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拉子學生-路,往前走 》/吳淑姿著,集合出版社,2012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喜歡孔夫子/的學說嗎?如果喜歡的話,要看這本小說;

你不喜歡孔夫子/的學說嗎?如果不喜歡的話,更要看這一本。

看看孔夫子說的話,孔夫子後幾年的生活,還有他的弟子們如何和虛構的人物和事件無縫地融合在一起,如何加入了女學生,甚至拉子學生--絕無僅有的孔夫子和女/拉子學生扯上關係的故事(集合出版社還一次出了3本)。

請來看看這位作者如何取用孔夫子時代對現代女人、還有她自己的生命經歷有意義的事情,為什麼取了這樣的副書名:<路,往前走>。


後記

對立,暫停;路,往前走

《孔夫子的拉子學生》這個故事很不好寫。

當初接到小玉的邀稿時,我第一個反應是:「孔夫子沒有女學生。」再來是「如何有拉子學生呢?」

她的解釋是,孔夫子是老師的代表,如果他有收拉子學生的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寫出他為什麼要收?如果他不收的話,將不收的理由寫出來,也可以。

基於虛榮(這是邀稿哩!)和使命感(能寫古代背景-尤其古代拉子小說的人不多),加上這個題目的「怪異」和「好笑」也很難再遇到,我答應了。

當我2011年7月時將幾本《論語》帶去美國度假,開始看時,才發現它怎麼這麼難讀呢?當年高中在唸的時候不覺得啊!有點後悔了,尤其要在真實的人和事件中插入虛構的人和故事,要從何著手呢?

回台灣後,那本《論語》只看了一半。在舊書店中發現了一本劉慕沙翻譯自日本井上靖著的小說體《孔子》,很高興地將它看完,想依樣這麼寫。但接著讀了孔子傳記及弟子傳之後,發現它的真實性不夠,只好一一地將查得到的年代、事件記下來,儘量和史實相符。

在漸入佳境,將心裏想說的故事寫出來時,我又問一遍自己(也是我時常被問的):為什麼要寫古代背景的小說?「我不只寫古代背景的故事而已,是挑些對於現代人還有意義的事情說。」寫到了後期,我發現我對於男人、傳統、習俗等有很深的敵意。我這些年來不斷地書寫女人和女人的處境,不斷地將女人所處的狀況寫出來,我自己「認為」沒有直接批判,只有如實地呈現出來,讓讀者自己去解讀,這時候才看到,我一直在發抒的是那股「恨意」。

當我在為書中的女生找尋出路時,結果十分沮喪。在古代,女人只有嫁人──嫁入一個家庭這條路可走,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我不斷地在為過去的女人遇到的境遇覺得委屈、憤怒、不平時,有一個聲音出來了:「以後代人的觀點去批評古代是不公平的。」是的,當時有當時的環境和需要,當時男人掌握了主權、發聲權和記錄器已經是事實,現代演變成了這個樣子才叫「時代進步」啊!

