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斌的父親是一個沉默抑鬱的老兵,夜裡經常在酒後家暴年輕的母親,當時年幼的奕斌就下了一個決定,等他長大有能力了,就要保護母親離開家...轉眼間,奕斌已經年過40,父親也早已去世,奕斌想要建立自己個人的家庭,卻屢屢找不到適合的人選,不是遇上身心失衡亟需要照顧的人,就是在他背後出軌的人...
珊珊的母親號稱武則天,一家裡外大小事都是母親在定奪,她兩個早出社會的姊姊與母親一樣八面玲瓏長袖善舞,家中只有她還保有小公主的單純和溫柔,在這個家裡,只有爸爸能傾聽與理解她,偏偏爸爸在家裡的地位是最低的,珊珊常為爸爸遭到母親的貶抑和漠視感到憤怒,心中不自覺對母親產生了敵意和不諒解,成年後的珊珊總是私下帶著父親去添購衣裝,並瞞著母親與父親一同出國旅遊,雖然父親經常提醒珊珊該為自己的幸福打算,珊珊也認真的交了幾任男友,但最後總發現自己遇到的不是軟柿子,就是已有小孩的有婦之夫...
以上兩個故事,看起來似乎是主人翁這輩子的運氣不好,生在失衡的家庭又遇上了失衡的對象,但若以系統動力的角度來看,”母親”,其實是兩個人生命發展的關鍵,兩位主人翁在面對母親時,因為沒有站在正確序位,而造成了原生家庭關係的衝突,以及新生家庭發展的困難,若以系統觀與序位法則的角度來重新檢視,我們會發現存在著以下的問題:
1.潛在的心理亂倫--將母親變成了對象:
在心理學上的研究表明有一種「亂倫」,它不是身體上的亂倫,而是心理上的亂倫,也就是不論兒子或女兒,他們的心中潛藏著一個祕密,覺得自己更適合成為爸爸或媽媽的伴侶。
例如當兒子覺得父親不適任而捲入父母的關係時,就形成了一種三角關係, 做兒子的跟母親過於親近後,變成母親的精神外遇,媽媽在不知不覺中誘導兒子站到父親的位置上,這時候母親就不再是母親,而是成了兒子的妻子。因此,當兒子要去發展自己的家庭時,問題就會被凸顯出來,他的女朋友/太太,很難站到正確的位置上,因為她的位置被男方的母親占著。這種先生與兒子的錯位,以及母親與準媳婦的位置爭奪戰,正是親密關係問題的深層心理動力。
有時候,為了維持自己與母親的位置,當事人在潛意識的驅動下會去尋求沒有結局的對象,於是有夫之婦、花心、劈腿、多重伴侶型的人,就成了當事人的最佳選擇,因為這類型的對象既可滿足當事人對於與社會期待與個人情感的追求,同時又能保住維持與母親之關係的底線。(女兒與父親亦然)
2.家庭動力的重覆與投射--將母親變成了待拯救者:
在奕斌的故事裡我們看到,他從小就想拯救自己的母親,而當他成年後,家族動力就在他身上開始顯露,首先他複製了原生家庭的情節,遇上了一些身心失衡需要照顧的對象,這從深層的心理動力來看,他會被這些對象吸引,其實是源自他內心底層想要拯救母親的投射,引發對這類對象的關注、親切感與付出,但這些對象終究不是他的母親,他無法藉由拯救這些對象來改變過去的一切,同時他也逐漸在創造與他父親相同的處境 -- 走向年邁仍在尋覓對象的道路,而在其他系統排列的研究案例中亦觀察到,個人內在若缺失與父親的連結,往往會造成當事人有”癮頭”的狀態,小至對生活事物的沈溺,大至酗酒吸毒,這對從小與父親疏遠的奕斌來說也是未來一個高風險的潛在動力!
反觀珊珊的故事,珊珊口中的軟柿子,又何嘗不是自己母親眼中的父親?
