的陷阱。投資前應審慎評估各項資訊並尋求專業意見,避免成為投資詐騙的受害者。
Thumbnail
想問問大家,用過ChatGPT嗎? 相信大家就算沒用過,也一定聽過ChatGPT的大名,畢竟沒看過豬走路也吃過豬吧! (小編沒打錯,畢竟以現代社會來看,吃過豬的應該才是多數XD) 但~~你知道嗎?幣圈也有一個Chat GPT——「ChainGPT Pad」, 同樣是主打智能AI,而且有推出原生
Thumbnail
隨著ChatGPT等生成式AI技術席捲全球,成為當下科技領域的一大焦點,全球投資市場亦相應地展現出對這一新興領域的熱烈反應。從微軟、Google等科技巨頭的積極布局,到股市中眾多AI相關企業股價的上揚,生成式AI無疑已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從ChatGPT 4.0到GPTs 我是ChatGPT 4.0的付費使用者,說真格的,自從付費之後,就不想退出了,因為真是好用。 最近,ChatGPT 4.0又提供了GPTs的服務...... 有時候別人邀請我演講,我都會先溝通需求,有一次,某間學校邀請我對學生分享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
記得我在前某篇文章講到如果聽到股市正在炒作甚麼題材,大部分時候你聽聽就好。因為一個技術或新興市場要起來,不是你想的那麼容易,比如現在炒得兇的AI,其實至少10幾年前各科技大廠就在做了,ChatGPT都不知道在微軟內部做多久了才一舉成名,然後搭著他的熱潮,AI伺服器等為因應大量運算需求硬體的設備才會需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靈感的誕生:詐騙也有詐?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有一天,你無聊地滑著Threads或是臉書,突然看到某篇帖子吸引了你的注意。它標榜著“高薪工作機會”,或是承諾你“短期內獲取高額報酬”。看起來有點可疑,但偏偏又寫得很真實,讓你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這種情境我也經歷過,而且不止一次。
Thumbnail
ChatGPT 對話機器人應用日益普及,AI 技術的應用帶來全新的體驗和風險。換臉技術和深偽技術的濫用,已成為詐騙的新手法。值得思考的是,AI 技術也可為正義而用,科幻電影《詭計女孩》中,AI 技術成功幫助抓獲性暴力犯罪者。
Thumbnail
AI盛行,詐騙集團已開始使用AI語音詐騙。文章提供了避免詐騙的建議,包括多加確認借錢訊息,留意陌生電話,建立暗號與親友驗證真偽。也分享了詐騙車手的相關資訊,以及成為詐欺車手的後果及應對方式。建議年輕人在求職時應多求證、睜大眼睛。
Thumbnail
從Open AI推出Chat GPT3.5以來,2023年幾乎話題都圍繞著生成AI,在經濟市場上,AI科技股看好看漲,而AI的運用,更是突破大家的想像。 甚至連詐騙集團都趕上AI的風潮。之前節目有針對兩岸詐騙手法與模式作介紹,想進一步瞭解,在AI浪潮之下,兩岸就AI的法律有沒有什麼相應的管制或措施?
AI與虛擬帳號的盛行,帶來了機會與風險,需要保持警覺與理性,避免被迷惑與控制,以及辨別訊息真假,是每個網路使用者該思考與學習的。
Thumbnail
投資詐騙日益增多,不再限於傳統的詐騙手段,而是藉由虛擬貨幣等新形式進行詐騙。從一場看似真摯的投資活動,到最後發現所有的投資項目都跟被羈押的一群人有關,這位投資者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入詐騙的陷阱。投資前應審慎評估各項資訊並尋求專業意見,避免成為投資詐騙的受害者。
Thumbnail
想問問大家,用過ChatGPT嗎? 相信大家就算沒用過,也一定聽過ChatGPT的大名,畢竟沒看過豬走路也吃過豬吧! (小編沒打錯,畢竟以現代社會來看,吃過豬的應該才是多數XD) 但~~你知道嗎?幣圈也有一個Chat GPT——「ChainGPT Pad」, 同樣是主打智能AI,而且有推出原生
Thumbnail
隨著ChatGPT等生成式AI技術席捲全球,成為當下科技領域的一大焦點,全球投資市場亦相應地展現出對這一新興領域的熱烈反應。從微軟、Google等科技巨頭的積極布局,到股市中眾多AI相關企業股價的上揚,生成式AI無疑已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從ChatGPT 4.0到GPTs 我是ChatGPT 4.0的付費使用者,說真格的,自從付費之後,就不想退出了,因為真是好用。 最近,ChatGPT 4.0又提供了GPTs的服務...... 有時候別人邀請我演講,我都會先溝通需求,有一次,某間學校邀請我對學生分享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
記得我在前某篇文章講到如果聽到股市正在炒作甚麼題材,大部分時候你聽聽就好。因為一個技術或新興市場要起來,不是你想的那麼容易,比如現在炒得兇的AI,其實至少10幾年前各科技大廠就在做了,ChatGPT都不知道在微軟內部做多久了才一舉成名,然後搭著他的熱潮,AI伺服器等為因應大量運算需求硬體的設備才會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