暫時,這是我最後一本古代背景的小說,接下來要寫現代的。古代的故事已經說完了,如果一直沈浸在那些委屈、憤怒、不平中的話,只是「怨婦」一個而已,沒有什麼意義。路本來就一直在面前展開,我有沒有看到呢?拋開那些對立和敵視,想想女人的路要怎麼走?日子可以怎麼過?是比較有積極意義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淑姿的沙龍
27會員
331內容數
之前我的生活平順,但我覺得不對勁,偶而碰到一、二位和我一樣,不滿意現狀的,但是我們也說不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經過多年的摸索,終於清楚了,身為女性,育兒和照顧家庭這種從古到今被視為女人理所當然的職責,跟實現自我是有很大的衝突。今天,為了延續生命和享受家庭,女人如何發揮自我?是需要探討和實驗的。
吳淑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09
我在2003年SARS發生的時候,因為怕我染到死掉,會連帶地讓已經構思好的小說跟著埋葬的話很可惜,開始動筆寫。 原來只是寫好玩的,想將情節寫出來就好。後來越寫越認真,如:時代、地點都研究好,確定,所有的服飾、器物、風土民情等都查了資料,希望呈現出當時的景象。 第一本自費出版 寫完之後,找不到出版社,
Thumbnail
2023/05/09
我在2003年SARS發生的時候,因為怕我染到死掉,會連帶地讓已經構思好的小說跟著埋葬的話很可惜,開始動筆寫。 原來只是寫好玩的,想將情節寫出來就好。後來越寫越認真,如:時代、地點都研究好,確定,所有的服飾、器物、風土民情等都查了資料,希望呈現出當時的景象。 第一本自費出版 寫完之後,找不到出版社,
Thumbnail
2011/10/14
《梁祝的女兒-蕙藍》序 愛情的天堂,在於守候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林津如 淑姿邀請我寫序,這是我第一次寫序。 與淑姿的結緣來自於淑姿的女兒伊婷,伊婷是我在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的指導學生。也算是特別的緣份,在生命起起伏伏的過程中,淑姿總是適時的出現,在人生的高潮得到淑姿贈與她的第一本女同志小說《
Thumbnail
2011/10/14
《梁祝的女兒-蕙藍》序 愛情的天堂,在於守候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林津如 淑姿邀請我寫序,這是我第一次寫序。 與淑姿的結緣來自於淑姿的女兒伊婷,伊婷是我在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的指導學生。也算是特別的緣份,在生命起起伏伏的過程中,淑姿總是適時的出現,在人生的高潮得到淑姿贈與她的第一本女同志小說《
Thumbnail
2011/10/14
去找自己的答案吧 崔妮(台灣立報性別版專欄作家) 從接到書稿到開始寫序的這幾個月中,我們正在經歷性別平等運動大概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針對同志平權議題與性別平等教育大規模組織性反撲力量,我的E-mail信箱跟Facebook,不斷傳來各式各樣的訊息、紀錄,以及朋友夥伴之間互相打氣、無奈、心痛、批判的心情
Thumbnail
2011/10/14
去找自己的答案吧 崔妮(台灣立報性別版專欄作家) 從接到書稿到開始寫序的這幾個月中,我們正在經歷性別平等運動大概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針對同志平權議題與性別平等教育大規模組織性反撲力量,我的E-mail信箱跟Facebook,不斷傳來各式各樣的訊息、紀錄,以及朋友夥伴之間互相打氣、無奈、心痛、批判的心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天下為公』 這四個字太有名,太響亮了!在中國幾近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近代以來,孫中山對『天下為公』 的傳播與深入人心貢獻最大,獨步天下。孫中山將儒家描述的『天下為公』 的大同社會與他宣揚的共和思想和三民主義聯繫起來,認為西方的共和思想和制度在古代中國早以有之。
Thumbnail
『天下為公』 這四個字太有名,太響亮了!在中國幾近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近代以來,孫中山對『天下為公』 的傳播與深入人心貢獻最大,獨步天下。孫中山將儒家描述的『天下為公』 的大同社會與他宣揚的共和思想和三民主義聯繫起來,認為西方的共和思想和制度在古代中國早以有之。
Thumbnail
至聖先師鈞鑒:   春秋微言尊道德,後學銘感天之高明地之博厚,現今幸聞夫子之言行處世行誼,如浩日東昇,洋洋乎海闊容川、闇地微光破千年暗,頓然陶醉於書海之中 ! 惑乎?夫子不識小子何者,且容小子自述,祈請夫子包涵指教。   小子身處中國東南隅之小島人氏,此小島謂「蓬萊仙島」也,現今世界留傳中國
Thumbnail
至聖先師鈞鑒:   春秋微言尊道德,後學銘感天之高明地之博厚,現今幸聞夫子之言行處世行誼,如浩日東昇,洋洋乎海闊容川、闇地微光破千年暗,頓然陶醉於書海之中 ! 惑乎?夫子不識小子何者,且容小子自述,祈請夫子包涵指教。   小子身處中國東南隅之小島人氏,此小島謂「蓬萊仙島」也,現今世界留傳中國
Thumbnail
在人生歷程裡,我們有多少機會「自我介紹」?註冊新學校、到職新公司、交了新朋友、新同事。而我們踏出的每一步的當下,是否都會重新認識自己呢?
Thumbnail
在人生歷程裡,我們有多少機會「自我介紹」?註冊新學校、到職新公司、交了新朋友、新同事。而我們踏出的每一步的當下,是否都會重新認識自己呢?
Thumbnail
你喜歡孔夫子/的學說嗎?如果喜歡的話,要看這本小說; 你不喜歡孔夫子/的學說嗎?如果不喜歡的話,更要看這一本。 看看孔夫子說的話,孔夫子後幾年的生活,還有他的弟子們如何和虛構的人物和事件無縫地融合在一起,如何加入了女學生,甚至拉子學生--絕無僅有的孔夫子和女/拉子學生扯上關係的故事(集合出版社還一次
Thumbnail
你喜歡孔夫子/的學說嗎?如果喜歡的話,要看這本小說; 你不喜歡孔夫子/的學說嗎?如果不喜歡的話,更要看這一本。 看看孔夫子說的話,孔夫子後幾年的生活,還有他的弟子們如何和虛構的人物和事件無縫地融合在一起,如何加入了女學生,甚至拉子學生--絕無僅有的孔夫子和女/拉子學生扯上關係的故事(集合出版社還一次
Thumbnail
二十五歲那年冬天,好奇心加上一心想賺錢,讓我一腳踏進了條通這個神祕世界。當時的我耳聞過太多傳言,所以不考慮台式酒店,決定到條通最高級也最嚴格(當然也是消費最高、薪水也最高)的「姬グループ」(姬Group)體系工作。
Thumbnail
二十五歲那年冬天,好奇心加上一心想賺錢,讓我一腳踏進了條通這個神祕世界。當時的我耳聞過太多傳言,所以不考慮台式酒店,決定到條通最高級也最嚴格(當然也是消費最高、薪水也最高)的「姬グループ」(姬Group)體系工作。
Thumbnail
對海洋的生物,陸地是死亡的領域,對於陸上生物,大海是死亡的漩渦。我們是行走於海與陸交界上的人類,渴望探求兩界的全貌,然而將這姿態放於人與人之間,我們都以自己的認知,活在自己的世界,從明確的界線到模糊的地帶,最外圍是我們不去的遙遠彼岸。
Thumbnail
對海洋的生物,陸地是死亡的領域,對於陸上生物,大海是死亡的漩渦。我們是行走於海與陸交界上的人類,渴望探求兩界的全貌,然而將這姿態放於人與人之間,我們都以自己的認知,活在自己的世界,從明確的界線到模糊的地帶,最外圍是我們不去的遙遠彼岸。
Thumbnail
  那天晚上,養完豬的奶奶進廚房準備晚餐,邊切菜邊問爺爺:「唉唷,這狗仔又是哪邊來的?」
Thumbnail
  那天晚上,養完豬的奶奶進廚房準備晚餐,邊切菜邊問爺爺:「唉唷,這狗仔又是哪邊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