3.家族序位的錯置--將母親視為敵人/阻礙:
珊珊從年幼發展出對於母親的敵意,到年長無視與父母間的分際,導致她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女人。透過系統排列觀察發現,只有發自內心尊重自己母親、敬愛母親,一個女孩才能一步步接受自己完整的女性面,成為真正強壯又不失女性特質的女人。女孩離開母親並不會使女性變得強壯,這只是驕縱、任性的孩子的想法,無法帶來真正的成長蛻變,因此在珊珊的親密關係中,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她會戀上有小孩的有婦之夫,因為珊珊在內心深處,仍是個女孩而不是女人,她只是被”父親般的氣息”所吸引,所以無法走向真正成熟的男女之愛。在另一方面,珊珊不成熟的女孩特質,也吸引了一樣不成熟的男孩,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會遇見軟柿子、媽寶這類追求者。
透過以上的案例,我們大致了解了失衡的母子(女)關係,對個人人生發展的影響有多大,那麼,面對類似案例的情況,什麼樣的做法、什麼樣的相處之道,才是合宜的,對個人是有益的呢?我們可以先從以下幾點來審視並改善:
1.尊重父母雙方之間的關係:
父親與母親會相遇結合,是有彼此的人生背景動力在推動著,其中的故事曲折詳情孩子並不知曉,父母也不見得會客觀的談論,如果孩子只是站在一方的角度去接收及評斷,往往有失公允。在孩童時代,我們的思慮還沒那麼深、那麼縝密,或多或少都會認同父親或母親給的訊息,但當我們逐漸長大、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時,便要試著客觀地看待這些事情,並知曉這是父母兩人之間的事情,我們可以不認同某些觀念或作為,但對於父母要保持尊重,因為那是在他們的時空背景下逐漸演化成的狀態與選擇,不是用一個孩子的角度看誰對誰錯、一翻兩瞪眼就可以輕易論斷的。尊重,是唯一不產生後座力的處理方式。 而在尊重的狀態下,孩子將不會和雙親任何一方斬斷連結,這確保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內在男性與內在女性都能得到均衡的發展。
2.謹守自己的序位:
父母在不成熟的狀態下,有時會無意識的利用子女,來為自己出征。或是因為對伴侶失望,轉為將期待放在子女身上,將他培養成自己心中期待的伴侶,這些發生雖然都很隱諱,但仔細推敲還是能夠感受。例如母親總是叫兒子傳話給父親、家裡大小事也只和兒子商量傾訴,在表面上,好像是個孝順的乖兒子,但在序位法則的對照下,兒子已經越過了父親,無意中取代了父親的位置。當我們開始覺察到在親子關係中越了界,就要趕緊回到自己的位置、並有勇氣地拒絕權力與優越感的誘惑(例如這個家我說了算、我比爸爸優秀),尊重與尊敬的請母親自己和父親商量,以及把事情還給父親去處理,這樣就能避免因為序位錯誤,而為原生家庭與新生家庭埋下破壞性的隱憂。
3.拒絕成為拯救者:
在孩子的角度,獲得父母的稱讚、感覺被父母依靠,總是讓孩子覺得自己變得更大更有力量,同時也勝過了自己的父親或母親,這樣拯救者的角色讓孩子內心非常有成就感、優越感,但在實際層面,孩子是扛起了自己無法解決的責任,例如父母間的問題與上一代的糾葛,這些都和孩子沒有直接關係,自然也沒有施力點去解決,只能耗盡心力維持看似平衡的"失衡"。因此當孩子成為拯救者時,就扛起了無盡期的壓力,若這個壓力最後把自己壓垮了,角色就轉變成受害者,而父母則變成了加害者,進入了更失調的家庭關係...。 為了不要陷父母於不義、為了自己的自由人生,學習拒絕成為拯救者也是一門重要的功課,愛父母,想要幫父母分擔,有更合宜的方式,要做到真正孝順而不是愚孝,是要讓自己擁有好的人生發展來報答父母,而不是守著不屬於自己的議題與責任虛耗寶貴的未來。
以上三點,是從系統觀與序位法則裡,得到的珍貴的知識與解決方案,若能應用於與父母間的關係,相信會對自己的原生家庭與新生家庭都帶來新的氣象與可能性,家庭對個人的愛永不止息、永遠都在流動,只是在正確渠道中的叫愛,錯誤渠道中的叫礙,當我們懂得回歸正確的相處之道,愛的力量就能夠再次注入生命創造和諧與幸福,即使來時的路不是那麼寬闊,未來仍能期待開展出無線可能的康莊大道。